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经典镜头 盘 点——随意,随意
17950(no direction home)
这几日在家几乎摸不到电脑,精神食粮便是一台DVD加电视。CCTV6和地方电视台的片子看了不少,DVD除了以前买的陈果作品集压缩碟(没有大闹广昌隆……还附送8部侯孝贤电影……)和最近出的2张杨德昌电影,还有就是存在家里的CC版一一。 今天晚上心血来潮,小四最后杀小明那场戏在脑中挥之不去……因为当时连看2次的原因?不过从技术上讲,这场戏实在拍的好,忍不住要总结一下。由此由随带想起了黄土地(天知道我怎么联系起来的……) 虽说是技术优先,不过在给我看过的华语电影点兵时,全凭自己的印象与喜好,多少就有了点哗众取宠的味道……不过由头即来,不吐不快。 其实总的来说华语电影经典的不少,经典镜头也不少,要说值得学的更是海了去……但是要选出来又值得码点字聊聊的,照我的阅历,能随口说上来的就少了点。所以先点着这两个,其它的他日又心血来潮时再补。 1.黄土地。 张艺谋掌机的这部电影,在大陆最佳摄影里觉得也是前十的。经典镜头,首先是片头,兵哥哥从山那头走来,由远及近,由远景到——人物特写?我记不清了……重点是,同时时不断融入黄土高坡的景色,两者相互交织。另外比较经典的就是大量黄土地的远景镜头,把土地置于画面主体,人成为附着物般的细小存在…… 本片的摄影非常出色,电影科班的人一定会详细学,我就点到为止避免班门弄斧的危险了…… 回了学校截几张图补上。 2.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有机会采访张震或是接触他的话,一定要试探试探让他谈谈小四,以及他和杨德昌的关系。张震成年时的感觉是蛮温和儒雅的……想下他演的角色和在媒体前的风格吧。为什么少年时会被找来演小四?难得当时的他其实跟小四很接近?只是因为演了怎么沉痛的角色,被杨德昌催熟? 跑题…… 不知道有人在大荧幕上看过这片子的胶片放映版没……多数都看的是VCD和录像带版吧,不过我觉得最近出的镭射版效果还是不错。画面气氛很合电影气质。颜色还原度不知几何,不过光影对比度似乎没差——夏天的感觉怎么营造?最近看陈果和侯孝贤的几部电影都在想这个问题,没想出啥特别的来,靠光线啦,强烈的自然光,顶光拍摄,室内假的自然光,影子等等等等。 最经典的镜头自然是全片最高潮,从技术上看它为什么这么NB呢…… 第一,它是个长镜头 第二,但它景别丰富 第三,人物走位巧妙,走几步都是算好了的 第四,摄像机的位置固定,镜头移动只是简单的摇动。 第五,视觉上有铺垫,而且机位移动几乎一样。影片57分钟左右,小明追着推车的小四出学校,当时的小四对小明还有所忌惮(这个词也不太准确……)。当时有三角裤买小本,小马骑车经过。 第六……我突然忘了……凌晨3点嘛…… 刚才把碟子拿到电脑上来放,在这么高的分辨率下全屏看镭射版,感觉效果确实不咋的……如果拿DVD接老式显像管电视机看,感觉就要好很多了。 不知为何不能截图…… 还有就是血洗217那场戏,这场动作戏的出现本身就蛮惊人了……杨德昌还用了很特别的拍法。不知道80年前所谓的台湾电影黑帮年代的黑帮动作戏是怎么拍的……整个凶杀过程黑咕隆咚,既没有虚假的顶灯补光,也没有从开窗子引“月光”,只有摇晃的手电和星星烛火——人物动作是否导演设计就不得而知。不过像这种完全不依靠辅助光的手法真是少见,当然和电影是非常搭,用意何在就懒得阐述了……此后的光就是小四进来手电的光。此手电光的使用也NB异常,整场戏的交代和转移就全靠这个光线。最后小四离去时,走出门口的影子是我全片印象第二深刻的镜头。 不能截图实在不便…… 3.南国再见,南国 这部电影有很多公路(铁路)长镜头,一开始我还以为本片最后会以一个火车尾部镜头表现“离开”来点题……我的思维就是太庸常…… 交通工具有火车,摩托,汽车,拍法主要是幽灵镜头,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前置的都有。最精彩的是高与扁骑机车上嘉义那段超长路拍,出彩之处是山路崎岖多弯,机车又速度感十足,搭配雷光夏的某曲(有点摇,但是比那几首台语说金轻很多了)又热血青春又略伤感青春,基调轻松,但又暗流浅藏,这种调调是迷恋残酷青春的小青年最爱嘛……我这话不是讽刺,要知道苏珊桑塔格也对此片也是欣赏倍加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巴别塔》的摄影访谈 (庆闷逗)
- 我经常说的一个摄影故事……拍A片的 (17950)
- Rosco Labs官方微信,微博正式启动! (Kristallen)
- 剪辑的美 (xrz)
- 原来做剪辑师有勾搭妹子的先天优势!!! (维度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