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pbl任务2及核心任务
来自:Aa. HEARTBEAT💓
任务2 肖舒予
《现实与浪漫》
在李白与杜甫的诗词差异中,显而易见的便是两人使用的意象不同,两人寄予意象的感情自然也存在着差别和共同之处。下面便来逐一分析一下李杜诗歌的意象对比。
众所周知,李白最常用的意象便是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句抒发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象征着李白的孤独与失意之感;“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句抒发了边疆战士思乡、思亲之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便引发了李白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而杜甫最为经典的意象即为孤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体现出他的漂泊无依;“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体现了杜甫国家现状的忧愁苦闷之心;“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句表达了杜甫的渺小寂寞的现状。
除此之外,两人还使用过相同的意象——流水。流水在古人眼中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常常用流水来表达自己对于时光的人生感悟。李白与杜甫作为浪漫主义和写实派的代表,自然对流水的见解有所不同。《登岳阳楼》中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达了杜甫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而《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李白对于时光流逝秉承着“及时行乐”的观念。由此可见,李白有着超脱求仙的人生理念,而杜甫更着重于现实的刻画,往往寄托着悲壮深沉的情感。
总而言之,两者在文学上有着极大的思想差异,李白为“道家色彩”,而杜甫秉承着儒家的“仁政思想”。两者各有千秋,却都为后世留下无可替代的深远影响。
核心任务 肖舒予
诗仙李白——浪迹天涯的一生
李白一出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他五岁时,便可以背诵启蒙诗:“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他们家开了一间大公司,主营长江沿线水陆物流和贸易。李白的小弟负责三峡分公司,长江出三峡到重庆,往上都是崇山峻岭水流湍急,基本上没物流什么事;李白的大哥负责九江分公司,九江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重要的渡口。守住了这两个地方,在物流主要靠水运的古代,李白他们家想没钱都难。
李白,没有帮着打理家里的生意,而是在街上混。李白确实有在街上混的资本:他的剑术水平很高,唐朝第一剑术高手裴旻是他师父。
常在街上混,哪有不出事的。终于有一天,李白仗剑伤人吃了官司,他家里一面出钱摆平,一面为了防止再生事端,把李白送到戴天山的庙里。
李白不仅聪明,他的运气也不错。戴天山上有一个大佬叫做赵蕤,是个纵横家,祖上是文翁的嫡传弟子,琴棋诗画、医术占卜、田园农桑、换灯泡修水管,什么都精通。大约是李白爸爸的缘故吧,赵蕤收了李白为徒。
李白受赵蕤的影响很深。赵蕤的《长短经》,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想着要建功立业, 喜谈王霸之道的原因,可能就是受到了这部书的影响。
后来,开元十三年,李白开始了他浪迹天涯的生活。李白没有想到在江陵会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 他居然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天台道士司马帧不仅学得一整套的道家法术, 而且写得一手好篆, 诗也飘逸如仙。玄宗对其非常尊敬, 曾将他召至内殿, 请教经法, 还为他造了阳台观, 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随其学道。
李白能见到这个备受恩宠的道士, 自然十分开心, 还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器宇轩昂, 资质不凡, 司马祯一见己十分欣赏, 及至看了他的诗文, 更是惊叹不已, 称赞其“有仙风道骨, 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后来到了长安。他结识了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
从24岁到26岁,李白一直行走江湖,这绝不是一般唐朝人可以做到的。
27岁那年,孟浩然给他推荐了一个女朋友,前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李白生平的第一个妻子。可惜这时许圉师已经死了四十年了,不能帮助李白什么。顺便一说,那一年,朝廷在民间选官,希望见一些被埋没的民间人才,李白的岳祖父如果活的,可以帮他。
成家后,李白又行走天涯。许圉师的孙女给李白生下了孩子,这家家境富裕,而和李白也可能是纯粹的互相依靠的关系,李白不喜欢这家吧?反正他没有养家,又继续出行。一直走到30岁,李白做官的想法愈来愈严重。做官比家庭重要多了,他想。
开元十八年,在安陆多次谒见裴长史,没有结果;来长安谒见宰相张说,也是没有结果。多次的谒见于各大王公大臣,多次没有任何结果。
过了一年,到李白31岁的时候,他放弃了,长安的巨大花销使他潦倒长安,不得不去。到了河南,爬了嵩山,居住在朋友家里,无忧无虑,把酒唱歌,世俗的压力迫使李白有了归隐的冲动。
这倒不是李白人生故事的结束。三年后,在35岁那年,玄宗狩猎,李白西游,命运交错,李白献上了《大猎赋》,受到玄宗赏识。又进长安,认识了玉真公主,见到了贺知章。贺知章叫他谪仙人,说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偷渡凡尘。
38岁那年,李白的妻子去世了,对,就是宰相的孙女,在李白的生平列事中几可忽略的妻子,给他生了一儿一女的妻子,撒手人寰。结婚,对李白的一生是否是个错误?他这种人本不应该结婚,辜负了妻子的爱,冷淡了妻子的情。他得到了经费与人脉,却有污于他的仙风道骨。这一年,李白又回家了。
一年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但分手了,因为她看不起李白。
42岁那年,李白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赏识。贺知章与玉真公主对李白赞不绝口,献上李白的诗篇名作给玄宗观赏。李白被召进京,出于崇拜,玄宗甚至亲手调羹给李白喝。而李白平生游走四海五湖,见到了世间疾苦,告诉了玄宗自己的见解,也让玄宗更加尊重李白。然后玄宗出行宴请,郊游玩乐,都带着李白,虽然只是写诗。
李白不喜欢御用文人的生活。他说“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流传千古的诗句。而他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的做法也引起了权臣的不满,最后离开朝廷,飘飘而去,留下了遗憾与不舍,还有对朝廷的愤怒。
后来,李白离开长安,到了洛阳,和杜甫第一次相见。李白比杜甫大11岁,誉满天下,但没有在杜甫面前骄纵。他赏识杜甫,喜欢杜甫。两人相见恨晚,在洛阳饮酒称豪,并约定秋天的时候去开封会面。秋天,两人如约而至,寻仙防古,又认识了诗人高适。三人酒饮达旦,率性天真。
第二年,李白和杜甫第三次会面,也就是最后一次会面在山东,据说也有高适,他们去找了李白年轻时认识的书法家李邕李北海。冬天,李白和杜、高分手后,遇到了他的第三个老婆,在史书上都没有留下名字的老婆。李白身上带的大批金银,便在山东安居,购买了大批田产,和这个妻子在这里生活,还生下了一个孩子。五年后,这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女人。
该女子去世后,李白碰见了他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和宗氏一道南奔跑路,后玄宗入蜀,李白便到庐山隐居。
李白又恢复到了他以前的生活,这会可能有宗氏的陪伴。生活虽然窘迫,但他依旧活的有滋有味。62岁那年,与世长辞。
《旧唐书》对李白的死,只记载了一句话:“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