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战过法考,这7个坑你绝对不能踩
来自:蒋四金法考
本文来自2019蒋四金内部班学员投稿
今天分享备考经验的同学,是一名二战客观题一战主观题的法本脱产考生,学习时间大致是5个月,最终以194+118的成绩给她2019年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身为二战党的她,最想给大家分享的,其实是她的法考避坑指南,她罗列了在复习时碰到的14个雷坑并给出了应对方法,准备备考20年法考的晓伙伴可以对照一下,你有没有碰到这些雷坑呢?如果有的话,就听听她的建议,争取一战而过吧!

为了敲下这篇经验贴,这一刻,我等了两年。善始善终,那就把有关法考的一切,在这里记录作罢。
我是二战客观一战主观的法本毕业脱产考生,今年的学习时长大概是从2019年5月11日——2019年10月13日,但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是和法考交手有小一年的时间。最终以客观194+主观118通过法考。以下是成绩单:


一直以来都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学习方式,众所周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于自身的学习情况并不断反思改进比囫囵吞枣式地借鉴别人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经验贴更有效。
我曾经也为了准备考试在网上找过很多大大小小的经验贴,但大多无不以不能长期适用而放弃。这个道理就像在准备主观题的时候,有的老师主张不翻法条,有的老师则建议我们一定要把法条翻熟,但,通往罗马的路从来不是只有一条。
Anyway,无论走哪条路,路上总是磕磕绊绊,容易碰到一些大同小异的坑,而这些“坑”,是我在自己走过的这两程路里的一些反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允许求同存异,也仅仅是希望能够对接下来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这些坑,真的没必要跳!
01PART法考考研,一起准备能行吗
这是很多法本在校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当时的我也因为这个问题陷入过矛盾和困惑。高回报的背后是高风险,是否要一起准备,没有一个标准规定,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自身。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制定并完成计划的重要性。
如果你能够好好制定计划并在计划的大体框架内坚持完成里面90%的内容,才不至于后期感到慌乱,在面临两门以上科目的学习,更要学会排兵布阵,想想看,你是否有很好的规划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你要有一个强大的心态。
我当时的重心主要是放在考研上,但7、8月开始我深知自己法考可能复习不完了,糟糕的心态导致我一度放弃了关于考研方面的学习,两头兼顾对于我自身而言挺难的,而由于缺乏通过法考的信念感,使得我的法考客观题最终以177分败北,后来三个月在考研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你是否足够了解自己把控心理压力的能力。
👌报考学校的难度衡量。
总的来说法硕和法考在这两年的考试上有接近的趋势,很多法考背过的知识和老师强调的重点,在法硕上也有所体现,但毕竟是同时准备两场考试,复习时间上的压缩可能导致准备不足难拿高分。
🌈总之,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但做了决定就不要朝令夕改,耽误的是时间,浪费的是机会!
02PART没有计划,不能坚持
这里首先分析一下去年我一战客观失败的原因。去年我从3月开始复习,当时用的资料就是市面上所谓的“大厚书”,但自己效率实在太低又没什么大致规划,每天上完课后大概保持听4个左右的精讲视频课程,练题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我记得学完民刑我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5月才开始其他科目的学习工作,而到7月开始二轮冲刺时,由于期间没有再进行任何巩固,民刑的知识点早已被我抛至九霄云外,二轮连个脸熟都混不上,心态爆炸。
由于知道自己是一个做事情不太有计划,有了计划又不太能坚持的人,今年我果断报了四金的内部班,从5月11日开班开始,班主任会给我们制定一个大致每门科目学习时间的规划,跟着群里的计划走,掉队就会感到压力。
今年刑法、民法我各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这是去年的我所不敢想象的进度,而个人觉得精简的讲义和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并不比我去年花两个月时间听课看书掌握到的内容少,同时这也为后面的复习节约了一个月的时间。有了大致计划的导向作用和班级打卡的激励作用,我也一天天地坚持了下来。
🌈说这些就是想说明做一件事前一定一定要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安排,最好按照考察学科比重规划时间,它不一定得具体到每一天要做什么,但至少应该心里清楚一门学科要安排多少天的复习,每一轮学习大概需要持续多少天。
Po一个今年我的复习情况,仅供参考:

03PART沉迷听课,厌恶做题
🌈人都有畏难情绪,而提升自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咬牙去做让你觉得很难不想完成的事儿。
反思我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做题不够。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做题的人,所以当时每天的规划就是听课听课再听课,却选择性地逃避做题看错题再做题的过程,以至于第二三遍做题时身边小伙伴都说感觉题都已经做到眼熟了,可我不走心地练习到了后期也没能给我带来质上的提升。
今年我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做题的训练,逼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再加之内部班的课程必须在完成一章节的题后才能解锁,这也从客观上强迫我必须去做题,到后期的数据统计,不爱做题的我也做了8000来道题,至少这个数量令我自己很满意。
04PART真题做三遍
真题做三遍,这话一点错也没有,但光做真题,我个人认为已经不足以应付法考时代的题目。
🌈根据我本人连续两年参加客观题考试的经验,从法考时代开始,出题风格和司考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真题的参考价值其实有所降低,试卷更难更灵活,多样性、案例化考察增多,综合应用要求提高,甚至会出现一些复习课本与考题脱节的情况。
程序性和死记硬背型的旧知识减少,更多考察结合时政的法律新变革。目前来看,真题价值最高的学科,主要集中在行政和三国,而其他的学科,离不开真题,但不能忽视模拟题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不能不做模拟题呢,再以我自身举例。我去年复习到最后也没有碰过一套模拟题,练习固定时间机考也只练习了一次,其坏处就是到了考场上我完全不能适应一题一门学科的交替变化,而且这些题目都是我没有见过的陌生人,整个人显得手忙脚乱,由于没有经常固定时间电脑训练,我的卷二做到后面头晕眼花差点时间不够。
得益于今年报班,我每周至少都有一次定时练习机考的机会,到考前我大概模拟26次考试,
今年到了考场上我也已经习惯三个小时的做题时长,就像平时周末的机考一样,极大减轻了我的慌张情绪。

05PART做笔记OR不做笔记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做笔记一定要注意⚠️做笔记不等于抄书!也没有必要学一点就做一点,如果没有思考内化和整合的过程,那这本笔记就只是你的草稿纸而已。
我去年民法一轮之所以复习一个月之久,就是因为我每天花了大量时间做笔记,当时我做的还只是框架笔记,但每天也至少投入一个小时之久,最可怕的是,后期这本笔记根本没有用上😂
一是因为我字儿丑自己后期也不乐意看,二是这本笔记的大部分内容老师精粹阶段的书做的比我更好,三是笔记做完以后我也没有再行翻看,这就和草稿纸差不多了。
今年我吸取教训,没有再一章一章做笔记,而是挑选自己觉得比较难的章节,用画图、简写等方式帮助理解,而对于那些已经掌握或重要程度较低的章节,没必要犯强迫症般地再做笔记。马原还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呢。在此列举一二:


部分笔记

今年还得益于内部班的推背图,给我这个爱偷懒的人极大的帮助,比如刑诉的知识点太多太杂,做笔记对于我这种时间不太够的人来说太奢侈了,于是乎我后期就是每天看推背图回忆知识点,进度到后来已经可以达到一天或者半天一门学科的熟练程度了。
特别是在主观题复习阶段,推背图就像我的精缩版字典一样,哪里不会找哪里,一门学科复习下来也不会花费很长时间。


06PART找资源存资源
现在不管是法考还是考研,网上都有各种机构或者学生整理的资料,于是乎这给爱互联网冲浪的我们极大的理由不卸载微博,美其名曰为了找资料,可有多少次不是点开微博被五花八门的内容给吸引走呢?
好资料永远搜集不完,而最好的资料总是出自你自己。想想躺在网盘里或微博转发里的内容有多少被你宠幸过呢?Lessis more,用好手上既有的资料,一本书看两遍三遍比一门学科走马观花式地看两本三本书更管用。
07PART渴望最后过完所有知识
相信也有不少人和我去年一样,企图在客观题最后准备的几天时间里一天一门、两门学科,仿佛所有都无死角地看过了心里才有底,这其实也是强迫症的表现,当时我去考试,拖了一行李的书,但最后看的也只有几本。
今年备考我反而更加注重自身,回归到“我还差什么”之上。一定要抽出专门的时间,静下心来问自己:最后阶段我哪些地方还很薄弱,哪些地方特别重要但我还没复习好,罗列出来,攻克这些部分,比把书从头到尾翻一遍更能给你踏实感。
比如下图我在最后20天里列出来了自己每门学科掌握还不到位的地方,重点攻克这些部分,而已掌握的知识稍后,才能对老是错的题,不懂的点有所改正和提升: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浙江杭千懿律师事务所的氛围极差! (豆友6lJ9GK3nKg)
- 2024法考组队 (豆友)
- 2024法考组队 (豆友)
- 主观法律法规汇编有模版吗 (我就等着吃披萨)
- 24法考组队学习的有不啦 (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