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与手机行业网站建设相关性研究

贝内特

来自:贝内特
2007-06-13 14:54:5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贝内特

    贝内特 楼主 2007-06-14 09:16:32

    是啊,在中国,资源比创意更重要,有资源没创意,但抄袭别人,照样成老大!

  • 贝内特

    贝内特 楼主 2007-07-02 16:34:00

    前段时间,我写了《Web2.0与手机行业网站建设相关性研究》,主要从Web2.0与手机行业网站各自特点来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行性。一些网友的反馈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多一点思考,我感觉有必要再聊一聊,顺便也会说些跑题的话。

    谈起我们的手机时代网站(www.tel168.com ),我不得不先说说“贝壳网”与“我喷喷网”。这两个网站所把握的建站宗旨恰恰与我们手机时代的建站宗旨一样,都推崇体验式购物。当然,这里的“体验”肯定是指吸引广大网友来参与点评,然后带动广大网友购物。但令人遗憾的是,贝壳网已经停止了运营,尽管它的页面仍孤零零地挂在那里;我喷喷网也打出了“新版即将上线”的广告语,可见大家的路走得都不顺畅。越是挫折的时候,越该是镇静的时候,如郭小川《忘星空》诗句:“此刻呵,最该是我沉着镇静的时光”,也越该是反省自身的时候。有网友说,体验式购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在现阶段有些超前,说实话,我深深赞同此话。Web2.0的本质在于强调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广泛互动,实现所谓“互联网的民主时代”,体验式购物恰好与此相吻合。只是广大中国网民的上网习惯,目前仍主要停留在浏览信息上,而非热情参与。在我看来,Web2.0式的手机行业网站确实是对传统手机行业网站的挑战,但这样的挑战有点像矮子向巨人的挑战,而真正的帮手——广大网民,坚定地站在传统手机行业网站一边。但互联网界最可贵的精神是创新,是敢于尝试,甚至可以说互联网精神的真谛就是创新,由此说来,即使一时发展不顺,我们又怎能轻言放弃?

    这两天我也注意到,蚂蚁社区亦开始改版,并明确打出了“电子商务2.0网站”的招牌,可见,怕死的网站并非我们几家。不过蚂蚁社区有着众多的注册会员,一次变化较大的改版估计不会对其产生致命的打击,但对于新一点的网站来讲,如果它的流量不是持续地在增长,而是不温不火地停留在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流量上,那么这已经意味着网站的死亡。蚂蚁社区改版,其主人麦田肯定不会只满意于原有流量,除非他真的想尽快实现盈利,开始了对于社区类网站盈利模式的可贵探索。

    比较而言,我们的手机时代网站也处于一个急于破茧而出的阶段,尤其网站内部人员变动对于网站发展更是带来了不小负面影响。手机时代网站的缺点太多,如页面太过于简单(其实简单并不是错,问题在于“不精致”,让别人感觉就像是刚学设计的人的练手之作);功能不够人性化;信息量少;栏目设置不合理等等。最要命的是,网站的目标人群现在定位仍然不准,太过宽泛,但又没有太过宽泛(即丰富)的内容做支持,导致网站一方面有着传统手机网站的弊端——形式乱,另一方面有着web2.0网站的弊端——形式简单。显然,同时具备上述两个弊端是最糟糕的了。

    不过,在网站建设、经营上,坚持还是最重要的。有位网友的文章给我启发不小,他强调了坚持比创新更重要,其实也是,虽然网站通过创新可以高速发展起来,但真正靠绝对创新发展起来的又有几家?新浪副主编说得好:“模仿就是最好的创新”。当强调模仿的重要性时,坚持就是保证网站在众多模仿者中脱颖而出的不二法宝。一年的时间走过来,目前我们网站最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坚持精神,说实话,一直以来我们都比较浮躁。我想,如果在现有网站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大家咬紧牙坚持下去,善良的上帝总会给我们以回报的。

    前几天到长城大厦参加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的蓝海沙龙,回来路过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在那座大楼前我特意停了下来,因为我知道那里是李彦宏、陈彤这帮牛人的办公之所,虽然以前由于公司业务缘故,进过几次大楼,跟百度、爱国者相关负责人谈过业务,但我总感觉跟那里存在隔阂。只有自己双脚真正踏上互联网之路,才发现搞网站真的不容易,我开始渐渐理解那些互联网牛人当年创业的艰辛,感觉与他们的隔阂小了,尤其在网站建设上遇到几乎令自己绝望的问题时,我更会增加对李彦宏、陈彤、马云等人无限敬佩之情!

    亲自做了网站也才对“技术在创业团队中的重要性”这一点有了深刻认识,因此,我陆续将Apache、PHP、MySQL装到了笔记本上,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了。

    全球范围:

    1、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 Google 搜寻器在1996年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开始展开研究计划。他们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班肄业);

    2、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不到20岁便写出BASIC语言);

    大陆范围:

    1、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INFOSEEK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

    2、腾讯(创始人马化腾,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3、新浪(创始人王志东,1989年,进入北大方正集团从事专业开发工作。6月,独立研制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3.0,被选为北大方正当年七大成果之一);

    4、网易(创始人丁磊,曾是中国电信的一名技术工程师,后担任一家美国数据库软件公--美国赛贝斯(中国)公司(Sybase)的技术支持工程师);

    5、奇虎(原3721)(创始人周鸿祎,毕业后就职方正集团,先后任职研发中心副主任、事业部总经理等职);

    6、康盛创想(Discuz!) (创始人戴志康,戴志康开发设计的自动生成社区的软件Discuz!……);

    还有太多。。。。。。

  • 贝内特

    贝内特 楼主 2007-07-03 09:26:40

    手机网站只有具备一些具有粘性的栏目才能吸引住网友,盈利模式也不清楚的。卖手机而不是电脑是肯定的,但怎样更好地卖呢?

  • 贝内特

    贝内特 楼主 2007-09-12 16:06:27

      说到手机网站,很明显存在两个概念,一个是手机行业网站,如手机之家、友人网;一个是WAP网站。   这两个应该很好的结合,但往往WAP不是与互联网很好结合,而是与cp、sp、运营商很好结合。   手机行业网站中有下载项目,不过用的模式基本是论坛附件形式。   我感觉从现在比较流行的博客空间、群组、在线视频、大众点评中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手机网站发展的出路,实际上,包括中关村在线在内的网站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想来想去,手机网站可以披着web2.0的外衣,搬运web1.0的内容,这可能是一种出路,至少是很有趣的出路。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网站逐渐做好、做大。   不过,从alexa流量来看,即使豆瓣这样优秀的网站,还是距离新浪、搜狐之类门户网站很远,这也说明,“内容为王”对于中国目前互联网发展仍是不易真理。   web2.0重所谓用户互动、用户生产内容,可以搞很有趣,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会遇到流量的瓶颈。

    说到这,我反倒对手机时代网站(www.tel168.com)未来的发展方向看得清楚一些。

  • 贝内特

    贝内特 楼主 2007-09-28 12:09:21

    谢谢夸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137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