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笔下的杜丽】杜丽
来自:黄海风
我可能是和luke差不多时候看了杜丽的《我是哪一种吸血鬼》,之前只偶尔在书城看过她几篇专栏,印象还可以。本来有些许感想而懒得提笔,luke这么一写,倒勾起我也想说说的欲望了。 Luke的抱怨并非没有道理,这书并不太有趣味,翻过就算。不过,这本书不是“有点日记式”,根据作者的后记,这本来就是一个日记本---虽然可能是公开的那种。杜丽的其他书我没有看过,我猜可能是因为反差较大而让luke如此失望,不过有些东西还真难说。说白了吧,其实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八卦书,写的随意甚至流水帐,却在细节中透露出作者的心态。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杜丽本人已经给了一个极好的解释:吸血鬼。这个书名乍看上去和书里的内容和絮叨实在不相符,但,是真的,这就是杜丽(至少是这一阶段)的自画像。我倒确实认为,这个书里的杜丽“避免了矫情、做作、自鸣得意的趣味”。与其说自鸣得意,不如说是…某种不能大声喊出来的无奈吧。 写这本书的时候,杜丽好象景遇不大好,环境不很妙。离婚?然后独居在北京没有暖气的房子里。虽然杜丽没怎么抱怨,文字多半有些清淡,但是显然---她不快乐。她是这么强调要看喜剧片,反而让人感到清冷。 表面上,我把杜丽定义为类似于张爱笔下的姑姑那样的轻性知识分子。有机智和清明的地方,虽然好象不深刻。但在这本书里,杜丽根本是反深刻的。她非常强调和看重她的邻居---“真正的社会底层”赵满和她儿子的生活,反而对知识分子气质的赵满丈夫不那么欣赏。实际上,处处欣赏赵满的处世和教育儿子的态度,恰恰是因为她和赵满完全是两类人,她完全是隔着距离叫好---正因为隔着距离,与自己相反,才能看清或看重对方的好。而这样的“叫好”与其说矫情,不如因为自己无法做到,只能俯视的欣赏,同时又混杂着无奈的情绪罢了。 这种无奈,抛开个人的感情因素不说,是缘自于杜丽对自己这个知识分子文化人身份的不满和无法跳脱。或者说,身份对她而言,是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所以她会说“我的艺术口味是比小资要市民,经市民要时尚,比时尚要另类,比另类要主流,哪哪都不靠”。既不可能变成彻头彻尾的市民,又不安心做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啥不安心? 因为不快乐,因为知道自己是异类,无论怎么赞美赵满,她都不可能有赵满那样相对单纯的生活,明知其不可能而无奈。因为自己无法见光,是一个自认“可以过世俗生活”而不幸被命运大神变成异类(“永远被隔在世俗幸福门外”)的吸血鬼。 Luke推荐给K,K又推荐给我的文章:谁比谁活得更长 宁波 发表于 2004年08月17日 下午12时08分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 江苏省泰州市作协主席 作家庞余亮 散文集《小先生》书评 (黄海风)
- 2020年1月20日 杜丽参加 抚仙湖农民读书会文学沙龙 (黄海风)
- 杜丽在孙玉胜著作《十年》典藏版讨论会上的发言 (黄海风)
- 【杜丽的文】红星胡同:1999 (黄海风)
- 发个讨论组 (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