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摩天大楼》就好像是一个我特别想写又坑了的脑洞被写了出来
来自:minamiyoru(完全感觉Dreamer)
今天正好是鲍毓明案件公告发布的日子,我看到了通告后不禁一阵唏嘘的时候,突然又想起摩天大楼这个故事。
看完摩天大楼有一阵了。说实话,看完结局的那天我一边哭成傻逼一边如鲠在喉,感性的那个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故事了,在残酷的现实里绽放的女性之华,太美妙也太让人动容了,这种感同身受是很难描述的一种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上活了这么多年的一种共情,但理性的那个我又在反复思考这个故事是否过于脱离了现实的合理性,所有探案悬疑类电视剧,最应该保证的,就是不把观众当傻子的逻辑严谨性,不然如果这里是漏洞那里自相矛盾,那就会使得这个故事没能成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
为什么我会一边哭成傻逼一边如鲠在喉这样矛盾呢?因为摩天大楼就真的好像是某天我想到了一个特别好特别好的脑洞,但是我苦于找不到好的载体去把这个点子给包装成一篇文。所谓的脑洞一时爽写出来火葬场,脑洞很带感所以我会想把它写出来,让人看到,让大家一起感受这种带感,但一个脑洞转化成为一篇文的过程中,我通常都会直接坑了,为什么呢,圆不上啊,就比如有个很带感的cp梗,把它套到我喜欢的cp里,脑洞就会很爽,但是写出来的时候,会发现,这里人物的反应ooc了,这里不符合原著设定了,想把它们一一修正,但又发现修完之后整个情节也就崩了。那就坑了它呗,有啥关系呢。
站在上帝视角,很多事情都是客观的,我们可以理性的去看待,按照逻辑去分析,故事的逻辑也是如此,特别是刑侦类的故事,探案讲手法讲动机讲证据,所以我可以看到美宝头部受伤但是警方迷之无视了这个作案手法,我可以看到林大森等人拿着剧本杀一般经不起推敲的动机做伪证来编矛盾漏洞诸多的证词,我也看到决定性证据以过于巧合的方式登场,这些都是当故事的逻辑走到了死胡同之后,试图去填的痕迹。
如果还是我在写文,那就坑了它呗,有啥关系呢。但摩天大楼没有坑啊,为什么呢?因为“我一定要让大家看到我的脑洞”的愿望是真的很迫切,于是它还是被制作成了作品,给到所有看客,而我,作为一个女性,也切切实实的get到了这其中最核心的“脑洞”。有朋友评价这部剧插入的女性话题过于生硬,过于口号化,我觉得有些道理,但这部剧又优秀在演员们编剧们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过于到位和鲜活了,以至于她们哪怕“想宣传这个思想”的目的性有一些明显生硬,也还是很容易代入她们的情感,为她们不同的命运而感到动容,这种“啊,我也见到过这样的情况”,的感觉,甚至“我就是亲历者”的感觉是看摩天大楼当下最直观的观影感受。
所以感性上它是成功的啊,就好像理性的看鲍毓明案件,感觉是“全员恶人”,我们想要的正义,只不过是捏造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就是错的吗?它让人动容了,让人感到愤怒了,那它造成的舆论,或许也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说实话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可能是悬疑剧看多了吧。 (西南风好几次)
- 说说 杀死颜永源而全身而退的n种方法 (宁波奇拿)
- 摩天大楼 胡编乱造 脱离现实 (花瓣雨)
- 剧情讨论|最后还有一个隐藏结局(涉及严重剧透!) (RR)
- 剧情讨论|叶美丽对钟洁有爱情成分么? (Dan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