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能转化成“仁”吗(逻辑比较自洽的修改稿)
IME
我这样定义自私,善,仁和恶: “自私”是人类为了自我生存而显现的本能。自私不是善,也不属于恶。 “善”就是人的恻隐之心,同情弱者的心态,是本能。 “仁”是让他人得益的行为效果。 “恶”是侵害他人的行为效果。 严格上不应该把善和恶相对,应该把“善”和“自私”相对,“恶”和“仁”相对。 “自私”很容易转变成“恶”的行为。最不可避免的“自私”转变成“恶”的行为实例就是男人不可抑制的要“花心”传种的遗传策略。在原始社会,这点表现的非常明显。男人总想多占有女人,多产生后代,这不可避免的造成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争执,最后变成“恶”的伤害行为。但“自私”也能转变成“仁”的行为。亚当斯密的《富国论》中谈到的那市场上“看不见的手”,就是“自私”转化成“仁”的一个典型论证。 “善”的本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转化成“仁”的行为。但偶尔善心同样带来“恶”的结果。比如塞万提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唐吉珂德,就总是好心办坏事。由善而始,由恶而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是是非非杨荫榆 杨学功 (故乡的异乡人)
- 政协委员喻权域将建议人大制定惩治汉奸言论法 (枫林灿)
- 大家都还在吗? (牧歌)
- 有谁知道陆德明的今天? (丹意)
- 高耀洁飞往美国 (format 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