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部犯罪片
来自:lollipopo
终于看到第四季最后了,从第一季看起的时候我内心给这部剧的定位是烧脑犯罪片,但是从第一季开头Tokyo出去早了打伤警察,我就觉得,嗯,没那么简单。高智商犯罪片不会出现这样的桥段。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东西,不仅仅是一部犯罪的爽剧。每个人包括教授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软弱和缺点。而这部剧的冲突也都是以他们的弱点为切入点展开。最突出的就是Tokyo的冲动。不得不说前两季我觉得Tokyo真的不行,特别是拿枪指着Berlin玩俄罗斯转盘的时候,还有对着Nairobi说她的孩子不会认她的时候……导演可能想通过前期的各种作死和后期对比来体现人物的成长,顺便推动剧情,但我觉得这一点处理的比较生硬,而且有点过火,让观众对主角Tokyo产生了厌恶心理,反而配角Berlin和Nairobi的人气很高。
可能这种情绪和我们的文化差异也有关系。在我们心里,做事就是做事,需要有效率,但是有些人会把爱看的比生命和其他事更重要。
不得不说这部剧有的片段真的很浪漫,最打动我的是潜水进金库和Berlin谈论这个场景的来回切换,“就像漂浮在太空站"可以,这很Berlin,我第一个看到有人能把打劫和艺术连在一起的。还有就是憨憨Denver打铁心给斯德哥尔摩,配上Tokyo的旁白。几位成员的牺牲也渲染的很有感觉。莫斯科的mi amo,Berlin的悲壮激情的Bella ciao,Nairobi的午后花园,叼着小雏菊穿着红色绸缎连衣裙,真的美呆了。
除此之外这部剧的女权意识也很强。拉克尔最开始约教授出来约会的时候,编剧把气氛渲染的很轻松愉快,我以为这个警探又是一个恋爱脑,谁知道调情过后在桌子底下居然是拉克尔冰冷的枪口。那一瞬间的对比让我很惊艳,也有反思。在影视作品里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实在是太多了,连我都不知不觉的被代入好像女性角色就是要谈一下恋爱,但是这个枪口却让我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仿佛如梦初醒。还有秘书虽然怀了行长的孩子,但是还是可以果断分手,怀着孕去寻找爱情。这在一些保守人士眼里可能是很具有冲击性质的价值观。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斯德哥尔摩和Denver的争吵,编剧通过角色的嘴直接就提出了性别歧视的观点。除此之外还有Tokyo和Nairobi在面对帕雷默(对 全剧我除了那傻逼阿图鲁最烦的男的就是他)和波哥大的言语性骚扰时凶狠的警告,也是在映射职场性骚扰,提倡女性勇敢站出来对性骚扰说不。
我之前一直觉得给犯罪嫌疑人提供各种辩护,提供各种权利是没必要的,他都做出来违法犯罪的事情了,要那么多人权干嘛。我现在人为,在没有经过法庭的审判定罪之前,每个人都还是被赋予人权的。因为我们认为他是犯罪者,只是我们主观情绪在里面,我们认定他就是犯罪者,这是人治。而只有经过呈现证据,双方根据法律条文进行对质,根据法律和证据,走过完整的司法程序,给这个人定罪,这时候他才真正是有罪,这是法治。拉克尔在被逮捕时,虽然听着是消极的,但是后面一连串的“你有权”,就莫名让人感到力量和支持。这就是是法治赋予的人权所带来的力量。
这部剧在国外很火可能也是因为直击了大部分外国民众的心理,因为政府的腐败是存在的,我觉得他更像是一部革命作品,代表了反抗精神。他们不是训练有素的职业杀手,他们是真实的,普通的人,就像你我一样,在反抗不公。即使是我最讨厌的帕雷默,我也用这种心态来看待,他是很傻逼,但也很真实。
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如果把它仅仅当成一部悬疑犯罪片来看就大错特错了。期待最后一季,希望可以有更多角色的成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觉得剧里角色都很恋爱脑、情绪化的请进 (饼饼大王)
- 第1季|爱情,死亡,自由。浪漫的顶配——观S1-S2后感 (灯泡强盗)
- S2E4|我真的受不了里约跟东京了 (MingD-)
- S5E2|阿图罗真是“奇迹”能撑到第五季 (小凉菜呀)
- S2E8|拉克尔就这么叛变了么???? (不吃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