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推荐自己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

冯晓春

来自:冯晓春(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2011-06-01 21:16:2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1 22:58:33

    每篇故事平均花费15~20分钟阅读时间,应该会比较有意思。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2 14:36:35

    希望带给读者不那么轻飘飘的阅读享受……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2 14:38:00

    但能否如愿就是另一回事了。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6 22:55:17

    忐忑汗颜转帖一位豆瓣读者的评价:

    书已读了大半。      对于八零后的我而言,这部短篇小说集,描述的是父辈们的生活,熟悉又陌生。      书中的内容大都我还没有亲身经历过,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驻立在大人不远处,冷冷迷惑的看着,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了少年眼中的大人,而我们这代人却全然不知道如何自处——《德国勋章》描述的生活,是爱情退却后的婚姻,每天的日子像复印机一样复制,每个人内心都有不同的挣扎、顾虑、纠结。我时常在想,在这样一个相亲节目满天飞的时代,婚姻的旋转门转到了我的面前——有的人迫不及待的进入,并不知大厦里究竟藏着怎样的未知;有的人永远害怕那个未知而裹步不前。《德国勋章》的一幕幕故事打破了我们乌托邦的浪漫,也打破了我们可笑无知的恐惧——婚姻就是那个样子,既没有我们想得那样好,却也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      日子一天天过,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不取决于你选择了怎样的人,而取决于如何运用智慧去平衡我者与他者的距离。书中描述的生活可能残酷得让人害怕,也有可能让你泛起一阵窒息感。但是——这就是现在中年人的婚姻,这就是将来的我们。      作者的笔调平实而又冷峻。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作家总是能比普通人多一双眼,看到我们看不见的维度,写出来的文字落在纸上,却恰到好处地点透每个人从未察觉的自我,作者冯晓春即是这样一位作家。      真正优秀的作品永远不害怕时间流逝,恰相反,优秀的作品最享受时光流逝。相信几十年后,这本书还会躺在书店里等待未来的人翻阅:原来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维度里,有这样一群人,有过这样的婚姻生活。一切可能从未改变,一切却又早已改变。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6 22:56:15

    下面是另一位豆瓣网友的意见:

    “每个读≪德国勋章≫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现在或未来的影子。每篇文章都让你意犹未尽,因为生活在继续故事也还在继续着。”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7 09:55:59

    再转一篇读者的意见:

    在这个社会阶段,《德国勋章》这本小说集有着少有的真实感      描述如此的朴素、自然、流畅      能感受得到作者是怀着完完全全忠实于生活本身的创作诚心与诚意来完成作品的。我在此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小范围的调研只是对这诚心和诚意的回馈。      可以说,小说集对生于60、70年代处于想象与现实边缘的城市人的生活记载不变形。      《德国勋章》还有很强的镜头感,阅读者18篇小说,如同透过镜头在观看18部微型社会剧。      生于70年代的我在阅读《德国勋章》的时候,许多人物角色都在我及我朋友的周围出现过,我如一个旁观者般认同这书中所描述的生态,并能进一步认知自我,认知生活,认知时代。      希望更多的人能阅读这本小说集,或许能让我们回归生活的客观。      不过,我也要给本书的作者泼点冷水,我有给我身边的我以为他(她)们会需要的三个朋友推荐这本书,有一个非常喜欢。另外两个翻翻后,感觉不错,说节奏好,可自己最近太忙了,有时间好好看看,之后便束之高阁。我发现,这本书面对的读者群是生活中有部分时间是留给阅读小说的,而且需要沉下来慢慢看的群体,很多预估的目标读者似乎现在并没有沉下来的时机,或许半年以后有,或许1年,或许更多时间,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个社会阶段,满足条件的读者有多少,我不知道。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07 22:04:23

    一位天涯网友这样评说:

    “人到中年,很害怕面对内心的真实,明知道生活在按既定的轨道正常前进,但心灵深处为何有个魔鬼的声音在叫唤! 写得很好,只是因为细节和情绪太细腻了,必需仔细辨认方能体会,受众就小了些。”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15 11:57:34

    天涯读者的意见:

    读了星期二与上岛咖啡,让我想起了希区柯克。篇幅长短适中,语言简练,现场感强烈。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15 12:04:30

    卓越网友意见:

    《淡淡的人生小故事,不妨坐下来慢慢品读》

    《德国勋章》是由18个平实隽永的小故事组成,能看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真实而平凡人的努力和挣扎。在每个故事的人物中,都能多少找到些自己的影子。时代更迭的如此之快,我们被不可知的力量抽打着,就像停不下来的陀螺。这本书让人不由静下来,欣赏缓慢之美。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写的,如果你喜欢的是酣畅淋漓的传奇,或是恐怖、穿越之类流行题材,这本显然不适合你;这本书更像是一杯清茶,慢慢地品啜,才能感觉到苦后的余甘。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15 12:11:16

    谢谢支持,也祝你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交流!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15 12:15:58

    一位当当网友的意见:

    人物和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可是对生活的认知却是真实的。18个小故事都隽永短小,适合在宁静的夜晚昏黄的灯下,慢慢地阅读。一个人的际遇总是有限的,不妨多聆听别人的故事,这其实依然是在努力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是自省、自量的过程,有了这些聆听内心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渐渐丰盈、自信、从容起来。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18 15:15:32

    一位“理想论坛”网友的意见:

    德国勋章中的短篇,勉强看完了一篇,再无法继续读下去。 小说无法施展过多语言上的特点(由小说中的人物决定),布局又由于篇幅过短,留给读者的悬念平淡,甚至突兀。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6-26 11:35:54

    一位网友的读后感: 文笔流畅,细腻。你很善于说故事。我觉得少了点情感的东西。对于我这个喜欢圆满的人,结局或悲或喜,都想有点交代才甘心。你的故事结局让我怅然若失,遐想不已。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7-06 17:05:39

    一位天涯网友的评价: 非常有劲的文字!将平凡人的心理刻画得太生动深刻,难得一见的好文!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7-09 10:22:38

    一位天涯网友的意见: “很好,平实的语言,低调叙述,不张扬但吸引人,可惜我在国外,买不到这本书,真希望你能发一篇完整的。”

  • 冯晓春

    冯晓春 (短篇小说集《德国勋章》作者) 楼主 2011-09-15 16:36:58

    杂感几条:          1,作者文字驾驭能力很强。铺陈细腻,画面感强,强化了那种贯穿全书的痛苦和焦虑,这是很难伪造的,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的价值所在——让人感觉真的情感。          2,很多片断实际上是个这个时代的黑白照片。比如老太太被媳妇赶出来守着一堆破烂的情景,还有有人跳楼把空调砸歪的情景。这些黑白照片构成了一本老相册,也是这个喧嚣纷乱的年代的另一种记录,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3,每个短篇的主人公的名字都不同,我反正记不住,起这么多名字不知道是不是也要花不少心思。把这些名字改成一个再补充些内容是不是就算个长篇了?          4,每个故事配一副钢笔画的插图就更好了。          5,情节不说了,六七十年代的人即使不是自己经历所有,听过看过的也不少了。伤不起的看看此书唏嘘一把,心态或许会有所改观,这个跟围观是一个道理。        ——“豆瓣”网友评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