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夏尔
全国中小企业大约有四千万家,占企业比例99%,贡献了超过80%的就业,超过50%的GDP。 疫情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太低,停工停产不只是影响利润那么简单,资金被存货积压,存货周转不开,订单无法按时完成,现金流立刻就断了,这才是最大风险。 按照非典的影响看,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期大概是三个月,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根本撑不过三个月。 这次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并非经营上的问题,属于意外事件,如果因此倒下一大批,损失将是很惨重的,这还有可能会导致有人楼市断供,银行坏账上升,失业率也会上升,最终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更大的麻烦。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困难当然也有,但反而没那么大,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例如有订单也可以推迟,库存适当多一些,后面等到疫情结束也能够自行消化,最多就是损失一部分利润。 其实对于中小企业,如果能够熬过去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消费虽然是暂时低迷,但是后面等到疫情过去也会有一定的释放期,对总体影响不会太大。 例如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最大的餐饮酒店业,一季度增幅是11%,二季度受到非典影响,下滑至7.4%,三季度非典得到有效控制,增幅大幅反弹至16.9%,四季度也有14.3%。 实际上,非典对餐饮和酒店业的影响只是二季度,但是后面被压抑的消费欲望大幅反弹,弥补了二季度的消费不足,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大幅减少。 例如有出游计划的人,大部分只会因为疫情而推迟,并不会取消,等到疫情过后,该出行的还是会出行,该外出吃饭的还会继续外出吃饭。 很多需求只不过是暂时被压制,被推迟而已,并没有消失。 所以,只要受影响的行业能够熬过去这三个月就没多大事,就怕现金流断裂熬不过去,那就无法挽回了。 所以,如果这时候央行能够成立一个中小企业专项基金,帮助有流动性困难,但并非出现经营问题的中小企业提供中短期资金支持,就可以帮助很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其实也不多,2019年中小企业总利润大约是4.8万亿,不到5万亿,也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会受到疫情影响,我估计只需要成立一个1万亿左右规模的中小企业专项基金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如果一万亿不够就来两万亿,这对于央行来说其实就是一两次降准释放出来的资金量而已,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只要中小企业能够稳住,就业能够稳得住,对经济上就不会造成重大打击。 资本市场方面,港股和A50已经明显受到恐慌情绪的影响,如果A股如期开盘,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难免也会引起恐慌性杀跌。 经济上的困难,加上资本市场上的恐慌性杀跌,外面大把资金虎视眈眈等着抄底,那就是雪上加霜。 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度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却是无法预计的,如果大盘下跌10%,总市值大概会损失5万亿。 A股在开市前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例如: 1、提前降准提供流动性支持。 2、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自家股票,现在进行回购股份的公司,可以适当给予其他方面的支持。 3、对于有困难的上市公司,可以适当延长贷款偿还期限,例如延长一个季度,保证不出现集中的流动性风险。 4、推迟开盘时间,在疫情没有明显得到控制之前暂停开盘。 5、最重要的是释放出不会放任不管的信号,给市场信心。 对我个人来说,我是不慌的,A股牛市前景明确,现在最多就是中期调整,上周四我已经减了半仓,后面跌了正好买回来。 但我并不希望股市大跌,后面围绕3000点震荡问题也还不大,如果像有些人希望的那样重新跌回到2440的低点,给他们提供低位抄底的机会,那么对国内经济打击将是非常大的。现在股市和经济已经是紧密相连,持续大跌和持续暴涨对经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相对平稳向上的市场才最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现在A股在三千点上下波动还是可以接受,但如果跌破2600点,很可能会再次出现质押风险,2018年年底的危机再来一次,那么后果将会难以承受。 本篇文章只是写给茶话读者看的,我不希望扩散的范围太大,所以也不起一个惹眼的题目,本篇文章求不大范围转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合同解释顺序,合同不一致,合同矛盾,履约风险 (夏尔)
- 一句话治愈 (胡思田老燕)
- 非招标采购是否有围标串标的规定 (夏尔)
- 集团内部控制 (夏尔)
- 内部控制 (夏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