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龄再创业《可以做大的小面馆》寻找北京合作人
生于1968
不惑之龄再创业《可以做大的小面馆》寻找北京合作人 一直在家闭门造车半年多,研究面食。最近闲暇之余,发现这个创业论坛,想必诸位观众都是有创业意图之人,也想来说两句,但愿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一番,一方面向高手请教,一方面检验一下自己的想法。 简单的说说我自己,不惑之龄,经历过无数次创业失败,但像个赌徒一样乐此不疲。18年前开个一家面馆,一年内发展了5个连锁店,后因年轻气盛,盲目自信,肆意扩张,失败收场。后来从事多种行业,因本人比较勤奋好学,还算为人正直,其本上衣食无忧。2002年又不甘寂寞地在北京开了一家500平米的火锅店,生意火爆,自信心再次倍增,半年后盈利几十万,继续与朋友合资开了第二家1700平米的连锁店,不料3个月后北京降临“非典”,万人空巷,每个月净亏20多万,饭店免费转让都没有人要,再次一败涂地。总结再一次的失败,“非典”是主因,但还有很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也在我这些年的回顾中暴露出来,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非典”,我那种盲目扩张的心态,依然是颗定时炸弹。这些年我沉寂了,蛰伏在中国蒸蒸日上的经济大发展的潮流之中。 我并不缺少赚小钱养家糊口的路子,所以几年时间一晃而过,但我一直都没有放弃反思和学习,研究中国的经济大势,社会现状,区域优势,再看麦当劳,吉野家,面爱面,永和大王等等,再往下的传统快餐,我认为自己不能永远学习,应该再次出手了,前提是要做一家适合中国,投资较小,可持续发展的快餐。我反复研究市场和各种类别的餐饮项目,它们之间市场前景,量化工艺,科学管理,营销手段和持续发展的利弊,最后决定投资二三十万开一家面馆,也许有人会认为开一家小小的面馆,很简单的话,那就不在我们的交流行列之内了。 再说正题,何为真正的面馆,国内有很多经营很好的面馆,我的面馆如何才能扬长避短,更有发展呢。 先分析一下目前国内同行业之间的利弊,(为了简洁描述,只说面馆)比如品牌快餐类的面爱面,味千拉面,马兰拉面这一类,他们的优点是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注重品牌效应,生产工业化(或半工业化),统一管理化,诸多“化”等等近乎于学到了麦当劳,肯德基之类洋快餐经营思路,很好,也很有发展前途。但他们也有个共同的缺陷,就是味道,至少他们的味道不能像地方上的四川担担面,正流行的铺盖面,河南的会面,山西的刀削面,西安的扯面,北方的手擀面等等(指纯粹的地方风味,不包括那些外地临摹赝品)那样让人思之垂涎。后者的味道全胜品牌快餐,但他们的缺陷也远远多于品牌快餐,也是他们干不过品牌快餐的原因,我不是也论文,所以语言从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现在的品牌快餐是经营技术,传统的地方面馆是经营艺术。而现在的快餐几乎无法让技术和艺术结合,我还要提到一点,比如马兰拉面就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但他同时也存在弊端,就是拉面本身的问题,有原料的问题,地域喜好,有很多人本来就不喜欢拉面那种只劲不软的问题等等。说到这里,每一种面都有利弊,而我要选择一种利弊相对平衡而又能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面种,有吗?这个可以有!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一直在家闭门造车半年多,研究面食”。 关于研究面食,不能说得玄乎了,简单地说,任何研究都要符合大众,不能充当先烈,牺牲在美好的愿望之中,一是面,要将他工业化又有传统手工的口感,二是配料的科学化和量化,使它口味恒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些都是为了消灭厨师的个性发挥导致的后果。再有就是研究相关的菜品配套,管理配套,人员结构配套,店面大小配套,地理位置配套等等,满足可以复制连锁的功能。 简单地透露一点我的产品特性,我的面条是半机械化的手擀面,下锅12秒即熟,成熟时间是传统面条的十到二十分之一的时间,特别适合快速生产。出锅半小时不沱(保持劲滑),口感软滑而劲道,并优于传统的手擀面。六种特色酱料,有拌面和汤面,揽括大众基本口味,科学量化的密方,操作简单,保障恒定的质量,但不易外界效仿。 散乱地说了这么多,再想到什么,后面再说,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多多讨论,也希望有相同意愿的朋友发信到我的邮箱agang@vip.sina.com,或许对大家都有帮助! 同样,我仍然面对很多创业的难题。 1.资金问题:我现在仅有的二三十万资金很难在北京这样的地方找到优越或较为优越的店铺,导致我最近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并不理想的决定,投资15万进入了一个大学食堂档口,之前的想法是从小做起,学校毕竟有固定的人流量,风险较小,但事实却有些不同,学校招商方宣称有1万2千多人,通过努力调查,始终没有寻到真实的数据,最后在网上搜到该校在6年前是6千多人,我认为现在应该不少于8千人,我很自信自己的产品,投入之。结果是,学校在开学时,的确有7.8千人,但有一半是实习生和研究生,也就是说他们上课的时间很少,在学校就餐的时间就少,最后固定就餐人流也就三四千人,加之校方的利益追求,费用不低,且商铺超额,低价竞争不断循环。我的店铺在万般努力的经营了2个月,才算收支平衡,这已是不错的业绩,在60多家商铺中,上月我们名列第5位,只能说,最大的收益就是检验了我们的产品,锻炼了新人。我必须发展,这里只能努力保本和微利,但可以做为新人培训基地,另谋出路。也就面临资金问题。 2.团队问题:店小利薄的情况下,不可能组建强大的管理团队,但我深知它的重要。所以我需要寻找合作的创业人,无论您是有无资金的人士,但能力和资金必须具备一项。 3.思路问题:现在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全能的人才了,我有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力和缺陷,我坚持但难免固执,我属于实干务实但缺乏虚实结合。我能冲能杀,但项背空虚。以前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现在必须要改变思路。 欢迎探讨和不吝赐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趣步还不知道怎么玩的快进来,现在注册有政策扶持 (夏雪)
- 医学生想创业临终关怀养老院或者营养餐 (小 快跑)
- 开诊所首选ABC诊所管家系统 (追逐前行)
- 低至¥300元/月,共享办公室招租!离滘口地铁站仅5分钟,优... (yuki)
- 建了一个餐饮小吃创业交流群,有想法的可以一起交流经验 (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