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上阳赋之人物小传之——王儇篇(三)
    
    
  
  
  
    
    钟钟
哎……我真是没辙没辙的……我真是……哎……
我爱极了演员的戏,恨极了剧情;爱极了各种人物的演绎,恨极了这拉胯的人物叙述……
哎,难得的团队啊,难得的章子怡,你可知我有多珍惜你的羽毛啊……哎……
我能补多少就补多少吧……
我晚上没事干看了眼编剧发的剧本,我就求求编剧别秀了……哎……
我来补一下王儇这个角色的价值观……以及,导演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内容可能晦涩些,因为毕竟和现代的价值观不符,这种不符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对,就是那个神奇的熟读并背诵全文的儒生——孔子身上的“克己复礼”思想,开始说起……
其实国内没有几个编剧,能演绎好孔子,因为儒早就早漫长的历史长河上臭遍了街……
所谓“王道”与“霸道”之争自古有之,就像这部电视剧这种理解与表达方式,简直就是歧视、藐视乃至轻视观众……你在干嘛呢,挑战观众吗?我真是……
得了,吐槽完毕,我开始解构一下大结局的剧情……
第一,王儇与萧綦的朝堂对决,到底是不是商量好的……
我的答案,是,也不是……因为王儇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判断萧綦能够忍住不杀马三……因为此前的多次劝阻,萧綦始终没有吐口,这说明他有气,而且无比的合理,王儇的“为了天下安宁”无比的虚无缥缈……还记得蛋总说过的话吗,“远方的哭声是你想象中的哭声……”近处的哭声就在眼前,如此真实的上演,你要萧綦怎么办……
两人此前预先商量好的是,萧綦退守宁朔,让这些牛鬼蛇神出来耍,这只能说明一点,萧綦不想当皇帝,但并不能说明,他不杀马三……我的解释够清楚了吧……
好,那么第一场玩味的戏开始了,萧綦的怒气在哪里发泄呢……在这里,萧綦看到王儇知道真相的表情并不惊讶,他秒懂,原来我老婆瞒着我,他是真的生气了,所以这里面的“软禁王妃”七分真三分假……

此刻的王儇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若是往日,她定会给他一个可以消化的时间,但是在这种危机关头,她没有这个时间了,她甚至要屏退左右,希望和萧綦单独商谈……这时候的王儇对萧綦的信任值是五分真五分假……

如果萧綦不回头,王儇就得真的慌了……不过王儇叫他的时候,他回头了……而且给了个非常不屑的眼神,这眼神拿捏得极好,因为萧綦开始演了……他从来不曾给王儇这种眼神,煞气,愤怒,不屑一顾,还有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他是在演给别人看……此刻的王儇,对萧綦的信任值从五五分提高高了三七分;但如果萧綦不回头,王儇就真的该慌了……
第二场戏,朝堂对弈
这场戏,五五开,前半段是真的,后半段在演戏……并且,王儇依然在赌……她其实在用激将法解开萧綦的心结……前后两场戏的戏眼在萧綦的一句话“你就随了我吧……”周先生确实是个靠念词儿吃饭的演员,他的腔调告诉我他开始演戏了……

好,说前半段戏,萧綦控诉——马三这个人理通外贼,谋刺先帝,心中哪有国法……萧綦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他杀马三,满朝文武连个屁屁都不放,原因很简单,没理由辩驳啊,好,前半段戏就盖棺定论了……马三这个皇帝做不成了,萧綦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他德不配位,但是萧綦其实很搞笑,他想杀了马三然后再屁颠屁颠的回宁朔,哎,导演的求生欲……
那么,马三既然德不配位,他该不该杀呢……不该杀,王儇给了答案……
这场戏那么多废话,在我看来都特别的冠冕堂皇,我知道导演想表达啥,但是,他的破台词太没劲了,只有一句有用的“这是朝堂,不是江湖”,对……有仇必报,是非常传统的古代人民的“同态复仇”体系,更古不变的老梗了,想当年国师拍的《英雄》不就是说的这个梗……同态复仇和天下大义嘛,哎,就是这个台词极其不高级,没有有力量的戳破这层道理……现在观众,都尼玛是被道理喂大的,但依旧过不好的人生……还浪费钱在你这被教育吗……无趣……
好,这半段戏……我只喜欢这一句台词“不是江湖”……

那么,前半段戏王儇是在告诉萧綦什么,你杀马三的行为很江湖,很同态复仇,但是这里是朝堂,他是皇帝,你杀他,天下无主就会大乱……这里面深层次的含义是,秩序……是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王儇维护的,是稳定……这意思,至于王位是谁的,她不在意……这我后面谈……
好滴,从萧綦说“啊5,任何事情我都依你,你就随了我吧……开始”萧綦开始装孙子了……
我先说一下,这段肯定删戏了,肯定删了王儇为维护马三说的神马神奇的话……例如你若杀他,我就怎样怎样的……话……看萧綦惊愕的表情就能看出来……(纯属猜测)
然后就是王儇坚定的眼神,从此刻开始,萧綦的语气就从前面的斩钉截铁,变成了“随了我”这种水的要死的台词……因为萧綦在王儇坚定的眼神中,下了决定不杀马三,开始他们原定的计划……王儇也听出来了,她开始百分百信任萧綦,这,才开始他们俩的玩耍……

接下来的戏就是拼演技了……
王儇从来都知道萧綦不是莽夫……为什么偏偏此刻刺激他,说你是莽夫……她要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她闲的难受刺激萧綦玩呢……她其实是想要萧綦泄愤,毕竟自己的丈夫受了委屈,拔出去的刀不能再收回去吧(大家仔细看,王儇在说完莽夫之后,突然就没了剑拔弩张的表情,居然很淡定)那就把这场戏演得再逼真点……于是才有了下面的戏……

好,这段戏唱完了……
达到了夫妻俩的目的,马三变成了孤家寡人……暂时被当作稳定剂和鱼饵,一个是暂时保持住天下不大乱,一个是吊大鱼,然后还要萧綦泄了愤……记住,龙椅上的那一刀,就是永远悬在皇权下的剑,随时告诉皇帝,我不是不能换你,老实点……这其实是电影的叙述方式,弦外之音而已……不高级,略老套……
两场戏讲完了,经历过这种心理斗争,其实夫妻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更进一步的,这两场戏我看的非常爽……虽然被删了台词……但是给的真好……演员没一句废话,虽然这个话非常的不高级,但是演出的层次还是看得出来的……王儇一点都不圣母……她也拿不准萧綦的……
第二,我想聊聊王儇的价值观,她到底想干嘛
首先,我非常非常的喜欢,王儇的礼教……她的分寸是从不失礼,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部戏,周润发的《孔子》,里面全是礼仪,那种礼仪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即便马三在位一天,王儇也未曾失礼。这,不是封建迷信,腿跪久了爬不起来,这是刻画在骨子里的克制,是君子之美……能够在如此天下大乱的时候恪守礼仪,说明,她恪守的信念之坚定……
其次,再说导演想表达什么……我前面说过,导演所表达的是一种儒之美……孔儒的思想核心中,有一个词叫“克己复礼”……他所推崇和恢复的是周礼……接下来有点枯燥……不过只有这么聊才能解释得通王儇的小脑瓜子(哎,我明明只想聊爱情)
所谓克己复礼,是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解决天下纷乱的一种途径,孔子认为,为什么人们在战争年代礼崩乐坏,父子反目、君臣算计,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崇高的道德,这种道德是需要礼教去教化的,用什么礼教去教化呢,用周礼……那么什么是克己,他克服的是人内心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用礼仪教化自己的内心,用克制缩小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天下太平……(哎,我好累…… )可以参照孔子的……《礼运大同篇》
所以,导演想表达的其实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不过没表达好……
另外还有王儇的一段台词,她说“窃国之罪,人人皆可效仿,这天下如何太平”……哎,这不就是在说春秋战国嘛……
历史总是离我们很远,但是也离我们很近,这像不像北洋军阀呢,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种大总统们……悲乎……兴,百姓苦;忘,百姓苦……(话又多了)

但是,我却能非常理解,王儇想干啥…… 因为,在最后的几集乃至结局,一直都在弱化朝堂的概念,最后一集的镜头语言,明确告诉观众,皇帝不重要,皇位也不重要,大家遵守的,是自己内心的秩序,大家守护的是天下的秩序,马静是个初生的孩子,就像这个朝代刚刚出生一样……不过,也没表达好……

第三,说最后一层意思
萧綦为什么隐退……因为他也代表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开篇台词就给了“将军不离九宫内,士止相随不出宫”……
结局台词也给了“北胡兰,南六盘,星星落,太阳见,山高云淡天地间”……
萧綦不出山,天下太平……他终其半生,不卸甲……天下谁人安……但只要他在,随时归……这是军人的荣耀……
我还是很喜欢大结局的萧綦的,这个,我会在萧綦篇中详细聊聊……
困了,且聊且睡,放心,剧播完,我还在……截稿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评|周先森:这段掐了!别播哈! (鹿忍假)
- CP|《上阳赋》好不好看不重要!国内女明星为何喜欢“少女”... (夏日骄阳)
- 剧评|感觉这个剧,槽点好多啊 (G.A.T.C)
- 剧评|王蔺当皇帝也真的没有什么不好。哪次改朝换代不是造反... (虎猫大人)
- 女主让刘亦菲演可能更好 (行者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