坦湖的贝鱼
来自:lemon
在生活于坦干克湖的非洲慈鲷科鱼类中会因为种种环境而进行品种分化 ,其中还有一些以特别场所为栖息之家的特异族群,它们会利用死亡的卷贝空壳在其中产卵、繁衍。它们就是被称为“卷贝鱼”的奇妙种类,这一特异的生活、繁殖方式,也吸引了许多水族爱好者对它们的关注和偏爱。 卷贝鱼会栖息在坦干伊喀湖中的卷贝壳中。由于坦干伊喀湖的水质属于碱性,贝壳很难溶解,所以坦干伊喀湖中存在了大量的空贝壳,再加上因为水流的关系,这些空贝壳大都滞留在下游泥砂聚集的场所,而这也是鱼 只栖息的家。 ■ 卷贝鱼的品种 事实上,利用贝壳产卵的生物还不少。但大部分这些生物都只是在繁殖时利用贝壳,而坦干伊喀湖的利用卷贝产卵的鱼只们则是从仔鱼到成鱼全部都依存贝壳生活 ,而它们的品种数量也为数不少,目前进口的就有: 黄帆贝鱼(Lamprologus kiritvaihai),其灰色的体侧上有淡淡的黑色块,体长约7公分 。 小丑贝鱼(Lamprotogs brevis)体色呈米黄色,体侧有9条白色横带,体长约5公分 ;另外还有一种为蓝面扭贝。 月亮贝鱼米褐的体色,眼睛及背上有黄色的斑块,雄鱼尾鳍呈琴尾状,体为4公分大 。 九间贝鱼(Lamprologus mulifasciatus)米黄带白的体色,其侧身拥有15条细长的侧线,体长约4公分 。 紫蓝叮当贝鱼(Lamprologus ocellatus)褐灰的体色,闪亮着蓝紫的光泽,体长约5公分。 白帆贝鱼(Lamprdogus meeli)体侧有淡黑及米黄的块斑分布,背鳍为黑边,体长约8公分 。 蓝铁叮当贝鱼,黄褐的体色在灯光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体长6公分。 在水族箱中饲育同种卷贝鱼的时候,即使只饲育一只也很具观赏价值,另外饲养成对的卷贝鱼以用来繁殖也是很有乐趣的,当鱼只数量增加时,还可观察其复杂的社会行为。 在饲育小型卷贝鱼鱼种或稍大型的卷贝鱼鱼种时,都必需使用二尺以上的水族箱,当然若能使用更大型水族箱,数种卷贝鱼一起混泳则更好。 至于水族箱的过滤器方面,不论使用何种类型都要避免水流过强,水流过于强劲时,就要在出水口下点工夫来抑制。如果使用外置式过滤器其滤材 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珊瑚砂,使用水质始终保持弱碱性。根据各地的水质情况的不同差异,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添加水质硬度调高剂来提升水质的硬度。 底砂部分则要使用能保持弱碱性水质的珊瑚砂,这里要注意提是,要尽量使用颗粒细的砂。可依原产地的沙粒粗细来选择砂的粗细,厚度最少为3-4公分,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卷贝鱼掘砂能力很高,会以贝壳为中心挖出锥型状的洞穴。 有些种类的卷贝鱼就不需这么复杂提设计了,最好以小型石头配置几个领域,当然也可以卷贝鱼栖息的空卷贝在水族箱中间隔出一些空间来。由于空卷贝得来不易,但可以使用蜗牛壳和陆贝或海产贝来代替,拥有圆圆的开口部比细长者来得适合,贝克的大小以卷贝鱼进入后可看见一点点鱼尾最为适当。使用之前为了确认贝壳内提空气有流通,且内部不会有水滞留,贝壳顶部分要开个二厘半左右的洞。如果为了要方便观察卷贝鱼在贝壳内的繁殖状况,可把空壳以锯子锯下1/3,以方便观看。 在安装好水族箱后,要先将水族箱水先曝气、除气后,再调至购入卷贝鱼所需的温度,而后放入鱼只,水温以25℃左右最好。待放入鱼只以后,这些卷贝鱼不会马上固定占据某一个空贝壳生活,它们会进进出出。对贝壳的依赖则依种类不同而乐同。虽然,卷贝鱼常会出入贝壳,但是在摄食鱼饵时它们却不会离开贝壳,平时它们会游在贝壳之上,而当感到危险时就会逃入贝壳内。 至于卷贝鱼的饵食,可喂食丰年虾等生饵或人工饲料,而从稚鱼到成鱼都很喜欢吃丰年虾,所以一定要喂食。由于即使在摄食时,它们也不会离自己的贝壳很远,所以若采用一般鱼的给饵法,鱼只很可能便会不吃饵料,因此,饵料一定要放在鱼只的四周。但由于其在原产地拥有丰富的植物食物,较能给予均衡的营养。某些小型的卷贝鱼由于食量较小,所以饵食也很少,并不会快速地污染水质, 所以无需频繁地换水,可每个月换1-2次,每次换掉1/5-1/3的水量,并和残留于底砂的排泄物一并去除。 ■ 卷贝鱼的繁殖 卷贝鱼的雌雄鉴别:有些雄鱼的尾鳍会伸长,雄的背鳍前端长且尖尖的。有些的鱼种要辨别较难,可以雄鱼体型大,色彩稍浓这点来辨别,如果在水族箱中两只如影随形,那就一定是雌雄各一条,绝错不了。 如果要进行繁殖时,需要了解卷贝鱼的繁殖生态是一条雄鱼搭配好几次雌鱼的后宫型繁殖法。但实际上要在水族箱繁殖时,要聚集很多条雌鱼颇为困难,故一般是采取雌雄比例为2:1的繁殖方式。要分别各个种类使用水族箱来繁殖,但一般的饲养法则没变,而要特别注意饵食和水质。 不久当雌鱼成熟后,雄鱼会来造访雌鱼的领域,而后在贝壳中产卵,产卵行动是秘密进行的,产卵后雌鱼在贝壳中时间变长了,饲育者只要每天观察便能得知,一次产卵数,依从贝壳游出的仔鱼数来推测,依其种类和大小而异,大约有10-15天左右,贝壳中就会出现仔鱼的姿态,其后仔鱼的行动,会因种类而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仔鱼稍大后,从亲鱼的产卵地游出后就不会再回此贝壳,而四处找寻新壳,而有些却在亲鱼的照顾下长大。 不论是哪种仔鱼,在从贝壳出来后会马上开始摄食,可用丰年幼虾或水蚤等人工饲料,一于至少喂食二次。有些其亲鱼会持续照顾仔鱼到大,有些鱼种则只会照顾仔鱼很短的时间,而且亲鱼会吞食仔鱼的情况发生也很多,所以当仔鱼离开贝壳时,要尽早移到至其他水族箱饲育或把亲鱼移开,当产一次卵后。便会以一个月或一个半月的周期规则地产卵,所以若要量产,也可以人工孵化的方式。一次不要饲育太多只,较易繁殖,当饲育的鱼只长大时,要放入稍大的水族箱中,饲育者就可充份享受观察其社会行为和后宫型繁殖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斗鱼相册 (lemon)
- 卷贝的饲养 (lemon)
- 我的紫蓝叮当,欢迎专家光临指导!! (菠菜菠菜)
- 饲养器材简介 (lemon)
- 最近发现水族店里的虾多了起来~ (菠菜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