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看过如此好的电视剧〈转〉
来自:驰星周
前前段时间连续两天看完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开始看着忒贫 后来哭了好几场。听朋友说起阿城在北大的讲座中提到的“文化”与“武化”,又随手翻了翻《八十年代访谈录》有些感慨……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北岛的这句话刻在了卓越的墓碑上。看着卓越在大雨中拖沓着脚步,举步维艰,蹒跚着、摇摇欲坠……高喊着“有我在就有阵地在!”这个悲壮的理想主义者在那个英雄已逝去的年代只能成为又一个堂基柯德。或者像卓越给百珊讲的最后一个故事里不愿长大的奥斯卡,永远抱着只铁皮鼓对抗着那个让他失望并且极其厌恶的肮脏的大人们的世界…………最后卓越倒下了……在百珊的吻中安静的睡了过去……这一场戏我哭得不轻,实在感动。不知道是否每个人的精神中都有一个奥斯卡一样的角色?我有很多时候无意识的抵抗成长,或许因为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看到卓越的死我失声痛哭了…………为那个年代的人们骄傲,因为至少那是一个理想主义可以发笑的年代,而我们这一代人,只有坐在电视前为那个时代哭泣和感慨。 我出生的那一年是公元1980年,这一年是八十年代的开始还是七十年代的完结?我不清楚,就像有的国家在2000年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而有的国家又认为2001年才是这个新纪元的开始。出生在这一年的人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处境?很多时候发现无法把自己划进70年代,但也不属于真正的80年代。处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中间有时候很尴尬。这时候,想起《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一句被重复了无数次的台词:我们一起偷过幼儿园里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人身上吐痰玩。我的童年,玩过玻璃弹珠、上过房却没揭过瓦;偷过邻居家的向日葵却没人和我一起从楼上往过路的人身上吐过痰;下河摸过鱼捞过虾,没少逮蜻蜓,没少报告老师,打沙包、跳房子,可惜那个年代的我们已经没有了反叛和自由的释放。都是小打小闹下遵纪守法循规蹈矩成长起来的一代祖国的向阳花。我的童年自由却不放肆,甚至自由都来自父母的呵护。七十年的人说:去一边排队,你们八十年代的小屁孩不懂! 而八零后却距离我更遥远,我听老摇滚,他们却听西哈;街舞,酒吧,夜店,八零后聚会?郭敬明,网游,奇幻小说……我统统落后。每天喝茶,面对八零年代靠后出生的女孩子,我总觉得我好像早已奔四,就像是孩儿他妈。不会呀,我明明也出生在八零年代。可惜,出生在头上已经被八零年代抛弃了。这样的尴尬看完了《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让我感慨了几次,原来我出生的八零年代那么精彩,只是那时我的知觉还没健全。 我喜欢那些可以让人想得起叫得出名字的年代。 下面是与《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有关的一段文字,写得经典之极。 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我们觉醒其实我们已经不再年轻,我们前途或许也不再是无限的,其实它又何曾是无限的?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得爱和被爱。 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伟大的电视剧,向叶导致敬!!!!!!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从未看过如此好的电视剧〈转〉 (驰星周)
- 看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豆友还记得剧中的经典台词吗 (驰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