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历史人类学》by 陈新立
来自:Fake ID(ψ(`∇´)ψ)
走近历史人类学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陈新立 在2007年8月1日至8月6日这六天的时间里,暑期学校组织了16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如萧凤霞、张小军、郑振满、赵世瑜、科大卫、滨下武志、Allen Zagarell等举行了14场讲座。他们分别介绍了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的关系。这些讲座如醍醐灌顶,为我们开启了历史人类学的大门,使我们“登堂入室”,一窥究竟。 萧凤霞教授不仅介绍了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而且提醒我们注意如何去选Site(点),应该怎样加入Voice(声音)。庄英章教授介绍了台湾四十年代以来,历史人类学的发展轨迹及80年代以来族群研究兴盛的状况,台湾学者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等。张小军教授认为,历史人类学的生命力在于跨学科研究方法;他还提出从文献中解读出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历史,历史学应走进田野。程美宝教授介绍了口述历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中,不仅要记录访谈对象说什么,而且还要关注访谈对象怎样说,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认识到口述历史的研究可以补充无文字历史研究的缺失。郑振满教授以诙谐的语言,生动地为我们介绍了民间契约文书的源流、收集途径、整理的成果以及民间文书的研究取向。周大鸣教授介绍了历史人类学与考古学、民族学的关系。刘志伟教授介绍了家谱的内容、形式及发展脉络,并指出家谱不能作为信史,应批判性地予以利用。赵世瑜教授比较了历史人类学与传统历史学研究的差异,介绍了解读传说和族谱的意义和方法。陈春声教授以姑嫂坟为个案,介绍了历史人类学解读传说的理路。刘宏教授阐述了海外华人研究与历史人类学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历史人类学方法在海外华人研究领域的方法和成果。黄应贵教授不仅介绍了他对台湾族群的人类学研究成果,还以其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精神打动所有学员。科大卫教授介绍了从民间宗教来解读中国乡村社会的方法,并介绍了田野调查时提问的各种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蔡志祥教授介绍了怎样从宗教仪式的角度研究乡村社会小传统与国家大传统的关系。Allen Zagarell教授介绍了他在中亚丝绸之路沿线考古研究中田野调查的经历和研究成果。滨下武志教授以海洋为中心,研究亚洲口岸网络的历史变迁,亦介绍了历史人类学方法在这个课题研究中的作用。黄淑娉教授结合自己早年参与的民族识别调查经历,介绍了历史人类学方法和田野调查方法。 每天晚上三个小时的圆桌讨论,使学员在一场场争论中逐渐抛弃学科界限,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和田野调查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华南土改事境》全套共8卷总12册 特供学者研究和院校研究生... (钮海津)
- 自荐拙著《剩唐》 不是盛唐 是《剩唐》!(豆瓣阅读电子书) (察木多汉子)
- 揭秘历史:大清朝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舒缓的毛豆)
- 从现存历史书籍中能知道真相? (一路向前)
- 《 (李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