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之七:明月皎夜光
来自:端仔的爷们儿(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很喜欢这首诗开头几句营造出的斗转星移的感觉:明月之夜,蟋蟀入室、斗柄指向西北方,众星灿烂,白露沾草,秋蝉鸣树、大雁南飞,这些景物的变动造成的时序变化之快大有一夜之间秋风横扫一切的感觉。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诗人描写出这么一幅透凉的秋景欲表何意?原来却是因为同门友飞黄腾达后不欲提携的心理愤懑。 读到这首诗结尾的时候,我不由自由地笑了,千年前的诗人和今天的我们有时候是多么的相似啊,同样的不平,也同样的天真。再读之,又平添几份心酸,这个牢骚满腹的诗人,在这牢骚的底下,又有着多少幽微的难以告人的心理,这些怨语下面的语重心长,这些怨语下面的谆谆提醒,难道不也深刻地展示了小人物可怜卑微的心理? 生命是个孤独的过程,谁越是明白了这一点,谁就会越少抱怨越少依赖。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群星璀璨,蟋蟀低鸣,白露满地,季节的脸偷偷在改变,同样改变的,是人的脸。昔日的同门今日发迹,早已经玩起了变脸的游戏。 这也是一个求取功名的落魄士人,一个心已经进入深秋季节的士人,白露沾野草的士人,处于迷茫以及被背叛的怨愤之中的士人。这是受伤害的灵魂的呼告,而魏晋时代,本身就是历史的秋天,是充满了萧瑟与风雨的时期。 千年之后的这个下午,一个在咖啡馆里的漂泊者,他为什么也会被这样的诗句所触动?这些诗句,无非是一代代人所重复的人生经验而已。但是今天的我,已经没有怨愤,人生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超越,人也应该有更高的原则,这种原则,是努力地让自己的生命不被浪费,去感受、体会、吸纳、付出甚至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