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发展并行不悖——深绿的环保
来自:变成鼹鼠;)
当前,有关环境的出版物正炙手可热。但目前国内有相当部分环境类大众读物甚至学术著作看起来还是沿袭20世纪世界上60—70年代第一次环境运动的思路,而较少反映环境与发展方面真正前沿的思想和进展。 事实上,对环境问题伪思考可以有不同的深度或绿色程度。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建立在环境与发展分裂的思想基础上,是60—70年代第一次环境运动的基调;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要求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这是90年代以来第二次环境运动的主题。 因此,推出这套丛书,我们不是要简单地去赶“绿色”时髦,而是要关注90年代以来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绿色新思想,真正能够促进21世纪的中国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对浅绿色环境观念与深绿色环境观念进行详细鉴别,可以列为博士论文或学术专著深入研究的课题。但在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浅绿色的环境观念,较多地关注对各种环境问题的描述和渲染它们的严重影响,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重在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及在此基础上的解决途径; 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常常散发对人类未来的悲观情绪甚至反发展的消极意识,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则要弘扬环境与发展双赢的积极态度; 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偏重于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强调从技术到体制和文化的全方位透视和多学利的研究。 概言之,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就环境论环境,较少探究工业化运动以来的人类发展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其结果是对旧的工业文明方式的调整或补充;而深绿色的环境观念,洞察到环境问题的病因藏匿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中,要求从发展的机制上防止、堵截环境问题的发生,因此它更崇尚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 区别浅绿色的环境概念与深绿色的环境概念,对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实践是重要的。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已经日益关注环境问题。但关注的后面可以看出存在着绿色程度的差异。如果我们的思想界和舆论界不能引导社会去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方式,总是停留在不触及旧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号召人们去被动地应对环境问题,那环境问题不但不可能从根源上得到防止和解决,而且会在整个发展进程中不时重现甚至持续恶化。这就是浅绿色的环境概念实际上对中国现代化没有积极意义的理由,这也是不能把一切标榜为“绿色”的理念、学说、宣传都认为是对发展有益的理由。 这套绿色前沿丛书的组织和翻译,力图反映国际上90年代以来的以深绿色为标志的环境理念,促进中国21世纪进入环境与发展“双赢”的时代。 列入译丛的著作除了体现深绿色的环境思想之外,我们刻意想做到:一是选择90年代以来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具有源泉性作用和最大思想含金量的著作,而不是那些经过多次稀释、原创性内容大大淡化了的东西。 这方面精心选择的著作有戴利的《超越增长》、艾尔斯的《转折点》和霍肯的《商业生态学》等; 二是寻找那些在60—70年代的环境运动中活跃过但近年来思想得到革命性升华的学者90年代以来新写的著作,从他们身上可以体会到环境思想在绿色程度上的深化。这方面精心选择的著作有梅多斯的《超越极限》、哈丁的《生活在极限之内》等; 三是所选的作品尽可能是这些深绿色思想家的雅俗共赏作品,而不是他们专业性过强的学术论著,以使译丛不仅对专业人士有用,而且可以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发生兴趣,如《最终的安全》; 四是所选的著作不仅要给人们以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启迪和震撼,更要赋予政策上和实践上的启示,使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简单的忧虑和感叹走向积极而有效的行动。 我们真诚希望这套译丛能够在引导社会走向深绿色的思考和行动方面有所帮助。 诸大建 2001年3月于上海同济大学 选自《消失的边界》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85135/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prodid=zhbk002791&source=lkt_A100020760|00000000000001|99999|60|&uid=168-0735315-6223443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限电限产保节能? (变成鼹鼠;))
- 浅析环境保护的投资的问题研究 (珊珊)
- 正确处理蓄电池,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珊珊)
- 三维丝:农村市场成环保热门标的龙头企业加快掘金步伐 (兔兔很可爱)
- 自己做了一个环保的微信公众号,邀请大家关注 (f234f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