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鹤唳华亭》分析 第8--11集
月在梨花
一、萧睿鉴的棋局 1、剧情。在御史台,李柏舟走进来恭喜陆英,皇帝同意陆文昔当齐王侧妃。 李柏舟:恭喜陆中丞,你这是国事家事两不误。此次回京,是一鸣惊人哪。 陆英:中书令,这是您的主意。 李柏舟:这是天子的旨意。国家贫病、四方多事,尽管这样,陆中丞的上奏,陛下还是想尽办法,这么快就批下来了。 陆英翻看账簿 陆英:硕鼠! 李柏舟:鼠也好,虫也罢,天地不仁,万物刍狗。我记得陆中丞曾经说过,儿女不是棋子。你我都是棋子,何况我们的孩子? 2.先解释两个典故: 硕鼠:出自《诗经·国风·魏风》,比喻横征暴敛的贪婪官吏。 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出自《道德经》 “刍狗”就是把草扎成狗的样子,用于祭祀求福禳灾,祭祀之前要文饰妆扮一番,祈祷之后,即便弃置,人踏车轹,随后就将它当做柴草,一烧了事。此句有很多种解释,结合本剧的情节,我理解为,天地并不仁慈,世间万物就像祭祀用的草狗。可以让你贵,也可以让你贱,可以拿来利用,也可以用完丢弃。
3、分析 御史台里,李柏舟调侃陆英为了国事,却把自己的女儿搭进去。陆英说这是中书令在报复他。李柏舟说是天子的旨意,国家贫病、四方多事,赵雍的贪腐很快就办下来了,军马也补上了。陆英翻看赵雍的赃款账簿,发现交上钱财的比他预计的要多。李柏舟说我们都像刍狗,你我都是皇帝的棋子,何况我们的孩子? 在皇帝的这一局棋里,皇帝知道安平伯赵雍爱财,于是派他去富春,平时也没少吃他上贡的鲥鱼和自家产的昂贵茶叶。火候差不多了,皇帝同意了卢尚书举荐陆英当御史中丞,正好来弹劾赵雍贪腐的事。借此机会皇帝收缴了赵雍全部财产,不仅仅是富春的部分,用来解决财政困局。打了最亲爱的赵贵妃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同意陆文昔为侧妃的事,安慰一下赵贵妃一派。回头定权来求娶陆文昔,皇帝又暗示找理由,结果终究由齐王妃出面把事搅黄。整个事情下来,皇帝达到的取财的目的,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最亲近的人无情搜刮,对正直的臣子毫无道义,对身边所有的亲人和臣下没有任何责任心,全都当成棋子来为我所用。总结,就是一个重术轻道、无情无义的君王。但也可见他的可怜和无奈,在见赵氏前对陈谨说“要打仗,找钱去。自己搞得烂摊子,朕自己收拾去”。赵家的钱弄到手了,他又自己感叹:外面可能不知道,贵为天子,也得为金钱折腰。 萧鉴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从编剧的小作文中找答案。 26年前,一个不被重视、贪恋皇权、爱慕顾思卿的皇子,知道太子萧铎不满顾家权势太大,于是他在南山上向顾思林发誓,立顾思卿为后,立顾氏子为太子,和顾思林联手诬陷萧铎,3年后致使其含冤自尽。 萧铎死后到先帝去世的11年里,萧鉴作为唯一的继承人,因童谣事,先帝一直没有立他为太子。这11年萧鉴在先帝和顾家之间两头受气,在顾家逼迫下生了定权,天天勤勤肯肯工作,还不受先帝待见,失去了第四个儿子,皇后爱的是萧铎,根本就不爱他。定权和舅舅亲,和他不亲,深受先帝喜爱,小小年纪封为华亭郡王,还指派大儒教其君子之道,这明明是在打他的脸吗。朝堂上顾思林掌了兵权,先帝去世前3年中书令顾玉山去世,先帝元后的堂侄李柏舟接了班,更不用说太子对朝局的影响。萧鉴如此的势力根基,和定权比真是差远了。 萧鉴即位12年,前3年要稳定过度,之后4年忙于支撑大规模的卫国战争。这些年顾思林掌兵权,3年前虽借故让其赋闲在家,但其门生旧部依旧无法掌控;太子老师卢世瑜刚刚致仕,其门生尤其是御史台清流大都支持太子。李柏舟和齐王合流用安平伯搜刮的钱财,收买培植了除刑部以外的5部长官和一部分京卫。皇帝真正亲信的人,只有控鹤卫李重夔和长州刺吏李明安。 正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强,想达到收回兵权和相权,又要维持国家运行的目的,皇帝只能是借力打力,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目的至上者。他让掌兵权一方和掌相权的一方互相博弈,互相平衡,互相消耗,以求锱铢不费,一箭双雕。定权是他最好用的棋子,对付李柏舟,牵制顾思林,但皇帝一步一步对太子的利用锻炼,也把太子培养成了他的对手。
二、太子妃人选与朝堂权势博弈 太子大婚,必定引起朝堂权势的变化,在这件事上,各方面都有态度。 1.卢世瑜推荐的是他夫人从小看大的陆文昔,觉得二人价值观一致,遇到困难时能互相支撑,同时也不排除为太子巩固清流一派,及拉拢李明安的想法。 2.顾思林通过其门生杜衡先是联络张陆正,再劝说卢世瑜推荐张陆正之女,为了是拉拢还没被李柏舟控制的刑部势力。 3.李柏舟因陆英有赵雍贪腐的把柄,一是自保,二是不想陆英和太子走到一起,所以陆英一回来就去给齐王说媒,还挑拨陆英和太子关系。李柏舟给张陆正送珊瑚,也在争取他。 4.陆英从私情上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和任何皇子联姻,不想文昔成为权势博弈的棋子;从公事上不想因姻亲关系,把自己的监督弹劾的公正事,变成裙带关系派系斗争。 5.张陆正非常关注这件事,同意顾思林的想法,想和太子结亲,借此好让自己未来能当上中书令。通过张绍筠的话,可知在家里没少探讨,提亲的是顾思林,牵线的是同在刑部的杜衡。 6.赵贵妃不想太子取张陆正的女儿,所以故意说媒,让太子反对这门亲事。 7.皇帝最初因陆英和李明安关系,不想太子兵权势力变得更大,顾思林无人牵制,所以不同意卢世瑜推荐陆文昔,当然心里也不会同意她当齐王侧妃,所以先只是口谕,之后暗示定权搅局。射柳案时因目的已经达到,并且一是亏欠,二是冤枉定权,所以同意娶陆文昔,算是补偿吧。之后陆英入狱,这事也就不可能了。最后为了支持定权和李柏舟斗争,平衡势力,同意娶张念之。 在此说一下,皇帝在婚姻观上还是看重感情,也认可努力争取的。首先自己年青时喜欢名义上已经是太子妃的顾思卿,就努力争取,用了3年时间得偿所愿;其次齐王虽说是阿绰倒追,也是真心喜欢,皇帝也是成全的。在这一点上可能是定权了解父亲,也可能是父子基因一样,所以太子对逢恩说还没到无以为继。射柳时争取,被皇帝调侃是情种,实际上皇帝说的是像他自己(如果是像顾后,皇帝就笑不出来了),后来也同意成全定权了。我觉得陆文昔就算有李明安的因素,但陆家只是李的故交,毕竟关系不是非常近。
三、双鹤的爱情
1.文昔和定权最初的情愫 文昔应该在卢师母和父亲的口中,早已知道定权。 第一集 文昔对父亲说:现在前星居其位,局面正好,爹爹应该高兴才是啊。 陆英:京城雪深哪。我们的这位储君,也许还不如这画中鹤自由潇洒。 陆文昔: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啊! 从文昔这段话可以看出,因为立场的原因,她对太子非常关注,并且心有仰慕,此时她想象的太子是强大、勇敢的。 春闱案,文昔去刑部见陆文普,遇到定权,模糊的定权在她眼里是尊贵儒雅、英俊潇洒。(补充一点,我觉得文昔能知道消息,是因为文普考试时,贡院外边应该有仆人守着,看见他被带到刑部马上就回家报信了。线索是张绍筠从贡院出来,家里马车就迎过来了。)
定权与文昔在刑部的几次回眸惊艳。
第一次刑部门口文昔问定权没有力量也要保护的人,定权心想好一个有胆量,重情意,与众不同的姑娘,帮帮你吧,不过不能白帮忙,顺便也利用你一下。
第二次大牢里文昔喊皇太子殿下,定权心想好一个不仅有胆还有识,好聪明的姑娘,你惊到我了,爱情的到来不需精心准备,往往是惊鸿一瞥便来到心中。之后定权让文昔给齐王妃送考题,两人互相信任,谋略能力珠联璧合、旗鼓相当,先做了回搭档。
第三次张绍筠说卢尚书推荐文昔为太子妃,定权吃惊,低头浅笑,心想原来我们还是老师做红媒,命中注定的有缘人。张绍筠说文昔是个美人,要一睹文昔的芳容,拿扇子欲拨开陆文昔的幕篱,二人一起出手,定权一把打向他胳膊,文昔也不是平凡的娇小姐一把夺下扇子。定权说她是我的人,这是当众宣布两人关系。张绍筠被杜衡带走,陆文普说感谢阁下的出手相救,不过能不能请高抬贵手,把手从舍妹身上拿开。二人这才意识到手一直握在一起,定权回眸与文昔相望,二人慌忙松了手,三人一起行礼,甚是尴尬,缘份就这样突然降临,一对刚刚坠入情网,已经晕了头的幸福人儿。
第四次刑部衙门口,风吹起幕离,定权回眸却被文昔用扇子档住了脸,依旧没能看到容颜。双宝意乱情迷,尴尬害羞的甜蜜对话,定权回眸恋恋不舍的目送心慌意乱的文昔骑马离去,心想这么不俗的姑娘,彼此情投意合,还有老师牵线,那个讨厌的张衙内说她很美,长什么样呢……逢恩太坏了,破坏了我的美丽遐想。
2.屏风定情 双鹤在卢府的偶遇,前提是卢尚书有意无意的晒书给创造的机会。定权一边整理仪容,一边却霸道的叫住文昔,还居高临下的调侃陆氏父女。文昔虽然害羞回避,却也言行守礼,进退有度。隔着屏风,隔着有他们日后的信物、印和画、写着他们命运的那首诗的两个人,说着全剧中甜蜜的情话。
定权对文昔的爱意表达,虽含蓄唯美、典雅浪漫,却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第一步表白,借着画上山河直诉相思:其实人也是一样啊,有的人,就算就在眼前,也还是会思念的吧。
第二步关心,借起风温柔体贴:解下披风搭在屏风上,同时也为下次相见找理由。
第三步询问,借着期盼江山期待回复:可待。是哪一样,我说了不算。要看你,是不是一起去啊。
第四步约会,而且是要见真容,真是霸道自信:明日午后我会去大相国寺。去的路,你认得吧。
第五步要信物,同时公开宣告双飞誓言:还有一桩事,一样的画,也帮我画一幅吧,我要--双鹤。 文昔的反应,没有直接回答,却取下屏风上的披风,害羞跑开,撞见了卢夫人,慌忙把手上的披风藏到身后,人面桃花。
3.“见过,也没见过”的双鹤,之间隔着什么。 第一次,刑部大牢,隔着“幕离”,是不能见的外男的身份。 第二次,刑部门口,风儿吹开幕离,她用写着她无论怎样都对他生死相随命运(秦山蜀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的扇子,遮住了面容,情窦初开的她说 “胭脂花了”,是怀春少女的娇羞。 第三次,卢府屏风定情,是两个君子的心灵沟通,“妾乱头粗服,不敢面君王”的她,和“我不越雷池”的他,是君子的守礼。 第四次,陆府,他对帘内的她说:“可待的意思,不应该是可待追忆,而是,请你,再等等我”,隔着他们的是陆父的拒绝。 第五次,东宫门口,他把画还给她,“说我无力,也无心”,隔着他们的是卢老师的盖棺定论,是他对父皇的承诺。
4.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之间,有多少可待。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不如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及《庄子·外篇·天运》。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不如在自由的世界里各自安好。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第一回合 双鹤屏风定情,可待是要她选择,是他们相爱的誓言。定情信物印和画出现,印丢失在卢府。 萧定权:可待。 陆文昔:是,此情可待成追忆,还是可以期待? 萧定权:是哪一样,我说了不算。 陆文昔:殿下…… 萧定权:要看你,是不是一起去啊。 她拿走了披风,害羞的跑了。
第二回合 陆英不同意亲事,定权努力,文昔放手。画丢失在大相国寺,文昔找回时遇定楷。 陆府 定权提亲被陆英拒绝,即使困难,也要在一起,他会努力,请她再等等。 萧定权:我不是在选太子妃,我想求的,是相濡以沫的夫人。我也答应中丞,一定会竭尽全力地保护她。没有力量也要保护的人--我也有。 萧定权:可待的意思,不应该是可待追忆,而是,请你,再等等我。 端午前夕,去行宫路上大相国寺外,她远远的向他告别,因为父亲告诉她:相濡以沫,只是佳事;相忘于江湖才是幸事。她选择了相忘于江湖。
第三回合 廷试案后为保陆家,定权放手,文昔折返。东宫门外,他用伤害拒绝她的方式来保护她和她的家人,他选择了相忘于江湖,他想让她觉得他不值得,把他忘掉。印被卢老师交给文昔,文昔扔画定权拾起,之后都藏了起来。 去长州的路上,看见路边的神秘送行人,因为要救父兄,或许因为疑虑,也或许是心底的“可待”,她返回了,以顾瑟瑟的身份进入东宫,她要与他相濡以沫。
第四回合 顾瑟瑟的走与留,在东宫与定权的相爱相伤。印和画都被对方差一点看到。 李柏舟被抓,她听见父亲回乡的决定,看见他与念之的恩爱,她选择了相忘于江湖。相知相疑中,他只当她是顾瑟瑟,于是说相忘于深宫。虽说如此,她却把“印”留给他做“去思”,或许她心里放不下,拿不定他的心思,想让他来做决定。 陆英父子冤死,她要留下来报仇。他对她问不明、赶不走、搞不定。无论多少的伤痛和怀疑,几度生死,她都要与他相濡以沫。
第五回合 印和画终于回到了主人手里,双鹤心底相知却没有相认,二人都以牺牲自已来成全对方,智勇双全的两人平安后相聚。 他终于认出她,他已经决定为了亲人去赴死,为了不让她成为他的另一个噩梦,他又一次故伎重演,选择了与她相忘于江湖,让人送她去长州。 她终于知道自己一直在他心底,她住在大相国寺,她去了控鹤卫,她去了刑部,她报了父兄之仇,也救了太子。 卢府他们终于在屏风相聚。
可能有的第六回合 定楷以文晋要挟她当卧底,她为了保护弟弟和太子,她远离他。他成全她,用冷落保护她,心照不宣,相忘与深宫。 他终于发现了定楷与李明安的关系,亲近她、利用她,他们共谋设计玉带案,救出文晋。他保住了许昌平,杖杀定楷。 长州兵变后,双鹤生死相随。
四、可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
1.剧情。 陆文昔: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千万气象,天高水长。白鹤从清流里飞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不见了。天还是天,水还是水,江山美得就像画一样。我站在高处,想起了那句话…… 萧定权: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 陆文昔:妾在那里明白了,看着这样的山河,不必登仙,一个人的胸怀也可以无边宽广;不生羽翼,也可以无限自由。 一幅鹤鸣山水之间的画卷,由于不同的心态,看到不同的意境。文昔想到的是胸襟宽广的君子之风,自由辽阔的大好河山。定权想到是却是可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他要解脱什么,又如何解脱。
2.神佛前与山水间的两种理解 一种联想小作文:“我是儒门弟子,怕世人说我佞佛。实在忍不住亲近释道,是因为老师和我读的书,从来不教我——透不过气了,应该怎么办?”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在遇到挫折时,独善其身,坚守自我。本心的向上和环境的向下,压得人透不过气,解脱之道一般也就神佛前与山水间两种方式,佛教讲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道教讲天人合一,人融和在自然中,心无牵挂达到自在超然的境界。 第二种是“酒国”鹤友的小组讨论回复,指出此句化自《无异禅师广录第七》僧问,学人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师云毗卢阁后凤凰山。 《无异禅师广录》(明·无异元来),内容集结无异禅师语录之大成。禅宗讲顿悟、讲直指人心,讲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比如有人问:“什么是佛?”禅师答:“庭前柏树子”。比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理解这句“毗卢阁后凤凰山”指的应该是无异禅师讲学的南京天界寺,那有一个毗卢阁,南京又有个凤凰山。我理解就是眼前、当下、照见本心,还是明心见性之意。
3.定权的枷锁和解脱 本剧第一集开头在佛堂,就有让定权远离颠倒梦想,破烦恼障,立地成佛的话。定权要解脱的颠倒梦想,我理解是他的圣王理想和命运。 君子之道和帝王权威两个矛盾体组成的“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一直都在追求儒家理想。理想是努力的方向,高于现实的追求,历史上又有几个能称上“圣王”呢?定权在萧鉴术高于道的朝堂里,坚守本心,奋力抗争又如何实现他的圣王理想呢? 童谣案时,定权终于知道,顾家为了权势和萧家天下一样长久,萧鉴为了皇位被迫生下他,他说原来我从一出生就带着枷锁了。老顾老萧的南山之约是权势交易,而逢恩辅佐定权的南山之约,就算是天真少年、书生意气,定权如果真的当上了帝王,也会和萧鉴一样为了江山稳固,容不下顾家的。 顾家的命运在他想一直缠在萧家这棵大树时,就注定早晚要被清除,顾思林无论是敌方的明枪,还是已方的暗箭,武死战已是他最体面的归宿。可怜的逢恩,鸟尽弓藏时,只有或为鱼肉,或为反叛两条死路可走。 定权命运的一半是顾阿宝,为了百姓不被涂炭,也是为了萧家江山,在长州城头,他舍了亲情,用自己的刀削了自己的把,解脱了一半。 他命运的另一半是萧定权,能力太强的年轻太子遇上了正当壮年的集权父皇,威胁到了父亲的皇权和宏国大业。他们之间道术理念不同,权势水火不容,积怨从小到大越来越多,从父子变成了对手。如果选择维护萧鉴江山稳固,舍弃的只能是太子的身份,所以出现了定权自尽和假死的两个结局,如此解脱了另一半。
从储君的责任讲,定权选择了姓萧,但从道义理想角度讲,他不认同上一代的作法,他是反权谋,正道义,轻私利,重民本的。他用牺牲自己亲情、权势、名誉、生命,去殉道、殉国,从责任上讲做到兼济天下,从个人道德上讲做到独善其身。
剧集相关衔接: 2.04 电视剧《鹤唳华亭》典故 第8--11集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79206631
3.04 电视剧《鹤唳华亭》知识 第8--11集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79477696
3.09 电视剧《鹤唳华亭》拓展 由陆文昔贴花钿,探讨古代与花钿有关的历史、文物和文学作品(一)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调查贴:是什么机缘看鹤这部剧? (梁友安冲冲冲)
- 不太理解为什么从宗正寺出来后要把陆文昔送到瀚衣所 (wwww)
- 如果太子当初不是受卢世瑜的教导,品行混浊些,会不会就不这... (emm zy lr)
- 编剧有写过顾后小传? (你呀你呀白玉堂)
- 阿鲲的音乐现场视听盛宴不基础! (阿鲲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