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可以给想跨考历史或者准备考历史专业的朋友们一点经验(已更完)
不减缪(做一个世界的水手)
如题。
仅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参考
一、打好基础
如果是对中国史脉络不清楚的,首先一步就是看北京大学中国史的课程。虽然录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依旧是中国目前最好的线上历史课程。
指路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11G7zm?from=search&seid=523061878575163630
因为为录制的时间比较早,所以PPT有些不清楚。所以一定要对应手头上的PPT资料做好笔记。

虽然阎步克老师一直在更新自己的PPT,但是最匹配网络课程的还是12版。(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

如果大家有条件的话其实可以两版对比来看看,阎步克老师是相当人格魅力的一位老师。北大中国古代史的下半部分是由邓小南老师和张帆老师主讲。在打基础的这部分中,建议大家根据课程内容去做简要的笔记,思维导图最好,千万不要大片抄书。老师在课程中所提到的书籍最好是有个大致的了解。比如阎步克老师在亡秦必楚这个知识点中就提到了老师田余庆先生的《说张楚》这篇论文,学有余力的一定要找来看看,现在才一月,看论文是相当好的一种提升。老师所提到的通史类书籍如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找来读读看。时间不够或者力不从心的直接看教材。
最近几年top校在自命题里很多次考察书评类的内容,所以对于各个领域内最影响力的几本专著和论文一定要了解。在这个阶段可以先不看全书,至少相关书评可以看看。最好是建立一个思维导图。
在进行课程的同时,别忘了通读一遍教材,尤其是统考考生,有11本教材,通读完之后再去看别人总结的知识点,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先看知识点总结。教材永远是最重要的部分。
考题中有文献阅读的同学可以找找看王力老师的《古代汉语》和网课,多读多看总不是坏事。

二、提升阶段
在这一阶段(最好是3-5月)可以开始阅读之前记录的书单。如果找不到的话请在知网上下载各个朝代的研究综述,下面我以唐史为例。

如果觉得每年度去读太麻烦,那么请加入限定词,比如20世纪以来,或者改革开放以来。




看这些综述其实就是对各个时期的学术脉络有个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开始陆陆续续看专著,或者专著的书评(最好还是不要走捷径)
以隋唐史为例,绕不开的就是陈寅恪的《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的书公认难读,如果实在硬着头皮看不下去,一定要读相关论文。例如

其实要读的东西很多,重要的是舍弃,比如难啃的骨头可以先放下,内容比较庞杂的做思维导图,实在不行看看豆瓣上的书评了解一下具体内容,脑子里一定要有个大致印象。
三、巩固成果
如果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完,甚至还没有准备的,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开始名词解释的背诵梳理。市面上比较常用的x孙博,x毅都可以利用。但是别盲信他们,他们名词解释中有可能出现滞后于当前史学界研究的内容,这时候你前面打下的基础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不是卖资料!!!我自己也没考上!!!我自己也没总结完!!!而且旧石器没必要学这么多!!!但是可以提供一点思路。考自命题的同学在这个时期要学会三段式描述(辅导书里都有具体怎么做)。大致就是第一句要提纲挈领,点明事件本质。然后按时空顺序简要描述,最后总结价值。这一时期还是推荐大家像x毅辅导书一样,列思维导图。

背完之后根据思维导图回忆内容,历史学其实主要靠背,反复记忆才有效果。而且重点要放在 政治经济上面,文化考察其实很少很少,除非是特定的院校。这一时期也千万不要忘了读论文,一旦名词解释中有不会的就立马回教材或者查资料。千万不要懒,这个时期也可以把历年真题做个梳理,看看考察的重点。顺便点开报考院校的官网看看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在知网上搜下老师们有没有最新的重要的学术成果,很有可能考到。以我报考的某校为例,因为有西域语言研究所,所以考察西域地区的内容相当之多。(自命题)
四、冲刺阶段
这部分就是背诵反复记忆,如果有比较好的朋友愿意听你说,你可以给她叙述一下你所记忆的内容。这个时期心态放平,做做模拟题,查漏补缺。因为论述题其实本质上就是对整段历史的概括性叙述,所以可以回归教材。看看辅导书上的答题技巧。我之前看过中央民大历史学院院长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论述题答题时要注意的,首先是字迹,其次就是逻辑性,如果能不列序号就不要列。如果能用到史学理论或者史学前沿内容就立马组织进去。论述题要控制事件和字数,因为分值比较大,最好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就思考。

上图是我的模拟试卷,可以自备A4纸模拟。一定要做模拟试卷,网上很多资料都有。还有可以关注一些历史学考研的公众号,我就不推荐了,搜关键词都有。
最后就是考试时,千万不要熬夜复习,整个人身体负荷都很大,但是抽空就可以看看名词解释,论述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名词解释的扩展,只不过要点明前沿后果,但是答题方法上是有相似性的。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写下这些是做个复盘,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习方法始终要自己在学习中摸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但是多读多看一定没错。希望大家2022年都能取得好成绩,考上梦校。如果我后期还有要补充的我会及时修改的。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国考省考接连落榜后,我的家庭关系、生计和自信心都出了问题... (红烧牛肉面)
- 考公|“人人都能生,怎么只有本宫不能生” (啥时候才不长痘)
- 考公|考公下岸了 (夏)
- 考公|省考事业编双双落榜 (Fuki要开心)
- 考公|考公三年被告知命里无编 (木木木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