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Monica

来自:Monica
2020-01-27 21:26:5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Monica

    Monica 楼主 2020-01-27 21:27:20

    三个主题: 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 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 积极的机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 理论:积极机构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 生活的美好幸福往往代表以上三方面的和谐一致。

  • Monica

    Monica 楼主 2020-01-27 21:30:29

    孩子们(还有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希望幸福能够自然而然的降临,而不是刻意地去创造幸福。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为一些夫妻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情况: ——告诉你的丈夫你想要什么,告诉他什么会让你感觉到幸福。 ——我不想这么做。 ——为什么呢? ——如果他刻意去做的话,会让我感觉不真实。 ——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啊。 ——嗯,他应该知道。 ——为什么他应该知道? ——他就是应该啊! 爱(或者也可以说幸福)并不是“只垂青于那些幸运和强大的人”,相反,爱是一种艰苦的工作,需要进行深思熟虑和努力经营。积极心理学所描述的幸福并不是手到擒来、没有力量的幸福。我们的理想状态不是“坠入爱河”,而是“行走于爱中”——爱和幸福并不是地心引力偏向我们这一边时上天砸在我们头上的。

  • Monica

    Monica 楼主 2020-01-27 21:30:38

    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存在对情绪的不信任,可能早在亚里士多德时就已经将理性和情绪对立起来,这就意味着我们常常会忽略与情绪相关的积极的东西。 消极情绪提醒我们注意环境的危险,当我们感受到消极情绪时,我们的反应选择会变得狭窄,我们会匆忙的去躲避危险。相反积极情绪代表着安全,我们对积极情绪采取的内在反应,不是限制了我们的选择范围,而是扩大了选择的范围,积极情绪所起的进化性决定作用不是表现在当前,而是表现在未来。

  • Monica

    Monica 楼主 2020-01-27 21:30:49

    精神高度投入的活动所伴随的心理状态,被称之为酣畅感。 在这种状态里,时间对于投入其中的个体来说过得非常快,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参与的活动上,感觉本身作为社会因素的一面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精力充沛的流动的体验。 心理学家们认为,在技术和挑战达到最佳平衡的时候,酣畅感最有可能出现。也就是说酣畅代表着人与环境的统一。不需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才有可能体验到酣畅,起决定因素的是所呈现出来的挑战,以及某人的能力。压力过大或技术不够,都有可能影响这种体验的出现,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酣畅的活动所具有的挑战性也需要跟技能的改善一样要发生变化。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515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