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什么是呢喃核(Mumblecore)?
来自:会点儿电影(电影留学/电影节申请/制作发行)
原文:https://www.studiobinder.com/blog/what-is-mumblecore-film-movement/
翻译整理:汇点国际电影工作室

呢喃核(Mumblecore)是美国2000年之后兴起的独立电影运动。它的特点是偶尔即兴的自然主义表演。事情节通常集中在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身上,他们面临着糟糕的工作和人际关系。
呢喃核电影运动出现在21世纪初,是因为此时DIY电影制作变得更容易。摄影机价格低廉,剪辑软件也被广泛使用。
早期的呢喃核电影的预算不到100万美元。被广泛认为是“呢喃核教父”的安德鲁·布加尔斯基在2002年的电影《哈哈笑》中设定了这个模板。他表示他们并没有开始一场电影运动,它只是发生了。

《哈哈笑》的故事围绕着一位刚毕业的女性展开,她想找一份临时工作,同时又想获得大学朋友的好感,而她的朋友已经有了另一半。
这种漫无目的的情节将成为许多此类电影的标准,这些电影中的角色的主要动机通常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别人他们的真实感受。松散的摄影手法与自然的对话相结合,让这些电影给人一种你在看着你认识的人的感觉。
这个词直到2005年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上才被正式创造出来,当时安德鲁·布加尔斯基、乔·斯万博格和杰伊·杜普拉斯、马克·杜普拉斯都有类似特点的电影。
呢喃核运动的其他杰出人物还包括格蕾塔·葛韦格、琳·谢尔顿、亚伦·卡茨、莱·拉索-扬和杰夫·拜纳。
呢喃核的特点有:
- 自然主义的对话和表演
- 非专业演员
- 大量使用即兴创作
- 低预算
- 实地拍摄
- 数字拍摄
- 情节通常围绕着表达欲望和浪漫关系中的问题
在呢喃核运动的初期,导演们通常设备简陋,所以画质比较粗糙,比如这部安德鲁·布加尔斯基2005年的电影《彼此欣赏》。

2016年杰夫·拜纳导演的《乔希》更像是一部后呢喃核电影,整部电影是在没有写传统剧本的情况下拍摄的。杰夫·拜纳只写了一个大致的大纲,让演员们根据剧情大致发展来填补空白。

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一运动以有趣的方式发展——许多评论家认为,真正的运动在2010年左右结束,当时第一批导演转向了更大的项目。
自2010年以来,一批新的后呢喃核导演填补了这一空白。些导演包括亚历克斯·罗斯·派瑞, 艾米·西米茨,亚历克斯·卡普夫斯基和肖恩·普莱斯·威廉姆斯。
由于预算有所提升,他们在制作上往往更加精细,但情节基本保持不变。
2012年的电影《弗兰西丝·哈》是呢喃核杰出代表作品之一。一个无欲无求的角色,要处理一些可以引起共鸣的冲突,比如一段没有真正原因就结束的恋爱关系,和一个最好的朋友闹翻,以及为了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苦苦挣扎。但这一切都不会让人觉得漫无目的。名义上的主角会犯错误并找到解决办法,虽然她没有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知道一切都会没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电影 | 来自詹姆斯·曼高德的编剧建议 (会点儿电影)
- 访谈 | 导演詹姆斯·曼高德聊《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 (会点儿电影)
- 编剧 | 海明威三步写作练习 (会点儿电影)
- 电影 | 迈入职业编剧的关键:B故事线 (会点儿电影)
- 戏剧|10个才华出众的独角戏 (会点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