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没做到的事,今年一个月就做到了
来自:纳纳的读书笔记(读书人)
三月伊始,我开始运动、冥想、写吸引力日记。
去年断断续续做了几次,之后便不了了之了。今年做起来感觉格外简单,现在已经渐渐养成了习惯。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说说我是如何做到的。
我以前坚持跑步一个月,是因为和别人打赌,抱着“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理,每天沿着小区外跑三公里。
完成誓言之后,我决定让自己歇一歇。那时正值三伏天,我一边跑步一边干呕,生怕身体出了问题。
随着夏天一起溜走的,还有我的誓言。偶尔我也会记起,但终究不愿意再跑起来。
我有点不甘心,中年人想要坚持一件事,咋就这么难!
我像个老母亲哄学渣小孩学习一样哄自己,买跑步机,买好看的运动衣,请求老胡监督,都无济于事。
决定去做一件事很简单,难就难在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跟风、利益、赌气都不在考虑范畴。
二月宅在家,周围到处充斥着焦虑,我努力让自己稳定,退了一些不必要的群,书橱衣柜断舍离,在日日平淡细碎的生活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安。
我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你,满心欢喜,不焦虑,不后悔。”
我花了大半个月时间思考,在电影、鲜花、音乐、书籍、茶水、梦境、生活中寻找答案,二月的最后一天我回答自己:
身体健康,读书写作,心灵澄澈。
做什么?
身体健康——运动
读书写作——看书、看电影、旅游、记录
心灵澄澈——冥想、吸引力日记
如何做?
打卡。
我在朋友圈寻找每天一起打卡的小伙伴,仅限一个人。
这里我说一下为什么没有选择群组打卡的形式。我以前加入不少打卡社群,虽然一起努力特别鸡血,但过了兴奋期,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对我完全没有效果,因为我就是不自觉的人,为了偷懒想尽办法。
所以这次我选择一对一打卡,设定目标,每天完成任务后截图发给对方。
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我压根不好意思偷懒,或者哪天忘了,对方就打卡来提醒了,有好几次我都是躺下之后再起床完成任务。
运动:最初定的目标是每天至少跑步2公里。我喜欢一边跑步一边看视频,刚开始的几天为了多跑而跑,一集日剧差不多要50分钟,看完的话相当于跑5公里。 累,也没太多时间,每次运动都是趁小孩不在家或者睡着后完成的。
当我感到焦虑时,马上调整策略:挑选20分钟左右的视频看,比如《星空演讲》,一集下来2公里也跑完了。 再后来就不仅限于跑步了,开始跟着keep做瑜伽。
Keep有个好处是时间短,可以见缝插针地完成。我一般是两个运动项目加起来差不多有20分钟,这是我在跑步机上跑2公里的时间。
我喜欢在夜晚孩子睡下之后再运动,此时运动像是一剂兴奋剂,困意全部被打发走,感觉还能再活五百年。
写吸引力日记,之前看过电影《秘密》,读过欣频老师的《心诚事享》,我觉得吸引力法则特别神奇,写日记起初是为了验证。
写了一个月之后发现,有些事果然正在慢慢朝目标靠近,每天写吸引力日记其实都是在提醒自己目标在那里,你得动起来。
比如,上上周我看见一则兼职招聘,一直犹豫到底要不要投简历。在犹豫中我写下吸引力日记,说自己被录用了,但那时我还没准备简历。
写了几天之后,我决定投简历。投了简历之后开始笔试,又一遍遍写下自己笔试成功,是如何准备笔试之类的。
一天天写,一天天推进,它每天都在提醒我阶段性的目标,该怎么做,而不是停留在空想的阶段。
运动和写吸引力日记是每日打卡项目。

冥想没有找到一起打卡的小伙伴,但神奇的是,这事我自己坚持下来了。有时是因为运动之后想平复一下内心,有时是因为想闻香,点燃一支,顺其自然就开始冥想了。
我喜欢冥想,它像是心灵除毛球器,每天10分钟观察内心,清理思绪。每次结束后,感觉自己焕然一新。
刚开始做这些事感觉很不习惯,跟不上keep的节奏,冥想时打瞌睡,坚持一阵子就会发现,身体记住了所有的动作,渐渐适应了状态。

读书早已成了习惯,三月保持每周一本书的节奏,看了《乌合之众》《未来学校》《奇特的一生》《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今年起,我开始做读书笔记,内容分为摘抄和随感。看完的书我通常会选择在二手平台售卖,一般不会轻易在书中做笔记,所以宁愿花点时间写在本子上。

另外,今年的读书方法也开始有了转变,以前是读完一本书结束,今年有点类似主题阅读。比如我读完《未来学校》这本书之后,看了郝景芳的演讲《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迎接未来》,刷和教育有关的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他乡的童年》《盗火者》,希望自己能够找到答案:智能时代之下,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教育?

看完这些之后,我发现所谓成功的教育,大多是父母顺应了孩子的天性,不打不骂式教育,那难道中国式教育真的就一无是处吗?带着疑问,这周我开始看《虎妈战歌》。
这段时间我想清楚一件事,那些已经取得傲人成绩的小伙伴,不过是比我起步的早,不过是坚持的时间久。正如《时间之书》中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由答案。”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现在,我已不再羡慕别人,因为我也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给我时间。
所以,我现在看书也不着急了,不是为了功利而读,更不是为了数量而读,是为了喜欢而读,为了思考而读,为了让书中的内容和我发生关系而读。

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和去年下半年焦虑的我相比,今年的我给自己改命了。
因为在这些事情上的坚持,我经常感觉自己自带光芒,想想五年十年以后,我可能会活成我最喜欢的样子,不禁暗自欢喜。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自洽日记|每天夸夸自己 (R)
- 自洽先学会自己找乐子 (一叶一菩提)
- 自洽日记|人生本没有大事,过好平常每一天,就是最了不起的修行 (爱吃樱桃)
- 40岁的人生没有应该 (忍冬)
- 如何重新找到精神充实 (生活体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