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记19期《三体》
照蓝
在没有下一期活动的催促下疯狂拖更的就是我本人啦,终于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家里不敢出门的时间,来完成这一期《三体》读书会活动的回顾。这期来的人还挺多的,但基本也不是什么前面主讲,后面大家发言的环节,中间主讲在讲的时候我们也都把自己想说的说完了,读书会结束之后的聚餐,大家又聊个一下(主要就是KS和帕格对聊,我反正是插不进话去)。
以下如不特别注明,都是KS主讲的内容:
三体的故事很宏大,信息量非常多,跟传统文学不同,是那种文学造诣没有特别高的,但是在故事和想象力上都很优秀。
这本书原本连载于《科幻世界》(在此吐槽了一下书的封面),第一部获得了雨果奖(在科幻文学届,雨果奖和星云奖在美国是比较重要的奖项),主讲认为这部书的获奖和他的翻译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大部分人知道《三体》也是因为它在国外获奖之后,在国内重新流行起来。在刘慈欣的短篇里,流浪地球不是写得特别优秀的,资方可能就是想试试水,才先把这一篇改拍了电影。他的短篇都写得还不错,但他对于两性和世界的浪面描写是一种理工男般的浪漫,例如:朝闻道夕死。《三体》的英文翻译,刘宇坤,出生在兰州,据传小学移民到美国,《北京折叠》也是他翻译并获得雨果奖的。
科幻在全球都属于小众文学,在国外比较有名的是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海因莱因。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是属于那种硬科幻的,就像《三体》的第三部这种,阿西莫夫的作品就属于软科幻,一般对无力没有什么太深入的研究也都可以看。《三体》里的很多术语都是从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里借鉴过来的。在中国的科幻届,除了刘慈欣之外,比较有名的还有郝景芳、王靖康、何夕,主讲在这里推荐《人生不相见》。
在三体中,主讲根据时代大体讲了一下书中的内容,在这里我也就不赘述了,想了解可以自己去B站找点几分钟系列看一下。黑暗森林其实就是费米悖论的一个解释-1951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句问话引出的科学论题,被称为“费米悖论”。然后我们的主讲还总结了费米悖论的其他解释:
1.文明其实很早就诞生于宇宙之中:初代的宇宙文明的诞生和繁衍远远早于地球,但是在时间洪流之中依然还是消亡了。由于时间跨度过于久远,人类探索这些文明留下的迹象《火山冰下的秘密》 2.有质量的物体在宇宙中一旦达到光速,其质量和引力将无穷大,整个宇宙将会被吸引(黑洞)。一旦这样的文明出现,宇宙将会毁灭,从此开启新轮回,文明之间将没有机会见面。《宇宙蛋生》 3.德雷克方程 N=Ng*Fp*Ne*Fl*Fc*FL N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Ng银河系内恒星数量;Fp恒星有行星的比例;Ne每个太阳系中类地行星数目;Fl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Fi演化出高智生命的概率;Fc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Fl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如果其中一个因子为零,则结果为零。《一》出自《大师的盛宴》 4.宇宙中必然已经存在各种文明,但是分为高等级和低等级,之所以没有收到信息,是因为高等级文明没必要,低等级文明做不到。现实主义,《人生不想见》部分观点 5.恐怖理论:宇宙本身就是虚拟场,高等级文明创造了我们的宇宙。《致命接触》 6.终极理论:现在的宇宙已经是被更高文明规划好了的,所以无法接触。《宇宙创始新论》
最后我们又讨论了一下“熵”,我们到底在宇宙的什么地方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国学普及第二讲十三经概论 (白石)
- 读书会不做了,不需要再加微信了 (海雾)
- 最近是否有人举行读书会 (一粒不剩狗)
- 旧书漂流 (白石)
- 海鸥读书会第32期 (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