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重刷发现的小细节 - 冠礼篇(更新)
露娜是黑喵🌕
2020-03-25 13:47:35
已编辑
刷鹤不知道多少次了,每次刷都会发现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伴随物料越来越多,每次刷多逻辑线的体会也更不一样~
第二集冠礼案里,定权让逢恩去抓尚服局的宫人。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现在再刷就发现体现了很多细节。


一. 顾家的势力:顾家在长州的势力就不多说了,即使在京,也能大摇大摆带兵进宫。注意顾逢恩带的人,服饰和东宫卫,控鹤卫都不一样。所以是京卫的人?顾思林不在,只是有伯爵爵位没有实职的顾逢恩就能带着兵直闯宫禁,直接带走宫人,如何进的内宫?无论这些士兵来自哪里,都不应该归太子和逢恩节制。理论上太子只有东宫卫,逢恩更是只有爵位没有职位的皇亲。如果说皇宫守卫(禁军)或者是京卫哪一种他们可以调动,都已经是让皇帝寝食难安了吧。试想给自己守门的人,在没有明确圣旨的情况下,听从其他人的命令…恐怕夜不能安寝了。
二. 外臣入内宫:之前关于李柏舟死后我的帖子里讲过张陆正带兵入宫,这里顾逢恩带兵也入了内宫。姜尚宫阻拦,说外臣不能搜内宫,顾逢恩直接反驳,你挡不住我这个外臣。带兵入宫,没有圣旨,历朝历代,追究起来都是和谋反一样的罪名。姜尚宫说圣旨不允许逢恩进去,逢恩虽然没进尚服局,但是依旧带兵在宫里搜了一天。
三. 太子的胆子:这里逢恩入宫是太子让的,从第二集,他还没有监国(原本我以为监国之前太子都很顺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敢随便让顾逢恩带兵搜宫,古代宫禁是大防,即便是禁军,也是不能够进内宫的(及其特殊情况有圣旨可以比如进了刺客)。不是守宫门守楼,就可以进内宫了(本来以为这是常识,看来还是需要解释一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像第一集表现的那样,没有圣旨谁都进不去才对呀。
四. 虽然在太子让顾逢恩搜宫的时候,皇帝一言未发,但是并没有明确赞成或者反对,从后面要处决尚服局几十宫人的时候,能明显看出他的气愤。定权在冠礼上坚持要查,众臣哗然,其实变相和李柏舟一样在一起要君~因为既然案子出来了,就必须有人担责
所以赵王(剧里齐王)才会说,一直弄不清我们的爹爹是皇帝的人,是太子。
其实三年前也是一样,太子锤不开的宫门,逢恩一封假军报就锤开了,实际上仔细想想,就算是长州军报,有正规途径递交天子的,哪里轮到一个有爵位无实职的伯爵?而且比皇帝还要早知道军报。
所以皇帝才会说,齐王先是儿子,而太子先是臣子。
实际上,在第二集里,主创就已经告诉我们了太子和顾家的实力,以及皇帝防范太子和顾家的心理由来。当然,其他能够看清顾家势力的地方更多。从大宗正的妻子,到帮助萧睿鉴夺权,还有对太子的支持等等。然而,这一切对于萧家王朝的威胁,前期的太子并不能够全然像皇帝一样的理解,当然最后他理解了,毫不犹豫站了自己的父亲,因为他理解了即使他未来继位,他和逢恩,与目前的萧睿鉴和顾思林也不会有区别。可以说他是为了民,也可以说,最终他选择了萧家江山。
-
露娜是黑喵🌕 楼主 2020-03-25 16:50:09
没有圣旨,陛下肯定没有圣旨让顾逢恩去搜。 并且已经把内宫事宜交给了姜尚宫。顾逢恩是直接带着兵冲进内宫的内宫都是女的和内臣 所以为什么皇帝当时要杀了尚服局那些宫人,实际上也是一种警告。
-
blueflinders 2020-03-30 01:59:50
对,太子一上头就没想到一人之下,只想到万人之上了。关键是他也知道,怎么样的后果都不会太严重,毕竟不了君臣,还有父子那一层。换其他臣子,或者老五都不敢这么跳脱。
-
blueflinders 2020-03-30 02:02:28
陛下对顾逢恩真的特别宽容,嘉义伯见皇帝,在内宫在大殿,好多次都是直接闯,皇帝也不生气,哈哈,就当是会撒娇会使性子的亲戚家小孩一样养着。
-
豆友149335051 2020-03-30 12:35:38
还有第一集的时候为什么赋闲在家的武德侯也会收到军报啊……顾承恩的紧急军报不应该呈给皇帝吗, 还有第一集的时候为什么赋闲在家的武德侯也会收到军报啊……顾承恩的紧急军报不应该呈给皇帝吗,却直接给了他爹 ... Diane Meng[内容不可见]
-
覃舟 2020-03-30 12:47:40
但是兵部不负责打仗,正常的话大表哥是不应该递战报的,李明安是长州都督,他递给皇帝就可以了,这也就说明了李明安没有真的掌控长州(顾家军),顾家军还是舅舅的,兵柄依旧在顾家😂
-
挪挪 2020-09-20 18:36:34
顾思林第一次进宫救太子就穿着铠甲,后来吕翰射柳案的时候就说没有令指御前带甲等同谋反,而顾思林第一次进宫的时候皇帝扶起他的时候很明显就摸到了铠甲,但是皇帝也没有发作,虽然气得要死,顾思林在他面前一直都是不给面子的,离开时直接把外衣脱了,把太子的认罪书烧掉,皇帝忌惮他们家也是应该的,另外,射柳案后卢尚书死了以后,皇帝质问贵妃的时候说,他护下他表哥想干什么这句话应该是有删掉的地方,顾逢恩为什么被抓被删掉了,(应该是顾逢恩带头闹事了,特别是看到卢尚书死了,太子被害,顾逢恩肯定摁不住的)说明顾逢恩在太子身边对太子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他有自己的兵力帮太子,所以皇帝才说要是齐王不走,太子会翻出他们家的破事跟他算账,太子是有这个的资本的
-
Zeo 2023-01-17 05:03:08 云南
第一次看看的确实是逢恩和太子兄弟情深少年天性,但是看了很多遍仔细想想真的细思极恐啊,顾思林赋闲在家都能得到前线军报,御前带甲等等,哪怕看着纯真(或者纨绔?)的逢恩实际上还是很有不臣之心。而在朝堂上因为顾思林为前兵部尚书还有很多门生虽然比不上卢世瑜势大(而且还得加上)但是不少是重要部门,所以哪怕太子实际上未行冠礼实际上因先皇后、卢世瑜、顾思林已经获得了很多支持…但是偏偏太子因为缺爱导致就像赵氏说的被“为了保护所爱之人的欲望”蒙蔽。 而顾家对太子,就像作者小作文写的:感情是真的,利用也是真的。不说后来顾思林和童谣案,连逢恩都可以说时不时的也会挑拨一下,比如说“你信我还是信他”“只要他给你一点好脸色你又要忍不住瞎指望了”之类的,可是就像卢尚书向杜衡说的:太子应该亲近的人是君父而不是他这个老师,如果太子过于亲近他而疏远君父,他倒是担不起这个罪名了…(被删剧本里),这类挑拨事件可以说细看有许多,都是点到为止隐于说闹中的。 而到长州方面,李明安跟顾思林是各有各的不好,一边,李明安确实是害怕获罪于现在或者获罪于将来所以有些乱七八糟的心思且在战事上确实是书生将兵担不起重任,但顾思林也并不无辜,因为顾家想要的是家族荣耀与萧氏江山一样长久他不可能像《琅琊榜》里面的长林军一样赤诚,更像有狼子野心的赤焰军。 所以皇帝打压太子是必须的,何况太子确实胆大啊,有些事皇帝是好说歹说都不听直接是控制不住的,监国令旨同于圣旨那儿真的是又心惊又恨铁不成钢。虽然重情,希望得到认可但是还是要反抗权威,对皇帝来说那可不是又爱又恨又气又无奈…还有些拎不清,明明很多事情被宽恕是因为皇帝,却觉得是因为舅舅。又在和皇帝下棋的时候说不需要皇帝的宽恕和谅解把爹气的连夜把大宗正换了教育儿子,不过在宗正寺也成长很多。 总之太子前期还是太重情,他明白皇帝的大局但是总想着哪边都不得罪,再就是觉得自己与顾家唇亡齿寒所以瞻前顾后的,但皇帝看来就是:我这儿笑脸也给了道理也说了事儿也经历那么多了,感情上你还是偏向你舅舅,性格也是随顾家阳奉阴违口服心不服的,行事更是狂妄自大至极。不过后来太子也逐渐感受到不对,所以后来是觉悟了就像小说中的心声:这江山到底是我萧家的你顾家的。小说形容此心声不知是皇帝还是自己的,可以说后期皇帝太子对于顾家的看法是殊途同归了只是他们的心思行事还是有所不同罢了。
-
楚音姑娘 2023-02-26 00:13:29 山东
其实说实话 太子太重情了 这种人格特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确实没有办法说他错。太子致力于要做的就是一个“人”,而非储君。那是陪伴了他二十年的舅舅和表哥啊。作为人,在感情上,他怎么可能不亲近舅舅和表哥呢。但是作为这种政治环境下的“储君”,是真的不能亲近他的舅舅的,是真的不能对他的舅舅和表哥寄托什么亲情上的希望。 如果跳出这剧中人的视角来看,更加客观公正的来说,其实太子真的应该始终跟他父亲一条心。紧跟着他父亲的步伐。甚至都不用他多做什么。只要支持他爹的决策,冷情冷意别太把他舅舅一家当回事就行了。他爹虽然从小疏远他,但到底还是他爹,一直还是想让他当自己的继承人的。从根本利益上讲,他爹才是真的对他好。至少他爹是想把皇位名正言顺地传给他,并且还是一个没有权臣和外戚乱政的皇位。他舅舅能给他什么?也就从小给他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但是等他登基了以后就需要他分权来回报。带给他的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和阴影。他真的不该亲近顾家的。他跟他爹才是一家子,才有一致的利益啊。 但是太子年纪毕竟太小了,小孩子哪有能抵抗过感情软刀子的。而且才20岁的年轻人还不足以看清这一点。等到最后的时候,萧定权看清了,懂了,但是也晚了。而且他已经是这样重情的人了。]
-
楚音姑娘 2023-02-26 00:17:50 山东
第一次看看的确实是逢恩和太子兄弟情深少年天性,但是看了很多遍仔细想想真的细思极恐啊,顾思林 第一次看看的确实是逢恩和太子兄弟情深少年天性,但是看了很多遍仔细想想真的细思极恐啊,顾思林赋闲在家都能得到前线军报,御前带甲等等,哪怕看着纯真(或者纨绔?)的逢恩实际上还是很有不臣之心。而在朝堂上因为顾思林为前兵部尚书还有很多门生虽然比不上卢世瑜势大(而且还得加上)但是不少是重要部门,所以哪怕太子实际上未行冠礼实际上因先皇后、卢世瑜、顾思林已经获得了很多支持…但是偏偏太子因为缺爱导致就像赵氏说的被“为了保护所爱之人的欲望”蒙蔽。 而顾家对太子,就像作者小作文写的:感情是真的,利用也是真的。不说后来顾思林和童谣案,连逢恩都可以说时不时的也会挑拨一下,比如说“你信我还是信他”“只要他给你一点好脸色你又要忍不住瞎指望了”之类的,可是就像卢尚书向杜衡说的:太子应该亲近的人是君父而不是他这个老师,如果太子过于亲近他而疏远君父,他倒是担不起这个罪名了…(被删剧本里),这类挑拨事件可以说细看有许多,都是点到为止隐于说闹中的。 而到长州方面,李明安跟顾思林是各有各的不好,一边,李明安确实是害怕获罪于现在或者获罪于将来所以有些乱七八糟的心思且在战事上确实是书生将兵担不起重任,但顾思林也并不无辜,因为顾家想要的是家族荣耀与萧氏江山一样长久他不可能像《琅琊榜》里面的长林军一样赤诚,更像有狼子野心的赤焰军。 所以皇帝打压太子是必须的,何况太子确实胆大啊,有些事皇帝是好说歹说都不听直接是控制不住的,监国令旨同于圣旨那儿真的是又心惊又恨铁不成钢。虽然重情,希望得到认可但是还是要反抗权威,对皇帝来说那可不是又爱又恨又气又无奈…还有些拎不清,明明很多事情被宽恕是因为皇帝,却觉得是因为舅舅。又在和皇帝下棋的时候说不需要皇帝的宽恕和谅解把爹气的连夜把大宗正换了教育儿子,不过在宗正寺也成长很多。 总之太子前期还是太重情,他明白皇帝的大局但是总想着哪边都不得罪,再就是觉得自己与顾家唇亡齿寒所以瞻前顾后的,但皇帝看来就是:我这儿笑脸也给了道理也说了事儿也经历那么多了,感情上你还是偏向你舅舅,性格也是随顾家阳奉阴违口服心不服的,行事更是狂妄自大至极。不过后来太子也逐渐感受到不对,所以后来是觉悟了就像小说中的心声:这江山到底是我萧家的你顾家的。小说形容此心声不知是皇帝还是自己的,可以说后期皇帝太子对于顾家的看法是殊途同归了只是他们的心思行事还是有所不同罢了。 ... Zeo所以卢尚书是对太子真心的好,纯粹的好。同时也忠君。是对皇帝和太子都好。 而顾家就真的不可言说了。
-
楚音姑娘 2023-02-26 00:31:03 山东
而萧睿鉴,他作为皇帝以后做的一切收拢权柄 、打压顾家、平衡势力等等事情都是他应该做的,必须做的。没什么可谴责的。他也的确是个中兴的英主。手腕 判断力 隐忍和大局观都是可以的。为政多年也兢兢业业,从没有得过且过安逸享受。日常衣食住行也很节俭。这部剧只展现了他从政的一个方面:收拢权柄和制衡。不少人说这部剧只展现了萧睿鉴平衡权柄的这些事,并没有其他的方面,中兴之主没有说服力。但其实,原作者已经很清楚的交代了时代背景了。先帝留下了个烂摊子。兵权被外戚把持,内政被李柏舟把持。而皇帝的政令甚至都不能下达六部,正常施行。皇帝上位也就十年,前些年一直都忙着集中力量对外作战。这几年才开始整顿内政。 说实话,收拢皇权和平衡势力才是“中兴”的基础啊。你要干其他利国利民的明君之事的前提,要进行改革的前提,是有人要听你的啊。别人都不听你这个皇帝的,你说的话都下达不了六部,你还改革个屁。还明君个屁。你就是个傀儡而已。还想做什么中兴之主?不把君权分散的根本问题解决了,做个屁的中兴之主。不亡国就算不错了。没看到原作者都说了天子处处被掣肘,下的命令都没法畅通实行吗?很多人根本就没搞明白重点。
-
千城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2023-02-27 23:16:50 湖南
其实说实话 太子太重情了 这种人格特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确实没有办法说他错。太子致力于要做的就 其实说实话 太子太重情了 这种人格特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确实没有办法说他错。太子致力于要做的就是一个“人”,而非储君。那是陪伴了他二十年的舅舅和表哥啊。作为人,在感情上,他怎么可能不亲近舅舅和表哥呢。但是作为这种政治环境下的“储君”,是真的不能亲近他的舅舅的,是真的不能对他的舅舅和表哥寄托什么亲情上的希望。 如果跳出这剧中人的视角来看,更加客观公正的来说,其实太子真的应该始终跟他父亲一条心。紧跟着他父亲的步伐。甚至都不用他多做什么。只要支持他爹的决策,冷情冷意别太把他舅舅一家当回事就行了。他爹虽然从小疏远他,但到底还是他爹,一直还是想让他当自己的继承人的。从根本利益上讲,他爹才是真的对他好。至少他爹是想把皇位名正言顺地传给他,并且还是一个没有权臣和外戚乱政的皇位。他舅舅能给他什么?也就从小给他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但是等他登基了以后就需要他分权来回报。带给他的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和阴影。他真的不该亲近顾家的。他跟他爹才是一家子,才有一致的利益啊。 但是太子年纪毕竟太小了,小孩子哪有能抵抗过感情软刀子的。而且才20岁的年轻人还不足以看清这一点。等到最后的时候,萧定权看清了,懂了,但是也晚了。而且他已经是这样重情的人了。] ... 楚音姑娘太子还一脑门心思念叨着他翁翁好。讲道理他做儿子的待遇已经比他爹做儿子的待遇强多了。他爹因为过往种种对定权不亲近,但至少以嫡长子身份给了他储君位,就算偏爱长子也没有动摇废储的心。两人理念不同他爹也是想着承受所有报应给下任天子铺路,留下一个涤清不处处受掣肘的位置。他翁翁呢?作为君主,朝中就剩下一个皇子却因个人喜好不给太子之位,又拎不清在他手上放任相权将权坐大顾李两族权势滔天。他自己倒是一脸慈祥天真然后一甩手升天留给儿子一个极端的烂摊子,留给儿子一个处处掣肘无一晚能安寝的局面。萧睿鉴登基后心里才是有一万个委屈没地说吧。真的,权宝要是再长大点能在他爹死后顺利登基的话,对比下他爹登基后面临的局面和他爹现在留给他的局面,肯定是一万个后悔心疼他爹,遗憾没能在爹活着的时候理解他爹。还有剧里太子到了最后长洲真的兵变了才有了一点认知,之前就完全没有,书里童谣案后定权虽然伤心自己的身世,但至少也在这里理解了他父亲面临的局面。结果剧里的太子就是光伤心自己的身世了,逼迫舅舅去长洲平定外敌也是因为安民之心,没有作为君主的觉醒。我以前觉得这剧只要站皇帝视角就是爽剧,现在看,好家伙,站谁都是be,都能被剧中人物给气到。对,这剧里但凡萧睿鉴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都能叫儿子给气死,我们权宝都不需要等到长洲兵变后自杀,就能气死爹直接登基,太子党原地躺赢。
-
楚音姑娘 2023-02-28 16:09:52 山东
太子还一脑门心思念叨着他翁翁好。讲道理他做儿子的待遇已经比他爹做儿子的待遇强多了。他爹因为 太子还一脑门心思念叨着他翁翁好。讲道理他做儿子的待遇已经比他爹做儿子的待遇强多了。他爹因为过往种种对定权不亲近,但至少以嫡长子身份给了他储君位,就算偏爱长子也没有动摇废储的心。两人理念不同他爹也是想着承受所有报应给下任天子铺路,留下一个涤清不处处受掣肘的位置。他翁翁呢?作为君主,朝中就剩下一个皇子却因个人喜好不给太子之位,又拎不清在他手上放任相权将权坐大顾李两族权势滔天。他自己倒是一脸慈祥天真然后一甩手升天留给儿子一个极端的烂摊子,留给儿子一个处处掣肘无一晚能安寝的局面。萧睿鉴登基后心里才是有一万个委屈没地说吧。真的,权宝要是再长大点能在他爹死后顺利登基的话,对比下他爹登基后面临的局面和他爹现在留给他的局面,肯定是一万个后悔心疼他爹,遗憾没能在爹活着的时候理解他爹。还有剧里太子到了最后长洲真的兵变了才有了一点认知,之前就完全没有,书里童谣案后定权虽然伤心自己的身世,但至少也在这里理解了他父亲面临的局面。结果剧里的太子就是光伤心自己的身世了,逼迫舅舅去长洲平定外敌也是因为安民之心,没有作为君主的觉醒。我以前觉得这剧只要站皇帝视角就是爽剧,现在看,好家伙,站谁都是be,都能被剧中人物给气到。对,这剧里但凡萧睿鉴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都能叫儿子给气死,我们权宝都不需要等到长洲兵变后自杀,就能气死爹直接登基,太子党原地躺赢。 ... 千城他翁翁可能确实是一个慈爱温和的老爷爷,但是作为皇帝只能说昏庸无能。梁园的作文里说这个先帝温和迷糊嘛。就是可能心底善良但是脑子不太行的那种。这种人当了皇帝真的容易被底下大臣耍弄。还有他的大儿子萧铎,我感觉资质肯定比先帝强,起码知道要铲除顾家。但是表露的太明显了,不太懂的韬光养晦,我觉得肯定也是那种比较直爽的君子,所以就被顾家整到了。。其实萧鉴的上位历程虽然违背良心,也不是啥好人,不过综合来看的确萧鉴是精明有手腕的。他最适合当这个皇帝。应了那句“天下万事,能者获之”。我
-
千城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2023-02-28 16:36:25 湖南
估计也是个没啥政治智商的太子,根基不稳就要搞顾家闹得人尽皆知,这头跟顾思卿谈着恋爱那头就要搞顾思卿母家,要搞权臣也不是这样子的吧?按顾思卿这情根深重的设定恋爱肯定谈的深,这样看顾思卿爱的估计也是个自己想象中的人。也是苦命人,真不觉得慜太子有多爱她。至于上位扳倒慜太子也还好至少他要了这个位置也担了这个责任,萧睿鉴才是这个位置最合适的人。
-
楚音姑娘 2023-02-28 18:48:53 山东
太子还一脑门心思念叨着他翁翁好。讲道理他做儿子的待遇已经比他爹做儿子的待遇强多了。他爹因为 太子还一脑门心思念叨着他翁翁好。讲道理他做儿子的待遇已经比他爹做儿子的待遇强多了。他爹因为过往种种对定权不亲近,但至少以嫡长子身份给了他储君位,就算偏爱长子也没有动摇废储的心。两人理念不同他爹也是想着承受所有报应给下任天子铺路,留下一个涤清不处处受掣肘的位置。他翁翁呢?作为君主,朝中就剩下一个皇子却因个人喜好不给太子之位,又拎不清在他手上放任相权将权坐大顾李两族权势滔天。他自己倒是一脸慈祥天真然后一甩手升天留给儿子一个极端的烂摊子,留给儿子一个处处掣肘无一晚能安寝的局面。萧睿鉴登基后心里才是有一万个委屈没地说吧。真的,权宝要是再长大点能在他爹死后顺利登基的话,对比下他爹登基后面临的局面和他爹现在留给他的局面,肯定是一万个后悔心疼他爹,遗憾没能在爹活着的时候理解他爹。还有剧里太子到了最后长洲真的兵变了才有了一点认知,之前就完全没有,书里童谣案后定权虽然伤心自己的身世,但至少也在这里理解了他父亲面临的局面。结果剧里的太子就是光伤心自己的身世了,逼迫舅舅去长洲平定外敌也是因为安民之心,没有作为君主的觉醒。我以前觉得这剧只要站皇帝视角就是爽剧,现在看,好家伙,站谁都是be,都能被剧中人物给气到。对,这剧里但凡萧睿鉴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都能叫儿子给气死,我们权宝都不需要等到长洲兵变后自杀,就能气死爹直接登基,太子党原地躺赢。 ... 千城这剧里定权也是成长型角色。毕竟他出场才17岁。后来认知逐渐加深但是他本质的三观跟皇帝是两类人。但后来也是认清了顾家的 毕竟他从皇帝那里从小没有得到过什么温暖。
-
楚音姑娘 2023-02-28 18:52:13 山东
这位太子不管爱不爱顾思卿 弄死顾家那都是必然的。再爱顾思卿他也得弄倒顾家。顾思卿其实就不应该跟皇室粘上关系。正如萧鉴对顾思卿。你能说他不爱顾思卿吗?起码二十多年了他还一直想着顾思卿。换了其他正常皇帝早就真的爱上其他美人了吧哪还会一直想着。还不照样整顾家。
-
千城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2023-02-28 19:27:44 湖南
不是,是两人还在恋爱阶段就想着要扳倒顾家,就有种动机不纯的感觉,和最终身为君主面对权臣时的对峙不一样,这种要是代入顾思卿角度就觉得很不对劲
-
楚音姑娘 2023-03-01 12:40:57 山东
他俩恋爱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顾思卿已经定了就是萧铎的未婚妻,已经是被家里打算许配给萧铎了。在当时人们的视角里他俩是必须在一起的。 如果不是家里许配,如果不是家里非要顾思卿和萧铎结婚,我觉得他们再相爱,也可能不会跟对方结婚的。不会让对方为难。顾思卿嫁给个普通人,将来就算顾家灭门,顾思卿作为外嫁女也逃过一劫。而萧铎,也避免了杀死自己结发妻子家族的尴尬,避免了让他和顾思卿当年美好的爱情变得更加丑陋。所以一开始破局那就是顾家不要沉迷于权柄,至少为了女儿考虑,把女儿嫁给普通人,不要嫁给皇室。 萧铎不管爱不爱顾思卿,都必须铲除顾家。他都是储君了难道连这个觉悟都没有吗?责任比爱情重要的多。这只能说明萧铎不是恋爱脑。不过萧铎手腕和心机都还不够啊。不然不会提前暴露出来然后被顾家除掉了。
-
楚音姑娘 2023-03-01 12:47:51 山东
其实我觉得顾思卿人挺好的。她就是个受害者啊。被父母当作联姻的礼品送来送去。身不由己。但是吧她又比较超脱通透,她也是宗教信仰者。所以她没有一直沉浸在极端的爱和恨里,对自己的所得所失耿耿于怀。变成怨妇。她知道萧铎是被顾家和丈夫害死,但是她没法去怨恨。因为顾家毕竟养育了她,并且也是为了顾家自己的命。而害死萧铎的主谋还是顾家,萧鉴就算是参与了,但她也不可能把责任都推给萧鉴而认为顾家无辜。所以她既然不能恨顾家,因此也不会恨萧鉴。只是也无爱罢了。做好自己作为皇后该做的,就是了。只有自己最珍视的爱情,一直藏在心里。这个人非常通透和淡然。在这类网络小说里很少能见到这种类型的人设 。
-
千城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2023-03-01 15:16:53 湖南
其实我觉得顾思卿人挺好的。她就是个受害者啊。被父母当作联姻的礼品送来送去。身不由己。但是吧 其实我觉得顾思卿人挺好的。她就是个受害者啊。被父母当作联姻的礼品送来送去。身不由己。但是吧她又比较超脱通透,她也是宗教信仰者。所以她没有一直沉浸在极端的爱和恨里,对自己的所得所失耿耿于怀。变成怨妇。她知道萧铎是被顾家和丈夫害死,但是她没法去怨恨。因为顾家毕竟养育了她,并且也是为了顾家自己的命。而害死萧铎的主谋还是顾家,萧鉴就算是参与了,但她也不可能把责任都推给萧鉴而认为顾家无辜。所以她既然不能恨顾家,因此也不会恨萧鉴。只是也无爱罢了。做好自己作为皇后该做的,就是了。只有自己最珍视的爱情,一直藏在心里。这个人非常通透和淡然。在这类网络小说里很少能见到这种类型的人设 。 ... 楚音姑娘额。她做顾家女儿和萧铎恋人这身份做的挺好的,其他的就……唉,一声叹息。这剧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前期没有切入小说剧情还可以,后期转入原著剧情崩坏,没有足够的情节展现人物角色,缺乏基本逻辑,剪辑是一部分原因,本身情节也有许多残缺,就这样吧。反正自由心证,读者自取,各有观点
-
楚音姑娘 2023-03-01 16:26:22 山东
她本来就被迫嫁给萧鉴的啊 她也不爱萧鉴 做好妻子本分就够了 别的凭啥要求她也爱萧鉴?我没觉得作者的人物崩坏 反而觉得这个作者塑造人物都非常成功。只是有的人过于代入某些角色转不过弯来罢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鹤唳华亭》当旋律撞上权谋,弦音里藏着多少刀光剑影? (阿鲲作曲)
- 羅晉太老硬演三郎很違和,金瀚小那麼多卻演大哥 (Momo)
- 杂谈|定做了我的手机屏保版扇子! (ella)
- 阿鲲x鹤唳华亭:音乐是萧定权剧情线绝佳推手 (阿鲲作曲)
- 阿鲲音乐会上《流浪地球》碰撞《鹤唳华亭》! (阿鲲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