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的传奇 德国电影大师荷索专访
来自:gawe(Action produces information.)
半世纪的传奇 德国电影大师荷索专访 报导 / 林文淇 四十五年可能是台湾一些公教人员领终身俸退休的年纪,但这却是德国电影大师荷索目前的影龄。这位至今执导过五十部影片,包括《天谴》、《路上行舟》与《吸血鬼》等经典名片的传奇导演,去年以《灰熊人》这部题材与风格都极其特殊的纪录片获得日舞影展评审团特别奖,以及诸多影评人协会颁给最佳纪录片的荣誉。《灰熊人》是关于颇有争议的爱熊环保人士提姆‧崔德威尔在阿拉斯加的保护区内与熊共居十三年,最后在2003年与女友不幸(不少人说是必然会)被熊噬杀的记录。 荷索过去的作品主角经常有特立独行向大自然艰巨挑战的人物。《天谴》里不顾亚马孙河上险恶,一心要寻找黄金城的阿吉尔(Don Aquirre)以及《路上行舟》里狂爱歌剧,执意要将一艘船拉上山以筹资在森林中建造歌剧院的费兹卡罗德(Fitzcarraldo)是最令影迷印象深刻的两位代表。甚至荷索这位德国六0年代新浪潮电影导演对于电影的执着也经常被拿来与他的角色相提并论。崔德威尔这位几乎是荷索电影主角以逆创作的方向跃入生活的人物,由荷索来执导他颇受争议的生平纪录片几乎是冥冥中的天意。2004年荷索因为在制作人艾瑞克‧尼尔森桌上翻找眼镜,意外由尼尔森那里读到崔德威尔的相关故事,立刻深受吸引,直接从尼尔森手里把这个影片的案子要过来。 荷索自己在其它的访谈中直言:「我知道这是我的电影。不论如何,我一定要做。我感觉其中的内涵远大于崔德威尔的故事。或许影片主要并非是关乎蛮野的大自然,而是能够带领我们窥见人性本质:人的黑暗面、诸恶以及兴奋与狂喜。」崔德威尔提供荷索相当丰富的纪录片素材:除了他的摄影机撷取到的灰熊与狐狸等精彩野生动物的镜头外,他也经常自己站在镜头前面反复录制解说。于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拍摄中,他的真实自我变得越来越鲜明。不论是他对于成为演员的明星梦,他的自我堕落沈沦,他对于灰熊的偏执,都让观众随着影片的进行,开始了解他可能的心理状态与动机。这也是为什么《灰熊人》主要不是一部关于灰熊,而是关于人的动人纪录片。 荷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影片的筹备,然后开始访谈并配上他自己写的旁白。整部影片因此有了多个层次的电影意义与趣味。崔德威尔对于灰熊以及野生动物的爱心以及愿意为牠们牺牲的决心令人感动,但是他不管灰熊已经受到很好的保护以及让牠们接近人类反而可能伤害他们与自己的事实,独自违法在保护区内与牠们共住的举止,还有在镜头前的自觉表演又近乎愚蠢与滥情。悲剧与喜剧的结合让崔的生平故事充满戏剧与命运的张力。 在另一个层次上,荷索一方面以客观的声音提供影片的叙事,另一方面也以一个电影大师的知性口吻提供他个人主观对于崔德威尔的影片与行为的评论。影片极受称道的一个片段是他自己出现在影片中聆听崔的前女友保存的死亡录像带。崔因为与机场人员发生争执于是与陪伴他的女友未按行程离开,而又回到营地,让一只他们并不熟悉的饥饿灰熊有机会攻击他们。当时崔的摄影机已经打开,但是来不及取下镜头盖。这卷影带记录了崔自知存活无望要他女友逃生的呼喊,以及她怕熊的女友勇敢地以平底锅要击退灰熊不果的凄惨过程。影片中我们看到荷索严肃地以耳机聆听,之后似乎因为惊骇而激动地奉劝崔的前女友销毁影带。此时,这卷影带之于荷索似乎与灰熊之于崔德威尔一样,都是他们无法不受吸引去追求、拥抱的爱恋之物,但是却又拥有足以致命的危险。 发行《灰熊人》的佳映电影公司特别将荷索过去六部经典作品一起组成影展放映,更对荷索作了一场越洋专访,由他畅谈《灰熊人》这部影片以及他四十五年的电影历程。「放映头条」特将访问全文顺序略做调整,略微删节小部份内容后,在此刊出访谈内容以飨周报读者。 Q:谈谈你当时看到崔德威尔自己所拍摄的录像画面的心情。 A:这将近一百小时的录像其实大多数都很无聊,好像什么美丽风景明信片之类的,可是有少数的魔幻时刻却让人惊艳得无法置信。我和剪接师两个人看完之后简直吓到不知该说什么好,虽然我们都已经戒烟一段时间了,可是当下还是必须冲到外面去哈两口以缓和震惊的情绪。 Q:你觉得崔德威尔和你以往的那些电影角色有什么不同?你自己也是这样的性格吗? A:他们都是疯狂的人,但我不认为我和他们一样,我不是「艺术家」,我是「专业的」。虽然了解这些狂人的心理,但我不疯狂,并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我也曾身处危险,例如去加勒比海近距离拍摄火山爆发的情况,但我不会自己去找危险,一切都会在计算内,我不会莽撞行事。就像在拍《灰熊人》时,我会和灰熊距离两公尺远,并保持冷静,因为要是我一跑,熊就会杀了我。我必须在熊的面前展现控制权力,像个主宰般,如此一来熊也会尊敬我,我们彼此掌控自己的领地,互不侵犯。 所以崔德威尔的论点是对的? 不,崔德威尔其实是自找危险,他自愿深陷危险中,因为熊没有邀请他加入牠们,他却一直想跟牠们说话,这是错的。对熊,不能以为可以用爱去感化牠们,我们必须尊敬牠们。 Q:你是如何决定在《灰熊人》中不采用崔德威尔临死前那段悲惨的录音? A:我本来没有要听,是因为我的制作人和制作公司提议是否可考虑把这段录音放进片子里,但当我一听到录音时,不假思索我马上就决定不用。第一个是因为这声音实在太恐怖、太令人害怕,而我不会去做这么露骨血腥的片子,第二个是「道德」问题,我们应该要哀矜勿喜,尊敬死人,就像当时911事件发生时,很多人用自己的手机或随身DV拍下从双子星大楼为了逃生而跳楼的人们,但大家都有一个默契,就是不会去公开这些录像,这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我也不会在《灰熊人》中使用这段临死前的录音。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会希望在崔德威尔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 这个问题还真难(笑)。我想应该是「崔德威尔在保护自然和动物这方面展现高尚情操,可是最终仍旧成了一桩悲剧」。 Q:在《灰熊人》中,我们似乎看到你习惯在访问一个人完了之后,还让摄影机继续开着,你试图想展现人在某些时刻的特殊情绪吗? A:我习惯把摄影机一直开着,如此一来便可拍到每个人在说完话后的情绪延伸,可以看见每个人事后的想法秘密流露于神情中,这非常有趣,可以让人更像一个血肉之躯,他们前面的访谈试图想表现完美,但真实却显露在访谈之后的空白。做为一个导演,我知道要怎样可以展现人们内在真正的东西。 Q:听说《灰熊人》的拍摄期和后制期都很短? A:对,是我拍电影以来最短的一次。以往都是我弟弟做我的制片人,我一直很感谢弟弟的帮忙,不过这次因为案子来得太快,他根本来不及时间准备。《灰熊人》总共只花了九天做后制,这期间的工作包括了写旁白、自己录制排白,还有混音配乐等等,再加上前面的拍摄期总共只花了29天。我一向都喜欢动作快,靠直觉做事,再加上当时我正赶着日舞影展的交片期限,想说反正试试看吧!做得完就做得完,没有就算了。 Q:以前你多半拍摄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片,近年来则是以纪录片为主,转变的契机为何? A:我认为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分界其实是不明显的,很多剧情片其实像纪录片,而纪录片也非常戏剧性,就拿我的《陆上行舟》来说,虽然是剧情片,但他不也是在记录一个狂人想在雨林中建造歌剧院的实录吗?电影对我来说,就是电影,没有什么剧情片或纪录片的分界。 到了90年代你便大量关注自然环境的焦点 其实我的电影不论以什么形式拍摄,都离不开「自然」这个主题。时代在改变,德国也开始走向机械时代,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机械与文明,并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我在拍大自然的时候,也面临一种矛盾,就是用机器去拍大自然这件事情。 Q:最新作品《惊爆黎明》是一部剧情片,题材来自于你以前的纪录片《小小迪特想要飞》,你觉得这两部影片有什么不同? A:我这次拍《惊爆黎明》并非只是把纪录片剧情化而已,而是想要表现当时纪录片无法呈现的东西,我想要以剧情的方式来补足现实拍不到的精采画面。现在正在做音乐、混音等后制工作,预计四个礼拜内完成。威尼斯影展和多伦多影展都对我的新片蛮有兴趣的,总之,就等着看吧! Q:这部片是由好莱坞出资,和以往在欧洲的工作方式有什么不同? A:我并不怕好莱坞,况且是好莱坞自己来找我,不是我去找他。好莱坞有大明星、大场面、大堆头,可是缺乏好的故事,而我是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可以把故事说的很好,所以好莱坞就是需要我这样的导演。 会害怕像好莱坞、奥斯卡这样的权力机制吗? 但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强权中心(笑)。 传闻奥斯卡邀请您加入影艺学院,你如何决定? 我还不知道,还没决定,这一切都是未定数。奥斯卡对我很客气、友善,因为当初《灰熊人》应该要入围最佳纪录片,可是却被忽略了。 Q:你对于亚洲的电影及电影创作者熟悉吗? A:我看的电影实在不多,不过近年来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倒是出了不少优秀的新导演。还有像王家卫、陈凯歌、金基德、北野武、侯孝贤、蔡明亮,这些都是很优秀的导演。 这次在台湾举办的《荷索经典影展》,受到许多电影狂的关切和询问,其中还有很多本土电影创作者都是你的疯狂粉丝。 哈!是我把他们勾入电影陷阱中的! 你知道台湾导演杨德昌是因为看了你的电影《天谴》,而下定决心从工程师转行到电影创作者的吗? 我认识杨德昌,也很荣幸他因为我的电影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路。能够成为别人的启发与鼓励,我感到很开心。杨德昌曾告诉我台湾的山岳非常美丽,我一直非常想来台湾一游,因为我是在山中长大的孩子,所以一直对山有特殊的情感。 Q:对于新生代导演或是致力于走创作之路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与勉励? A:我鼓励他们勇于展现自己的本质,就如同当今台湾这些导演一样。要创造「real vision」,有自己的观点,不要害怕,不要模仿别人,不要追寻好莱坞的脚步,要拍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创造风格。现在数字化发达,人手一台DV或HD,拿起来就可以拍电影,一万美金就可以拍一出剧情片。只要一人机制,好电影是无可限量的。以18岁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可以去当出租车司机、去打零工,把钱省下来,就可拍片,现在机器取得不像以前那么麻烦,所以已经没有任何借口去说「我想拍电影可是我没办法」这种话了。 http://funscreen.com.tw/head.asp?period=68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无偿提供赫尔佐格所有电影和短片的资源 (KONS)
- 杨德昌80年代自制的T恤 (眷島)
- 杨德昌写给赫尔佐格的信 (眷島)
- 赫尔佐格对杨德昌鼓励的话 (眷島)
- Herzog在书皮上 (Mathemag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