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老阿姨来说说原著帝王业的可贵之处,兼评上头赋剧改(超点剧荒,来发长评)
seiran
看言情小说是高中和大学的事情了。作为一个三十多岁的老阿姨,近5年唯一看完、且看过多次的电视剧,只有一部大明王朝1566。说起来我也算正经权谋剧粉。但这次上头赋把我炸了出来。无他,当年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非常不错。那时我还是在晋江上跟着连载看的初稿,算是老书粉了。
那个时期的很多晋江言情现在都成了超级IP,比如步步惊心、甄嬛传、云中歌、柔福帝姬什么的,我都追过连载,但是唯一看完、且看完不止一遍的就是帝王业。因为独特,对我胃口。就是上阳赋来晚了几年,有点可惜。
下面来说说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
1. 背景设定在南朝,言情里罕见的家国情怀
这个时代是比较少有人写的,因为很多人对这段历史不熟悉。帝王业小说不仅写了,还真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一点味道。华丽的语言、人物的风流,都写出了那个属于风的时代的神韵。人物设定虽然是架空,但也基本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毕竟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
作者选择了一个历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题目,南北朝士族从辉煌到衰落以及寒门的兴起。这个话题不要说在言情小说,就连在男性向的指点江山型的穿越小说里也很少涉及(大部分都是回去造机器搞银行开议会)。但是作者写了,虽然是言情的角度,但整体上符合历史逻辑,而且故事动人心魄。
阿妩本质上是她所属的阶级的背叛者,她通过自己的经历,看到了士族阶级不可挽回的命运,看到了历史终究不能总是有几个家族、几个人决定,看到了历史终会有更多的普通人成为弄潮儿,选择和寒门的萧綦站在一起,最终完成大势所趋的改朝换代,这样的设定其实有着很不错的历史感。上头赋的英文片名叫the Rebel Princess,其实更能反映这个故事的核心。
小说中有句台词,大概是说,家族是阿妩的过去,萧綦的阿妩的未来。世代权臣之家冷酷的血液推动着她做出本能的选择。这里就不再是单纯的权力选择,而更体现了对真实历史趋势的选择。这种大气的设定,我没有在其他任何言情小说里看到过。
帝王业是充满情怀的故事。作者阿寐字里行间同时流露出对美好士族盛世不可避免的衰亡的惋惜,以及对未来更生机勃勃的寒门武人时代的美好期望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情怀。尽管这两种感情都有美化滤镜的存在,但这种时代感,我后来只在《指环王》里看到过,同样是对精灵时代的惋惜和人类时代的希望。这种历史感、这种悲悯的情怀,我在言情小说中也从未看见。
说起同时期的其他作品,虽然有很多口碑更好,但我一本也没看完。尽管这些作品有些完全用了历史的真实人物,宫斗、情感戏也更复杂、更细腻,但这些故事在我看来都是披着古装外衣的现代情感剧,随便换个时代背景根本无所谓。
这种没有时代特点却很复杂的感情戏,再披上一个看似真实的历史外衣,让我这种历史爱好者看着反而觉得特别违和,因为让我感觉你写出来的故事不属于那个时代。
但帝王业恰相反,她里面的人物,离了那个时代背景反而就不成立了。我妈是公主,我爸是宰相,我姑是皇后,这种设定就只有两汉和南北朝有。而那种纤细风流的美感,又只有南北朝有。这种真正契合历史背景的架空小说,我只在《新宋》和《宰执天下》里看到过。
当然,说起来上头赋就是吃了历史感比较强的亏。因为绝大部分电视观众对历史不了解,看惯了那种算计到头发的宫斗设定(比如如懿传)和十几方乱战的权斗设定(比如权游),反而觉得这个设定很幼稚和雷人。实际上,历史上的宫斗显然没有电视剧里那么复杂,要说复杂也是政治复杂;历史上的玫瑰战争从大线条上看也没有权游那么复杂,观众却认为一定要那么“复杂”才是高级。
2. 女主既不玛丽苏,也不白莲花
很多人一开始都被上头赋开场雷到,看着三个王子都要娶阿妩,以为是个中年玛丽苏。说实话,我理解剧组要戏剧冲突,但这个改编确实雷人。
帝王业小说中,上下两册,对阿妩有“爱情”的男人满打满算也就4个:大王,子澹,怀恩和贺兰箴。其中贺兰还是没几笔的支线,我觉得在他复仇大业面前,对阿妩我看只能算好感(美女谁不爱)。
如果是玛丽苏设定,应该是阿妩靠他们的各种帮助,最后成为皇后/女王什么的,而且号称女主有独立事业;但这这些男人,除了大王,那些人并没有对阿妩的事业有过什么帮助。
试想,男二号不给女主奉上权位,竟然还各种拉胯不配合?男三号不给女主奉上兵权,竟然还搞政变差点搞死男女主?男四号不与女主里应外合,竟然屡次搞阴谋要颠覆女主的国家?就连男一号大王,对阿妩深情如此,竟然还把阿妩的爹斗垮?称帝之后竟然把阿妩的哥哥远放北疆不得与闻政治?而且——按照人物性格,很现实的问题是,如果阿妩把王家势力的保全视为最高目标而不是完全忠于和大王共创帝王业,那老萧对阿妩的爱也不知道还有几分了。请问,天下竟有这么惨的玛丽苏吗?
哎,观众看第一集被误导以为是玛丽苏;结果后面看看又不像,于是就糊涂了,于是就开喷了。
小说中,阿妩是有天真烂漫的一面(比如让老萧讲故事就很有画面感),也也是个腹黑的孩子。有句台词挺有代表性,说谢婉茹看到杀死的猎物就晕倒,被赞仁厚;而阿妩毫无感觉,心想“那我大约是不仁厚的”。
阿妩在小说中杀父亲的暗卫、杀刺史夺城、暗算姑姑、铁腕治理宫禁、操纵亲人的婚姻、最后和宋怀恩对峙,根本不是什么善茬。阿妩一开始就不是白莲花,只是原来被保护的太好,不识愁滋味,一旦遇到事情,本性就漏出来了,并且行事手段不断成熟。
白莲花不应该是 “我本善良,奈何奸人要害我”吗?除了一开始被劫持,阿妩后来都是为了两人的帝王霸业去杀人、去防人、去操纵人,她何曾说过一句“有奸人要害我”?连怀恩背叛,她承认是权位和自己误了他。能说出自己有“世代权臣之家的冷酷血液”、承认自己不仁厚的女主,哪里能看出半点白莲花?
唯一白莲花的设定,就是女主动不动晕倒。哎,谁叫这是作者的处女作呢……
不管怎么说,正是这种性格的复杂性,让阿妩这个人物非常有生命的活力。这也是老萧爱她的原因(我也爱她)。这点上头赋改的其实不好,为了照顾观众口味,很多地方搞白莲花了,有时候又搞点过家家式的绑架,削弱了人物的力量,结果观众还不买账。
最后再谈两句上头赋的剧改。最成功的就是男女主的选角,这个不用我多说。摄影很成功,也不用我多说。服装也很成功,符合魏晋风范,审美也非常在线,材质非常高级,遭人喷又是吃了观众不懂历史的亏。布景道具我个人看来有点过于浮华而反而失了精致。
剧情改编,确实有很多槽点。当然,我理解原著是一个类似于女性笔记或者私小说的体裁,就不利于影视化。而且这要写阿妩的这个戏的动机就是为了帮大王篡位成功(实际上小说还真就是这个动机,而且这个动机很真实、很有生命力),肯定也过不了审。能看出剧方像让阿妩有更多的家国情怀来支撑她的动机。这个想法很好,对士庶更替更清醒的认知也让剧集设定更有纵深。可惜到目前为止,这个改编计划呈现的效果并不太好。打仗是过家家似的撤离百姓只会让人不知所云。
另外,我对剧里的丞相竟然想篡位深感失望。王与马共天下。士族的特点在于流水的皇帝,我自岿然不动;在于朝代更迭却游刃有余(小说原话)。篡位,不符合历史上士族,特别是南方士族的特点。这个改动让我非常出戏。但愿后面能圆回来。
很多人说权谋幼稚,我倒觉得文戏权谋总体还行。所有配角各自有动机,这也是原作小说的优点所在。细节上确实还有待打磨(小说写的也很粗线条)。但是战争戏,真的像过家家。前有王儇单骑退蹇宁王,那几句台词倒还有点可看,但是,你离敌方阵营那么近,不怕当场被绑了做人质吗……后有豫章王鬼谷大战蹇宁王,哎,这么狭窄的谷底战场竟然搞起了骑兵冲锋,蹇宁王竟然还用战国时代就淘汰的战车冲锋,这是在侮辱蹇宁王智商还是在侮辱大王的智商。大王这边倒是床弩火器一应俱全,这哪里是大成两个战神的对决,完全是一支宋朝军队对一支战国军队的降维打击,哪里能体现大王的英明神武,只能体现胜之不武。。。这个竟然倒是很多人觉得拍得好。可能我是一个少数派读者。
最后,啥也不说了,大王和王妃,嗑!太好嗑啦!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评|周先森:这段掐了!别播哈! (鹿忍假)
- CP|《上阳赋》好不好看不重要!国内女明星为何喜欢“少女”... (夏日骄阳)
- 剧评|感觉这个剧,槽点好多啊 (G.A.T.C)
- 剧评|王蔺当皇帝也真的没有什么不好。哪次改朝换代不是造反... (虎猫大人)
- 女主让刘亦菲演可能更好 (行者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