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视角代入鹤剧,可能影响对主旨的理解2发
来自:叶孤舟
看鹤剧,带入什么视角看真是太重要了。我知道很多鹤友开始代入太子,后来因为剧情虐,而天天哭。于是有人发帖说,最不虐的是皇帝视角,此后,就有很多人因为不想被虐转成了皇帝视角,分分钟变成爽剧,父子cp也因此大有人磕。虽然我不反对大家以各种的方式,欣赏鹤剧,毕竟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同人作品很是盛行的原因。但是,作为一名读过原著,也在鹤组里面被鹤剧虐到内伤,和许多爱鹤之人整夜讨论剧情人物的小鹌鹑,我还是要谈谈这个视角问题。
这部剧如果从立意讲,皇帝本身带有符号化的意义(具体可以看编剧的关于萧皇的小作文),其塑造就无需太过立体。他对太子有没有爱是无关痛痒的,无关宏旨的。因为剧的绝对主角是太子,太子对应着两条线,男女主线,和朝堂父子线。剧开头就说了,视角其实是女主视角,是女主通过自己的陪伴参与,看到太子的人生。这有点儿类似于通灵宝玉和贾宝玉的关系。那么剧中作者希望大家代入的人物就是太子,希望观众以一个权力斗争失败者的心理去经历一次巅峰人生,体会与权力无限接近时的人性挣扎,体会放弃一切回归善良的灵魂救赎。太子与皇帝的关系,无关皇帝到底有没有爱,只在于太子对皇帝的主观感受,是无爱的,是猜忌的,是抛弃的,是冷漠严苛的。而事实上父子关系恶化是基于上辈人的恩怨,小人的挑拨,阴差阳错的误解,都是故事背景和命运的底色而已。所以整部剧一切妨碍观众代入太子角色的设计都不符合剧情主旨的需要,都是对剧艺术性的戕害。不论这种戕害是出于对市场的考量,过审的要求,还是个别演员炫耀演技的需求。
感谢很多人的留言,让我觉得有必要再说几句:我不代表作者发言,但是援引作者一个观点。作者写作的初衷是因为她是读历史的,从历史的故纸堆里看到众多失败者的影子,寥寥几笔十几个字写入青史,不过一个谥号,一个罪名。所以她写了这本书,希望读者以一个失败者的视角,去看看他们生命。我没有说不能以其他视角,我只是推荐。能够代入多个角色读者,是好读者,要么他有足够的耐心观看数遍,要么他有足够的共情能力,随时切换视角。我不否认世界上就是有天才的存在,有更执着爱鹤的人一遍遍的阅读。作为一个普通的剧评,我的观点只供出探者参考,供同好交流。
关于鹤剧主旨为什么重要,有关心的鹤友可以看看我发的另一个帖子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group/topic/167372671&dt_dapp=1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肉身看不见灵魂的悲剧 (姬斐)
- 许昌平是什么人 (偶然)
- 太子妃 张念之应该是赵王毒死的吧? (我爱王肥肥)
- 《鹤唳华亭》探案传奇番外之一 a quail Prepares(一个鹌鹑的... (爱思特梵·娃娃)
- 几个疑问请大神指点 (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