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谁“语”争锋——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五班、九班首次辩论赛
来自:雨薇
2020年3月13日,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五班、九班首次辩论赛在腾讯会议上如期拉开帷幕。虽然担任我校启贤辩论社的指导老师,但是在自己的班级做辩论赛,这是第一次。学生之前对辩论似乎有些畏惧,我问他们,为何不去辩论社,学生答:“太高级。”这回答真叫我哭笑不得。开学第一周的周四,在班级群里,有位同学提议周五两节连堂课做一场辩论赛玩玩,随着一群学生在群里“附议”。看那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架势,好像第二天就要唇枪舌战了。我见学生意愿强烈,条件成熟,但辩论赛要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于是约定下周五辩论。
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叫我头疼:辩题怎么定,辩手怎么选,在什么平台开展……我想到每次启贤辩论社的活动,基本由学生自己策划与执行,我相信他们具备这样的能力,更有做好这件事的热情。于是,我放开手让学生去组织。身为教师,充当穿针引线的作用,退到幕后提供学术支持,集中精力准备辩论讲评。
我借助问卷星统计了想要做辩手的、做策划者的同学名单,将传统的正四反四辩论制因地制宜改为正四反四+十六自由辩手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每人想一道辩题,汇总起来,然后选出五道,而后通过投票选出了辩题——有人说“苏格拉底的说理方法激发学生,而孔子的说理方法固化学生”,你是否赞同?
确定了辩题,明确了分工之后,同学们就投入了如火如荼的赛前准备中去了。我要求两方辩手必须要将本方队员合作完成、自成体系地辩词提前请我修改,原本不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们因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精诚团结。
第一次参加辩论的他们虽然略显稚嫩,但已经初现思辨之风。虽初出茅庐但颇有架势,自主学习严谨踏实。在辩论过程中,一二三四清清楚楚,论点论据明明白白。正方逻辑堪称完美,牢牢抓住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根本特点,又能追溯差异背后的原因。反方一把抓住概念的要害,“固化”不是“固定”噢,论证滴水不漏,旁征博引为我所用。自由辩手们短兵相接,异彩纷呈,又能补充正反方观点。本场辩论赛,两方辩手激烈角逐、不相伯仲,经过教师评分、学生投票,当场产生了优胜团队、最佳辩手和最佳人气,其他各项奖项在辩论赛之后评出。
策划者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辩论规则的制定、主持稿的撰写、平台的选择和技术排练、计时和计分规则、与双方辩手的细节沟通……3月13日8:50,当辩论赛在腾讯会议上拉开的时候,我气定神闲地抿一口茶,而后及时记录对每一位辩手的点评,美哉!快哉!我荣幸地被邀请做评委,并收获“仙女姐姐”(我很喜欢这个称号)奖状一张。奖状设计精美,是我喜欢的中国风,高级感十足。他们为每一位辩手和策划者精心制作了奖状,相信这会是学生们愿意珍藏的物件,获奖的同学大概也与我一样,有把它打印下来贴墙上的冲动。忠心感谢智囊团——全体策划组的经理人同学,想引刘邦的那句话表达对策划组同学的赞扬和感谢,“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该辩题核心为“说理方法”,落实了高一下第一单元任务之一“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部分学习要求,我在辩论赛之后,以“如何在辩论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为主题,进行辩论的评析和方法的指导。在讲评过程中,引学生在辩论赛中的阐述为例进行得失分析,学生得以反观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观战体验,认识也更为深入。
想到做辩手的同学毕竟少数,如果没有作业强化,大部分学生看个热闹后也就算了。我当即改辩题为作文题,布置了周末作业,请学生完成400字左右的小作文。请两方组长将辩词发在豆瓣小组上,并鼓励同学们在豆瓣上表达自己的参战或观战心得,留下成长的印记。
疫情让我们不能在学校见面,但却提供了云端相见的机会。辩手们在资料的获取、合作的开展上更为容易,临场表现竟然比课堂上还要好,更为自信。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师生有机互动,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教学效果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当多多益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以下两个红楼梦买哪个好? (界學金二第)
- 想建个角色扮演群 (Rhettchan)
- 醉爱红楼论坛开通了,邀请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红楼梦 (醉爱四大名著)
- 梦红楼,苟且不荒诞 (Mr耿)
- 0531 第一百零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E=mc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