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敬而且可亲的人

也是也不是

来自:也是也不是(喜为后生谤前辈 耻于弟子受先师)
2011-07-11 14:43:5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也是也不是

    也是也不是 (喜为后生谤前辈 耻于弟子受先师) 楼主 2011-07-19 15:24:33

    在这个小组里,除了粘帖汇集网上已有的文章之外,应该多辑录一些杨先生未结集的文章,比如他为沈渭滨、顾卫民、张剑的专著所写的序言等。 《哀思录》不是公开出版物,寻检匪易,所以自己花时间录文如上。 其实,这篇文章颇多可以回味的地方。 陈旭麓先生自然是杨先生愿意承认的一脉师承,但其三十七岁入陈门之前,“自己指点自己”(杨先生语)之外,应该也有直接、间接的师授渊源,惜不得而知。此处“先后历多师”总算是一句交待,其中“可敬而不可亲”、“可亲而不可敬”、“既不可敬又不可亲”者,或不属于史学圈内,或其“小知识分子搔首弄姿之态”气味呛人,此辈的情谊和权威、学问和气质,都不能教化他人,以此量彼,所以摒而不提。 现在的历史学硕士,自感能于“时贤所论之外别有会心”的人大概偶尔也是有的,但能在研究生第三年,即将自己“别有会心”之作刊登于《历史研究》,“打响了”的,恐怕屈指难数,而老师“亲手封寄”、“恳恳扶植”的殷勤厚意于今看来实在绝无仅有。 硕士答辩,答辩导师王、冯、金,后两位称“先生”,前一位仅称呼头衔,房师、座师之间,似有抑扬之笔,从“领我受诸先生一评”的辞气看,及第之人与抡才之人亦未见胶固之情。 茅先生曾引先儒的话,慨叹陈先生的学问和德行如偃草之风,然而风下之草,未知果能“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9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