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不是春树
来自:王文海
日本有一种文学风格,叫“私小说”。源于十九世纪西方的自然主义,作品里细腻的描写个人日常生活,心理和心境,这种风格后来成为了日本文学里的主流,并且影响了很多作者,其中一个是村上春树。 寻羊冒险记是他的第三部作品,被誉为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但从风格和故事的延续性而言,它和第六部作品《舞舞舞》,更像是上下集。 被誉为三部曲是因为三部里“我”的年龄分别是十多岁,二十多岁和而立之年,因此寻羊冒险记是村上第一次在小说里的主人公出现中年。 但小说还是处处可见青春回忆,而角度变成一个已经世故的中年人对往日的追忆,如小说中间“我”回到家乡,和全篇寻羊其实最后寻找的是儿时好友“鼠”。村上这种青春回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如: “有点耳鸣,仿佛海风穿过生锈的铁丝网,如此说来,已经好久没有看见海了。” 就像私小说的长处,村上在描写人物心理和独特行为上轻车上路,但就故事来讲,这次更多笔墨在于悬疑和推理,到故事的尾部,更出现了神秘和灵异,村上也是从这里开始,在往后的作品里迷恋了超现实的事物,无论是象征性还是寓言性,都和私小说形态大为不一。到《舞舞舞》时,全篇更是蔓延着这种怪异的事物——能通向冥界的酒店电梯,夏威夷的女友灵魂,有预知能力的小女孩等等。 日本的宗教以本土的神道和舶来的佛教为主,现代日本的宗教涉入性不强但普及性很强,神道观念世间每样东西有神,比如笔有笔神,碗有碗神,而日本人几乎每个人都有护身符。 私小说的文学美感在于阅读一个人的内心时的共鸣感,或勾起自身的追忆,但如《舞舞舞》那样几乎全篇都围绕着进入灵异空间的描写,相信读者有如此经历与共鸣的不多。当然小说如果不着重内心阐述还可以着重故事描写,但到《舞舞舞》时村上的故事过于拖沓,特别是去夏威夷旅游一段十分庸长,费太多笔墨写无关的人物,故事又毫无递进。 这让人想起村上的另外一本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故事讲的是“我”突然一天夜里接到一个电话,最好的朋友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失踪了,她是一个女大学生,爱上了一个接近四十岁的女人,与其一起去希腊度假。“我”因此去到小岛上寻找好友,但无意发现了那个中年女人的秘密。 此女人在25岁时到瑞士一个小镇上度假,但过了不久发现老被一个西班牙男人跟踪,一天晚上她去到公寓对出的游乐园玩摩天轮,用望远镜看小镇风光的时候突发其想,想看一下自己的公寓,但一看之下发现有一裸体男人站在自己房间的窗户外,而男人就是那个西班牙人,再往后发现房间不只一人,里边也睡着一个女人,两人正在做爱,细心一看发现,那女人就是她自己。她哐噹一下晕倒,第二天起来头发一根不剩的变白。她的认为是那天晚上后她变成了镜子的两面,另一个她和黑发永远留在了另一面。 这次村上着重了写故事,超现实只是寓言性质的出现。 每年日本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为的只是在繁华似锦的各式樱花树下一饱眼福,日本人把这看作一种对自然的审美仪式。村上春树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但希望他还是多一点洞察自然的菊与刀,少一点超自然的拧巴和梦呓。 此文源于本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ongmen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