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计划五部曲(1):成也Introduction,败也Introduction
Gus Goodman(公众号:九牛问津)
在我就读牛津历史系四年期间,写就一篇篇让老板满意的Research Proposal(RP)基本成为家常便饭; 创业期间,在面对人生第一份商业计划书(BP)时,我惊喜地发现,BP和RP确实无本质区别,都是一份详实且具有说服力的文书,用来证明某项研究/项目的存在意义和可操作性;
然而与学员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研究型学位(MPhil/MRes)还是博士学位(PhD/DPhil)申请者,在准备RP时分成了两类极端:
◆极端抵触:将RP作为“最难啃”的环节,无限拖延
◆极端忽略:直接拿发表的论文充数了事
深入研习过本专栏的小伙伴应该了解,RP属于二类申请文书,在整个申请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掌握好策略,做到“早构思、早提笔、早修改、早定型、早转化”,把一篇RP分不同sections各个击破,将大大降低准备难度,提高定向精准度。
那么,本文将从第一个section:Introduction开始,以案例的形式,讲解优秀RP中那些不可或缺的闪光点~

一般来说,RP需要包含的sections包括: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questions、methodologies、schedule等。在博士或其他研究型学位申请过程中,RP通常是必须提交的申请材料之一(排除申请的专业要求提交的是WS或Portfolio的情况),也是招生官或者你的potential supervisor 了解你学术能力和学术潜力的主要渠道。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虽然对于研究计划的字数要求不同,但是大部分都围绕一个核心:能否说服supervisor 你的课题可行性与该supervisor极具匹配度?能否通过RP展现你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学术基础?
未完待续.....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各科都需要 (南风知我意)
- 去了英国🇬🇧之后最接受不了的地方 (小歆今天吃什么)
- 雅思托福听力阅读你应该知道这几点 (Echo)
- 大二一本生必看|打破信息差的人脉圈 (大疆)
- 听说你们要那个留学机构避雷表,我发给你们 (我想吃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