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21岁,女生独自去非洲 (更新完毕)
深海长眠(Je pense, donc jexiste -Rene D)
21岁,女生独自去非洲 (更新完毕) 转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753620/ 2008-11-29 22:52:34 来自: 果果儿~(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2602206/ 相册里有照片~ 2008年7月,我21岁的夏天,第一次出国,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迎接我的,是在联合国公布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多哥完成两个月的志愿者服务。 跟家人的告别很简单:妈妈送我上车,挥挥手,嘱咐了一句到了广州给她发短信,似乎我只是去广州而已;爸爸和哥哥送我到西安机场,因为是直接开车上去的,都没来的及给他们个拥抱,答应着到了一定马上就联系,就看着他们渐渐离开了我的视线。两个半小时后,抵达广州机场,我见过最大的机场。先后问了四个工作人员才找到“国际出发”,办完所有手续,在登机口,度过了疯狂的内心挣扎纠结的三个小时:很兴奋,去非洲的梦想要实现了,很孤独,周围全都是酷酷的黑人。 15个小时后,抵达亚的斯亚贝巴机场转机。想给一起候机的非洲军人拍照,没办法,对于我,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无奈被一个军人逮个正着,拎着冲锋枪就冲我走了过来,哇里哇里说着,伸手来夺相机,在扑通扑通的心跳声中,我小心翼翼地给他看照片,然后迅速删干净,抢回相机,钻进了洗手间,足足在里面躲了快一个小时。忐忑中度过了在埃塞俄比亚的五个小时,脑海中满是刚才指着我的那把巨破无比的冲锋枪。 又过了6个小时,飞机终于抵达洛美机场,传说中汽车站大小的机场。办入境手续是要公开行贿海关工作人员的,好在遇到贵人相助,让我省了些银子,其他的几个中国同胞就没那么幸运了,护照莫名其妙被扣,最后交了20欧才拿回来。 取完行李,要开箱让工作人员检查,他们会随手翻翻,然后开出价钱,要求交税。好在我只带了一个不大的箱子,好在里面都是些乱七八糟的日用品,折腾了一个多小时,还算顺利的走出了机场。 有意思的是从洛美回国的时候,在机场遇到重重阻碍,被要了一路小费,从门口的保安,到安检,再到海关的工作人员,所有人的借口都是他们还没喝咖啡,我一个穷学生,哪儿那么多余钱请他们喝咖啡,软磨硬泡,还是“冲出重围”。我把所剩的最后一个硬币给了帮我拿行李的老人,很真心的说了声谢谢。 安检的时候男女是分开的,还在纳闷的时候,看出了端倪:他们设备不全,没有扫描身上的仪器,需要让工作人员搜身,无所谓了,反正不是第一次被搜身,也算是很神奇很难得的经历吧。 乱七八糟,写了些非洲之旅有关机场的点滴,下次些点儿旅行的。 待续…… 旅行中的小故事:可爱的他们 http://www.douban.com/note/27078888/ http://www.douban.com/note/27158183/ http://www.douban.com/note/27360587/ http://www.douban.com/note/27626821/ http://www.douban.com/note/27626821/ 18楼 2008-11-30 20:21:08 果果儿~ (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非洲真的是片神奇的土地,从真正踏上的那一瞬间,我就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上了那里。 我所在的国家在大西洋的岸边,处处是草原,很美很美。最喜欢这里的天,这里的云,天超蓝,云很低,紧紧贴着地面,感觉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一伸手就能够到云彩。那片大西洋的海,是我见过最美丽,最迷人的。软软细细的沙滩,没有任何杂质,海蓝的让人心醉,浪很大,卷起白白的泡沫,天空一如既往的低,云彩在不远处就和海水混为一体了。光着脚走在沙滩上,一浪又一浪淹没我的脚,打湿我的裤脚,有时甚至会弄湿上衣。总能看见很多孩子在踢球,光着脚互相追逐…… 我吃住都在当地人家里,应该还算是生活水平很好的人家,每个月付给他们120欧作为生活费。院子里的椰子树下有一个单独的小房间,我在那儿度过了两个月的时光。晚上的时候总能听到屋顶有“小东西”匆匆跑过,后来也时不时的能在墙头看见有“小家伙”露出个脑袋,刚开始还会发怵,法语名字我听不懂,后来Flore(我的好朋友兼房东)告诉我是lizard, 一查字典,天啊,蜥蜴!!!真的是超级超级超级可爱,能和这群小家伙做两个月邻居,觉得自己很幸福。 当地的主食是玉米粉,说实话,口感很奇怪。他们的饮食习惯里没有蔬菜,每顿饭都是把西红柿,洋葱,大蒜还有各种调味品用个石磨一样的东西弄成酱汁,在小盆里煮熟,偶尔会煮点儿鱼和螃蟹。很少吃肉,偶尔煮两块儿牛肉。大米很贵,富裕点儿的人家也是两三天才能吃上一顿米饭,同样没有菜,把西红柿洋葱酱浇在饭上,不过很美味。 第一次抓饭吃的时候,我那只洗的干干净净的右手在碟子上徘徊了好几圈,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当地的每个路边摊的桌子上都有个小盆,是用来接客人的洗手水的,吃饭前,用左手从旁边的小桶里舀出一小杯水,浇在右手上,拇指和四肢互相揉搓一下,用一条公用的手绢擦干,完成!很原始,很自然,很人文。 当地人问候的时候喜欢握手,即使是熟的朋友,见面和分开的时候还是得握,特别是年轻人。来多哥之前,从小到大,和别人握手不超过10次,真的,可现在,每天都得握几十遍手,不过他们握手的方式挺特别,会在握完之后顺着手指一直摸下去,然后用对方的中指打个响指,很酷,每天都期待跟那些帅帅的非洲小伙子握手。 自己长的不漂亮,身材也不好,所以在国内属于超级平凡,默默无闻型。在非洲,算是把自信心全找了回来,走在路上,总会有陌生人过来搭讪,几乎每天都会认识新的朋友,挺神奇的,时不时会遇到陌生人停车,要载我一程,短短的57天时光,蹭了数十次偶遇的朋友的车。其实,任何人的关系真的可以很简单,想成为朋友也只需要邂逅,微笑而已。 被当作外国人的感觉有点儿怪,路边的小孩儿会追着我念他们对白人的童谣,翻译过来意思大概就是:老外老外早上好,你好吗?我会很开心的用蹩脚的法语跟他们说我挺好的。有一个小孩儿很好奇的用手摸了摸我的胳膊,我可能是他所见的第一个中国人,甚至是亚洲人,他就想手感下不是黑色的皮肤吧。跟孩子们握手,拍拍他们的肩膀,能看得出来,这让他们很开心。 从房东家到上班的地方挺远的,要打摩的,在那个城市,满大街都是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很容易就能叫到一辆,需要砍价,然后便驰骋半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刚开始手还紧紧抓着后面的把手,到后来,两个手会和当地人一样,随便的放在自己腿上,也坐的稳稳当当。坐在摩托车上,会更直接的感受这个城市,会记住经过的每个店面,会和路过的每个拎着枪站在路口的警察微笑,打招呼。 满大街都是头上高高的顶着东西沿街叫卖的妇女,穿着传统的非洲长裙,很迷人,孩子们也是,七八岁的小孩儿就可以帮家里在市场卖东西了,瘦瘦小小的身躯,头上顶着水果抑或日用,脚踩一双塑料人字拖。对了,那种塑料人字拖在非洲几乎是人均好几双,因为便宜,因为方便。为了配合自己非洲风的裤子,我也买了一双,250cfa:大概4块多人民币。 当地人买成衣的很少,满大街都是裁缝店,大都是去量身定做衣服。他们喜欢颜色鲜艳的,花花绿绿,图案夸张的布料,我也买了一块儿,在我住的村子里找了裁缝,做了一条非洲风的裤子和裙子。整个城市只有几条主干路是柏油的,其他都是沙土路,细细软软的沙子感觉像在海边。喜欢光着脚拎着鞋穿着我的非洲裙子去散步,晒太阳,走累了,随便找个石头台阶就坐下,看着来来往往一脸诧异回头看我的路人。 本来想写旅行经历的,结果跑题了,写了些生活。旅行的随后奉上。 待续…… 酝酿了一个多星期,决定请假去加纳(西非的另一个国家)旅行。如实跟头儿说了我的想法,他反对,不是因为我要请假两天,而是因为他觉得我自己一个人去加纳太危险。 多哥和加纳接壤,不过贫富差距很大,加纳富裕发达得多,是英语国家,因为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多哥曾是法国的殖民地,讲法语。两个国家的人民互相都不喜欢彼此,所以,出发前听了很多关于加纳人的坏话,不过看得出来,他们还是对那个国家挺向往的,毕竟那里有深深的欧洲的影子。 毅然的坚持说服了头儿,批了我周四周五两天假。 周一忙活了一整天,坐着摩托车驰骋了大半个洛美,好在下午四点前赶到了加纳大使馆,结果吃了闭门羹。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晕~ 我见过下午下班最早的机构。没办法,全当认了遍路。 周二终于在上班时间赶到了大使馆,手机不能带进去,要留在门卫处。进去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填表了,向工作人员领了申请表,说实话,态度不敢恭维,好在自己一直比较友善的主动问候,才没遭白眼。密密麻麻一大页,后面要填在加纳的联系人,在那儿住在什么地方等等,懵了,好在看见旁边的黑人兄弟填的飞快,问他能不能让我也借用下他填的地址,他笑了,爽快的答应了。交了表,还没完,竟然需要面签!!!面试官很严肃的坐在办公室,冷冷地问我去那儿做什么,打算待多久之类,小紧张。交签证费时遭遇工作人员索贿,微笑着装没听懂,敷衍了过去。 周三顺利拿到签证,周四启程。行程太紧,都没来得及兴奋,就匆匆忙忙地背着包跟host family 告别了。Flore提醒了我很多遍在边境的时候一定要把包背在胸前,不要乱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定把护照放在安全的地方,等等等等,弄得我有点儿害怕了。 先坐出租车,再换乘摩的,顺利抵达多哥和加纳的边境。这阵势跟市场没大的区别,像国内的火车站附近那么乱。因为两个国家用的货币不一样,所以我得在通关之前先换钱。早就听说过在市场换汇,这次算是见识了,压根就没有店面,那些先生就那么把厚厚的一大叠各国货币赤裸裸的攥在手里,随便找个路沿一坐,玩儿弄着小计算器,等着像我这样要换钱的人主动找上门。心里挺不踏实,要在这么乱的地方把钱包里的全部家当拿出来,不过主要还是担心换到假钱。终于找了个看着还算朴实的先生,用蹩脚的法语加英语问了下价钱,然后小心翼翼的翻出钱包,把所有的cfa换成了加纳的cd. 他手里的一捆钱看起来更像是用来卖的商品,花花绿绿的:美元,欧元,西非法郎,加纳cd。 小商小贩,乞丐,小偷,警察,军人。不时会有军人要求打开包让他们检查,护照也被检查了两次,小心翼翼的进行着每一步。 过境的时候比想象中好一点儿,因为拿签证的western union之外的人程序复杂些,所以我不用和当地人挤一个窗口。出境要填的表纸质很差,好在法语下面有小小的英语注释。拿到戳,顺利出境,踏上了加纳的土地。 入境填的表复杂些,不过纸质很好,手感不错。细节上体现着两个相邻的国家经济实力的差距。拿到戳,走出办公室,一个小时之前,满脑子都是小贩法语的招呼声,这会儿,充斥耳朵的已然是西非口音的英语了。找了小巴,前往加纳的首都---Accra。 待续…… 从边境到加纳首都Accra的车分成了好多种,大巴,中巴,小巴,还有拼座的出租车,价格根据车况也相差很多,从4cd (差不多人民币28块) 到 8cd不等。 在6.5cd的小巴上颠簸了四个小时,在大雨中抵达加纳的首都--Accra,晚上7点,天已经黑了。 联系了在国内认识的在加纳做管理类实习的学姐,她帮我找好了住的地方,是加纳AIESEC的MC house,因为好几个实习生都刚回国,所以能有我的容身之地,我和一个荷兰的女孩儿挤一张双人床。最神奇的是,一进屋,竟然看见了挂在窗户上的五星红旗,顷刻间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原来是之前在那儿住过的一个中国实习生留下的,旁边还挂着土耳其,法国的国旗,看来这里住过不少外国人。 第二天一早六点就起床了,因为计划要去一个很有名,历史很悠久的小镇Cape Coast,传说中真正的黄金海岸所在地。 先坐shared taxi 到了汽车站,没有售票的窗口,是一个个简易的木头架子搭起来的草棚。很容易就找到了挂着Cape Coast牌子的桌子,买了票,上了车,等着出发。在非洲,无论是不发达的多哥,还是较发达的加纳,中巴永远是挤到超载:标准是一排4个人的座,经常能挤6个人。而且,在长途汽车站,没有固定的发车时间,车上人满了就出发。 本来三个小时的车程,因为中途的大雨多走了半个小时。好在到达的时候,雨停了。 很有感觉的古镇:石子的街道,悠闲的路人,难得一见的阁楼式的建筑,没有一点儿的嘈杂。就这么一个人背着包慢慢地踱着。跟回头看我的孩子招手,跟坐在门口的老人问候,跟经过的年轻人握手,跟摆摊做生意的妇女微笑…… 城堡是Cape Coast 最有名的一个古迹,差不多四百多年的历史。不过它出名主要是因为那里曾经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将近一半的黑奴从那里永远的离开了非洲。顺着街道一直走下去,远远地就看见了城堡。果然很有历史厚重的感觉,最初是由葡萄牙人修建的,后来又经过了英国人的修葺,很欧洲建筑风的感觉。 门票的价格有三等,加纳人好像是2 cd, 外国人是7 cd, 外国学生和志愿者是 5 cd. 跟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是学生,只是证件放在住的地方了,没带在身上,她看了看我,笑了:“Give me 5 cd.” 可能自己一脸学生样儿吧,又遇到了这么好说话,还很友善的加纳人,省了银子,还很开心。 游客不是很多,外国人居多。自己一个人进了奴隶贸易博物馆,气氛很压抑,灯光黯淡,墙上满是奴隶交易时的照片和画像,陈列柜里摆着欧洲早期的火枪和账簿,走着走着,因为是自己一个人,竟然有些害怕了,赶紧找到出口匆匆走出来,脑海里满是刚才看见的绳索和铁链。 城堡的建在海边,站在城墙上,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木船,飘扬着花花绿绿的各国国旗,享受着大西洋的海风。忘掉城里一排排黑色的大炮,和一间间关过奴隶的牢房,其实,这里应该是一片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的美丽的沙滩。 回到小镇,看到了路边摊,决定搞定午饭。超级超级便宜,超级超级好吃,在非洲为数不多的让我记忆深刻的美味食物之一。和几个美国小伙子share一条长凳,聊天中得知他们不是游客,而是定居在这个小镇。当他们知道我是中国人的时候,很兴奋地跟我讲起了奥运,讲起了这个我错过的全世界的节日。他们说喜欢开幕式的火炬,喜欢鸟巢,喜欢那些绚丽的烟火。身在异国他乡,没有什么比听到别人夸自己的祖国更让人觉得感动和自豪了吧。 回Accra的中巴上,前排坐着一个牧师之类的先生吧。领着大家开始祈祷,车上所有的乘客都很虔诚的祷告着,齐声唱着圣歌,很动听。所有人的都沉浸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其实,有时候也挺羡慕那些有信仰的人。记得有一次去商店买东西,刚好赶上穆斯林祷告的时间,商店的老板和孩子都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念着祷词,自己待在一边静静的等,被他们的虔诚打动着...... 果果儿~ (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西非旅游小贴士。 因为自己是一个人在西非逛荡了两个月,还算经历了不少吧,写点儿小贴士出来,免得大家下次绕弯路。 1.证件:去非洲前要打黄热疫苗,然后会有一个黄皮本。不过我出境入境几个国家一次都没有用上。但是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一定要打针,毕竟是为了自己和别人的健康,而且,可能我是因为赶上了不负责任的海关工作人员吧。为了健康,避免麻烦,还是花100多块钱打一针吧。 2.药:我因为要去两个月,而且是吃住在当地人家,所以带了很多治肠胃疾病的药:吗丁啉,健胃消食片,氟哌酸,事实证明我很明智,刚到那儿的前两个星期总拉肚子,接着就是偶尔的消化不良。其实我是属于平时肠胃很好的人,可能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真的差太多了吧。 感冒药,消炎药,带了一些,不过没用上。 创可贴带了很多很多,自己用的不多,都给邻居和家里干活儿的孩子了。强烈建议大家能多带就多带些创可贴,就是自己用不完,当礼物送给当地人还是很受欢迎的。 藿香正气水:强烈推荐,一定要带,很好用!可以治疗肠胃的问题,关键是中暑的时候,头疼,犯迷糊,喝一管绝对管用!建议带塑料瓶装的,玻璃瓶瓶装的比较沉,而且容易碎,还贵。 疟疾药:我走之前就在国内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医院买了治疗疟疾的药(国内好像没有预防疟疾的药),挺贵的,一盒好像是7粒,40多块钱。因为我去的时候是7月,虽然赶上雨季,是一年里最凉快,最适合旅行的季节,不过麻烦就是蚊子苍蝇也在这个季节也最猖獗。在非洲,被蚊子叮了就会得疟疾,所以疟疾药是必须的。不过到了才发现,在非洲药店特别多,几乎是随处可见吧,而且所有的药店都能买到各种档次的疟疾药,欧洲的,非洲本土的,还有中国的。所以在那儿买也行。建议大家结束非洲之旅前最好去药店买点儿适合自己的疟疾药带回国内,因为很有可能回国后还会犯疟疾,而国内很难在普通的药店买到疟疾药。 3.日用品:除了生活必须的,花露水,清凉油,防蚊剂,蚊帐,小毯子,防晒霜,太阳镜都是必不可少的。清凉油建议能多带就多带,因为在机场,大使馆还有其他需要办事的地方,行贿用它最好不过了,还可以送给认识的朋友,比创可贴档次高点儿,同样受欢迎。小毯子可以在下雨或者傍晚保暖,晚上盖在身上,我去的地方都不提供被子。太阳镜非常非常必要,阳光真的太明媚了,很多当地人都有白内障,就和日照有关,所以即使不为了时尚,为了健康也得戴! 4.零钱:随身带些零钱很必要,万一遇到非得给小费的情况,破点儿财能省不少麻烦。而且,如果别人帮助了自己,在我们看来的两三块人民币,可能会让他们一天都吃饱,那就适时的大方一些吧。 5.水:在非洲自来水是不能直接喝的,会有感染霍乱的危险,所以最好烧开了喝或者干脆就买矿泉水,不过比国内要贵。我当时在多哥喝了很多依云---就是那个在国内超市随便一小瓶就卖8块多的,但是在那儿和其他水价钱差不多,3块多人民币吧,也算是狠狠满足一把虚荣心。塑料袋装的能便宜不少,不到5毛钱一袋,500毫升,品质应该和瓶装的一样。所以比较经济的做法是出门前把塑料袋的倒进空瓶子里带在身上。对了,街上很流行一种用塑料小袋装起来的饮料,自己做的,很便宜,不过据我所知,是用生水兑的,而且加了色素,所以建议少喝。 6.路边摊:卫生条件的确很差,不过我也没少吃,适时的尝试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但我吃路边摊有个原则:不吃肉,因为肉变质了更容易致病,而且非洲天气炎热,很容易就不新鲜。非洲人的饮食里也有蒜,很多酱料里都有,所以,可以算是杀菌了吧。 7.水果:要是到了非洲,水果绝对是不能错过的,虽然样子看起来不那么精致,不过味道绝了,我甚至都怀疑自己之前吃过的所有菠萝,芒果根本都算不上是水果。要是买了菠萝,我一般都回跟摊主说让他帮忙把皮切掉,他们一般都会很乐意的。 8.一定要友善的对待周围的一切。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不拒绝别人的问候,经常把谢谢挂在嘴边,随时都微笑,这样会让很多事情都顺利一些,自己的心情也会好很多。我在移民局续签证的时候,一进门就主动跟里面的官员打招呼问候,始终保持笑容,问完每件事都会说谢谢,而见到有的中国人就会很看不起他们,板个脸,一副高傲清高的样子,结果就是我比他们都早拿到护照。 9.安全:重中之重!晚上尽量还是不要出去,单独更是不行,时时都不能放松警惕,即使遇到别人过来搭讪,也得小心的对待。 10.砍价:买东西,坐车,甚至有些公务费用都是可以商量的,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我们砍价的长处了,把成本降到最低。 11.签证:既然都到了非洲,那就去周边的几个国家也都看看吧。签证不用事先在国内办好,在那里办便宜的多,而且很方便,一般第二天就能下来。而且据说个别国家不需要签证也可以去,好像布基纳法索就不需要,贝宁中国人也不需要。 12.照片:走的时候洗些一寸两寸的证件照带着,办相关的手续要用到时会方便的多。 暂时就想到这些,日后想到的还会补充上来。 非洲还是很值得一去的,那里的音乐,那里的微笑,那里的小伙子都给了我再次回去的理由。 果果儿~ (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开始解答之前各位的疑问,关于我是怎么申请到去非洲做志愿者,我是通过什么途径去的,我的收获等等,现在分享给大家。 去非洲是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仅仅是梦想而已,直到2008年7月21号踏上了非洲的土地,我都不敢想自己的这个梦想竟然可以这么快就实现。 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在学校招新,看见了海报,海外实习几个字很是吸引人。在填简历的时候,毅然选择了非洲。 从3月14号到23号经历了三轮面试,终于正式签合同成为AIESEC 的EP(exchange participate) 2008年4月初开始着手联系项目,我自己要准备一个简历(CV),一封自荐(motivation letter),然后就是AIESEC的同学帮把我的表格挂到他们的网站上,一个全球的AIESEC都能看见的交流的数据库,我的表格上有我对国家的偏好,我写的是北非和西非,项目是HIV,性别歧视,儿童的权益问题,环境问题。 接着陆续收到各项目的回复。再三斟酌,在多哥,肯尼亚,加纳之间选定了多哥的女童受教育项目,接受多哥那边NGO负责人的网上面试。2008年5月15号收到接受函,正式成为多哥NGO的实习生。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准备出国前的手续了,因为赶上学校的期末考试,所以没时间亲自去北京办签证,找了代理,2000块钱,4天就搞定。体检,打疫苗,买保险。订机票是个学问,我前后打听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咨询了不下20个订票机构,最后选择了最便宜的航空公司和路线,埃塞俄比亚航空:往返14000,比法航的足足便了8000多,一大笔银子啊。 AIESEC是个学生组织,但是去做实习还是需要自己负担很多费用的,要交2500元的行政费用(其中的500元完成实习后会退回),机票,签证等相关费用也都得自理。做发展类的志愿者在国外是没有工资的,有的提供食宿,而我去的国家比较穷,所以吃住在当地人家,我付生活费。两个月下来乱七八糟也花了2w多,是爹娘的钱,觉得有些愧疚。 我的收获: 1.在我21岁的时候,去非洲的梦想实现了。 2.两个月和当地人一起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更真实的多哥,更真实的非洲,我得到了自己之前期待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3.我的人生观,世界观更明朗了。走出去肯定会增长自己的见识,即使是去很不发达的国家。 4.尽了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女孩子们,我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 5.勇敢了,独立了,自信了。 6.一个人旅行,去另一个国家,去另一个城市。 7.邂逅了很多人,感受到了很多温暖,知道了原来我们可以活的更有意义。 要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积极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怀着一个真诚的心尊重别人的信仰,友善,礼貌,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一切,简单的和每个邂逅的朋友相处,对每个眼神交汇的路人微笑,接受孩子的拥抱…… 果果儿~ (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摘一段之前日志里的文字: 习惯了光着脚拎着鞋穿过大街小巷去买芒果,然后用蹩脚的法语跟孩子们砍价,很开心的跟过来搭讪的非洲小伙子握手。邻居喜欢坐在柠檬树下弹键盘,每次我路过,都会随手摘几个柠檬送我,偶尔能看见他和女朋友一个弹琴一个唱歌,很享受。 想起了那个说要娶我的尼日利亚孩子,想起了那个生平第一次对我行吻手礼的路人,想起了那个带我找到汽车站的加纳修鞋匠,想起了孤儿院里那个紧紧抱住我的不幸感染HIV的孩子,想起了TOTAL加油站里让我带他来中国的小伙子,甚至想起了那个用冲锋枪指过我的埃塞俄比亚军人...... 想起了世界银行小小的有空调的图书馆,想起了和6个同事挤在一辆巨破无比的出租车上去谈赞助,想起了在大使馆里被搜身,想起了大中午坐在满是尘土路边啃面包,等着基金会上班,想起了坐着摩托车驰骋过得每条路,想起了大西洋海边被全部打湿的上衣和裤子...... 第一次蹭车发生在非洲,而且短短57天的时光,在多哥,搭了陌生路过的好心人数十次顺风车,其实,人和人的关系真的可以很简单,想成为朋友也很简单。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给这个大西洋岸边的小国带来什么,我也不奢望自己能为世界的进步贡献什么,不过我知道,通过我和同事的努力,在多哥北部今年又有300多个女孩儿可以上学了,他们的眼中便能看到外面更远的世界,他们的命运或许会就此改变,甚至他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 果果儿~ (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翻出了在非洲,多哥写的最后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这应该是我在多哥最后一次用网吧不能显示中文的电脑上网了。最后的关于这次多哥之行的日志。 两个月过得太快,发生了太多太多……. 和朋友去吃饭,撞见了他的朋友,便坐在了一起,事后才知道,刚才和我共进晚餐的原来是多哥小有名气的一个hip hop女歌星。 参加一个项目庆典,看见远处的篮球场有人在打篮球,走近看看,天啊,都好高,十好几个人全都1米95以上。这帮人灌篮,封盖跟玩儿似的。后来才知道,他们好多都是职业俱乐部的,还有前国家队的。 下班回家的路上,被警察莫名其妙的拦住了,正纳闷呢,看见周围的行人还有交通也都被戒严了,瞬间,四辆车从眼前“飞”过,留下漫天的尘土。原来久仰的多哥总统就在车上,没准儿还看见我了呢,呵呵。 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他们急需一个讲英语的人救急,到了才发现是在电台。一档英语节目,嘉宾突然放鸽子了,live show 人不够了。就这么阴差阳错的,第一次触“电”了。从此,我的声音也算是回荡在了多哥的上空了。 第一次跟当地人握手,中指被他们打响指的时候还挺不习惯,现在,真担心回去看见各位了会想主动跟你们握手。 第一次贴面礼来的太突然,被亲完觉得自己都脸红了,现在,只要看见朋友有把脸贴过来的意思,就知道要贴上去,再亲两下了。 第一次跟当地人一起跳舞,明显觉得自己很放不开,有些不知所措,看他们跳得那么投入,真是羡慕加嫉妒。现在,只要有音乐,也会不自觉的就开始小扭了。 第一次穿旗袍亮相,都不知道该怎么站,手该往哪里放,坐的时候,才发现穿旗袍坐着是件超级痛苦和折磨的事,腰还得挺着。不过真的超满意自己的传统造型,看得出来,朋友们也被我惊艳的造型shock了~ 第一次直接用手吃饭,看了半天不知道怎么下手,后来发现,不用筷子,叉子,吃起来也挺香的。 第一次去大使馆,远远看见飘扬的五星红旗,内心的激动和亲切都无法言表了,记得奥运会开幕式,听到歌唱祖国的歌声,竟然感动得有流泪的冲动,真的是身在他乡,才能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含义。 太多的第一次,太多的前所未有...... 果果儿~ (不搞定论文能心安理得去黎巴嫩?) 在其他组提到过的一个经历,写出来大家借鉴: 过边境去加纳的时候,那地方实在是太乱了,还总有乞丐和商贩拽住我,心里发怵,于是决定找个高大点儿的黑人一起走。正好看见了刚才在一辆车上的小伙子。走上去,说自己过边境有点儿害怕,能不能和他一起走。他看了看我,笑了:“没问题。”我就这么走在他旁边,安全感倍增!不会有乱七八糟的陌生人过来找麻烦,乞丐也收敛了很多。最意外的是看见他给海关塞钱了,使我也能顺利通过那道卡。 以后各位要是在很乱的地方担心有麻烦的话,不妨借鉴下,不过前提是找准人,别自己给坏人送上门就好~ 不过始终还是觉得哪里都是好人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全女性演讲会】线上社群·冬季招募 (Niyu)
- 茶香|大家喜爱什么茶? (香草布地)
- 讀了快四年大學,忘了最初的意義 (Heo)
- 这里没人? (食来运转)
- 逃 (Le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