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周边|夜老师の大讲堂:磨豆机科普-刀盘篇
小小小小夜(二手咖啡奶茶设备,咖啡烘焙工厂)
因为个人原因,这周的作业晚交了一天,但是依然痛苦的坚持着每周一篇。
这周来说磨豆机,磨豆机可以按照很多方面来分类,电控手控,电磨手磨,意式磨单品磨,卧式刀盘立式刀盘,鬼齿平刀锥刀........手磨又分金属刀盘,陶瓷单盘,等等等等。
先声明,手磨是有品质好的,但是我不想讲,因为没有性价比,也没有技术上的竞争力,多数情况就是玩个情怀,或者骗骗初学者。好的手磨价格并不便宜,不比电磨低,大多数都是产热过大,研磨速度慢,颗粒极其不均匀。陶瓷刀盘这种东西最多也讲讲产热问题,满足基本要求的手磨绝不是一两百就能入手的,也要上K,所以,如果不是健身爱好者,有对手臂肌肉组织的自我要求,我是不建议入手手磨的。
然后,很多人在说意式磨跟单品磨的区别,其实区别就一个,研磨度,只要研磨度能够达到,满足浓缩的正常萃取,那这款磨豆机不管是什么刀盘,都可以拿来做意式,也可以拿来直接做单品。举个栗子,大家耳熟能详的小飞鹰,小飞马,小复式,虽然一直被定义成单品磨,但在重置磨盘刻度或拼粉的前提下,也是可以拿来做意式的。只要你知道原理,懂得如何利用机器,这些在设备上的定义,只起到指导性作用,设备是死的,要看人怎么用。

OK,在这个前提下来说,抛开意式磨跟单品磨的概念,单纯来说磨豆机在刀盘上的区分,鬼齿,平刀,锥刀,因为对咖啡豆进行破碎的方式不同,造成颗粒区别,再对萃取产生影响。
先来说平刀,平刀是最常见,也是相对比较亲民的磨,刀盘分上刀盘跟下刀盘,研磨速度由两方面决定,一方面是马达自身转速,一方面的咖啡豆重量。由于设计原理产生的因素,加之平刀磨是以上下刀盘磨擦削切的形式破碎,咖啡豆要通过自身压力随机进入刀盘内破碎,所以在豆仓内咖啡豆多的时候,研磨速度会增快,少时会变慢,时不时有没能顺利进入刀盘的豆子被击飞,或者被磨成八分之一的颗粒受挤压弹出。

因为是削切,所以咖啡粉的形状基本是片状,或者不规则匾方体的。无论是在意式咖啡中,还是在单品冲泡中,片状意味着受水浸泡的面积更大,同时咖啡粉堆积在粉碗或率杯中时,是一堆片状物堆在一起,重叠度高,缝隙小,水渗透的速度就会变慢,也就是水阻大,有更加快速跟理想的萃取。
BUT,同时存在的问题是,平刀的磨擦切削在切削的同时,也是在对咖啡豆施加挤压力,咖啡豆是椭圆形的,也就意味着所切削出来的粉是会不均匀的,粉尘多,颗粒大大小小都有。如同一盘炒肉丝,切得粗的粗,细的细,下了锅,粗的没熟,细的糊了。
当然,筛分器是可以相应减少这方面弊端的,但也无法完全解决,也就造成了平刀磨所磨出的咖啡粉,在调整数据时所造成的影响有时不够直观明显,或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刀盘的磨擦,刀盘和豆子间的磨擦,马达转动的磨擦,造成平刀磨产热过快,也过大,越是功率大的平刀磨豆机,产热就越大越快。做小量快速的研磨倒可以忽略不计,稍微大量机器就会变热,咖啡粉也会跟着变热,咖啡粉受热是比较致命的,所以入手了平刀磨豆机的朋友们切记,不要大量,或长时间持续使用。
话又说回来,对于新手跟工薪阶层爱好者来说,平刀磨的价格就很友善了,小飞鹰,小飞马900N,一两百就足够你玩起来了。并且数据调整,跟整个呈现上的相对单一,不一定是坏事,在另一个角度说,这就是稳定性,不会因为技术手法不娴熟,或者理论知识不同而演变成过于苛刻的操作要求来为难人。
在这一段郑重声明,EK这种壕磨,98mm钢合金立式平刀,价格非常不友善,刀身设计是有抛残粉作用的,并且颗粒形态跟常规的平民平刀磨不同,是以球状居多的。包括DITING,80mm卧式平刀,同样抛残粉,它们并不在讨论范围内。该贴面对工薪阶层磨豆机讨论!
篮后,再说锥形磨。

锥形磨其实也是双刀盘,外盘和里盘,一个固定,一个转动。刀盘上有螺旋纹路,不需要像平刀一样碰运气靠人多,咖啡豆终会被卷进世俗的漩涡里沉沦。相对平刀来说,锥形磨更多的是挤压破碎,而不是削切破碎。所以所磨出的咖啡粉形状也就不一样了,不是匾长片状,而是颗粒状,不规则的多边形颗粒。
同样,当咖啡粉堆积在一起时,一堆不规则多边形颗粒落在一起,重叠可就不会那么好了,粉与粉之间的缝隙变大,流速变快,水阻小,咖啡粉受浸泡的时间也就缩短了。掰的为,因为是多边形方体颗粒,吸水程度没有片状好,也没有片状快,反而更需要水的浸泡。
BUT,锥刀出粉相对平刀是很均匀的,没有那么多的粉尘和大小不一。同时因为颗粒上的缘故,萃取并没有那么深入,反而不大会因为咖啡粉的缘故出现风味上的问题。(PS:前提是烘焙跟冲泡没有问题,别让磨豆机来背人该背的锅)
因为均匀度稍好,在数据变更上所呈现出的东西很直观,很明显,如果理论跟操作上OK,锥形磨的可玩性还是比较高的。个人的看法是,因为不需要去考虑粉不均匀所带来的顾虑,它适合晋级阶段的玩家来用,方便探寻数据搭配和萃取方式上的区别。
在价格上嘛,自然是高了起来。对于开店的人来说,也算是性价比比较OK的程度(在不去讨论品牌差别的前提下,不要抬品牌的杠)像MAZZER这种业内公认OK的东西,既满足技术跟出品上的需求,价格也是还蛮舒服的,有可操作性,但可操作性又不会对人太苛刻。顺嘴一提,在大众定义中,锥刀意式磨偏多。
最后,鬼齿磨。

基本完全通过磨擦和挤压完成破碎,刀盘上的凸起本身是有弧度的,不像平刀和锥刀主要是尖锐棱角破碎,所以鬼齿破碎出来的颗粒类似于椭圆形,或者说像是米粒状。均匀度方面也是OK的,老弱病残比较少。水阻嘛,小于平刀,大于锥刀。吸水状况嘛,小于平刀,大于锥刀。可以说,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基本都在平刀跟锥刀之间。从萃取上来说,干净,均衡。唯一的问题是,鬼齿跟平刀能达到的研磨度,鬼齿达不到,也就是说,鬼齿无法完成过细研磨。BUT!价格可就不是在两者之间了,横向比较的话,鬼齿磨价格普遍的要高出一截的。好比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本富士,就不说了,那三个零看起来也是挺心疼的。
在结尾的部分说一个刀盘外的话,意式磨要看什么?转速,功率,结块情况,外加以上这些。(结束,这周的终于糊弄完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买咖啡机的朋友们,有什么利弊? (yilia)
- 全手动星粒三➕k6坚持一年了 (咔咔咔)
- 喜欢用什么杯子喝咖啡? (残酒)
- 辛鹿挂耳记录 (momo)
- 小白入手迈拓咖啡机和磨豆机的记录 (Mad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