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 关于"封神"的三本书
来自:西峰秀色(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古拉格之恋》这本书,是针对斯大林时代末期的监狱系统的局部特写,里面有针对朝伯拉监狱的结构,管理模式,监狱中的管理人员和犯人的“风土人情”进行深入的描写和记录,可能是斯大林时代末期吧,外加边疆,山高皇帝远,所以通信中的大量“胆大妄为”的内容才能被书写,被勇敢地表达出来,也会被犯人和监狱及火车站、邮局中的各种人协助传递,包括女主角狱中私会。
另外还有女主角方面对莫斯科及狱外世界的描述,也很生动,是记录普通人观察社会的一份珍贵的社情史料。
这本书是作者费吉斯编撰《耳语者》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并做了整理。
与〈耳语者〉或〈古拉格群岛〉相比,不是那种全景式的深入分析,更具有特殊案例的关注价值。
我认为真的不具敏感性。当然至于某些方面如何定义和解释那就另当别论了。推荐阅读指数三星半。
请戳→→延申阅读——《Nothing to Fear——〈古拉格之恋〉读后感》
《苏联的最后一天》
记述的是苏联解体的前前后后的背景以及相关重量级政治人物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布局、表现,还有各种人物粉墨登场的成长背景分析。但是这段历史因为太过重大,与此相关的史料书籍也是琳琅满目,即它的可替代方案非常多。在许多旧书摊,二手书市场,这类书俯拾即是,唾手可得。其历史的“神秘”性不具唯一性或稀缺性。想了解这段历史真的太容易了,何苦纠缠此书呢? 推荐阅读指数:三星。
附上我的短评:《苏联的最后一天》,让读者有如亲身经历一般,素材丰富,背景知识点牢靠,繁而不乱,叙议相成,以苏联解体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靶心,分别衍射出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位政治角力者的线索,又由各自的线索荡出各自身份背后的历史波纹,对苏联经济走向,政治变迁,前因后果都有所涉及,在本书仅三百页的内容上,作者给读者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的历史面貌,亦能感受到作者力图客观公允的去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苏联的最后一天》,看完后,我觉得从卡廷惨案的解密,为了那21857名有名有姓的遇害者不被历史的深渊和政治性掩盖,为了古拉格更多秘密的挖掘,为了秘密警察不可告人的诸多事件的公开,苏联的解体既是对这些事件的必然报应,也是乐见其成的众望所归,否则那些死于斯大林时代,死于□□□□制度下的冤魂将继续被埋藏在黑暗的档案柜中。
《耳语者》
这本书是对斯大林统治时代的全景式记录,尤其是其监狱、政治清洗,战争对统治的影响,告密、身份的划分,统治的手段——通过种种普通人的亲身经历来让读者逐步深入了解这一时代的特征。也有高层人事变动,历史角色的担当与转变(如西蒙诺夫)来理解这一时代是如何塑造与影响人的命运,以及如何自处,用什么方式来面对世界和自己。推荐阅读指数:五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娜塔莎之舞》的书写力度与风格,作者对复杂历史的深度剖析,尤其是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梳理,也是荡气回肠的,有了前几章针对俄罗斯文化史的梳理与铺垫,作者越深入,读者就会对后几章俄罗斯文艺所经受的磨难越印象深刻。《娜塔莎之舞》的表达力度不亚于《耳语者》。推荐阅读指数:五星。
请戳→→:延申阅读——《俄罗斯民族意识与民粹主义的萌芽——〈娜塔莎之舞〉阅读心得》
〈耳〉和〈娜〉里面都有非常有深度的理论性论述,不但有精彩的叙事还有深入的分析,令读者不耽于猎奇与围观,更多的是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后的反思。
如果非要有个所谓的价值排序的话,那么《耳语者》与《娜塔莎之舞》是我首推的书,其次才是《之恋》和〈最后一天〉
上述三本书,我强调的是“阅读指数”绝不是“购买指数”。尤其是追高价,是本人不提畅的。不过,每个人的诉求不同嘛,悉听尊便。聊备一说而已。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购转让|全新带塑封,2.5-3折左右出。部分断版稀缺书有溢价。 (白月光)
- 为什么会有人拥有那些成套的大部头? (日光倾城)
- 一句顶一万句正版30入手算贵吗? (花鸟一床书)
- 求购转让|因搬家,处理上百册书,大部分免费送出(邮寄到付... (槿木落篱)
- 求购转让|出签名钤印题词本《汪曾祺全集》 (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