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集 | 随感 受国之垢,为社稷主(多图)
萧定梁
这四集看的真是,悲喜交集。睡了一觉,从情绪中解脱了,尽可能平和的写个随感吧。

之前我以为文昔发现5岁内的马,是发现了中书令的纰漏,抓住这个纰漏,太子便有机会一举端了中书令。上来就给我一巴掌,就我这智商,在剧中活不过三集。


陆英为什么没有认出文昔,因为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文昔身上,彼时他心神不宁,情绪悲愤,双眼凝望着太子殿下,欲说还休。文昔是女扮男装,太子称她为内臣,想来在那种氛围之下,满腹心事的陆英也不会去关注一个内臣吧。
但是还是要说一句,这种拍摄手法很容易让观众误会,不佳。

在太子萧定权的心里是军民为重,在太子妃的心里是亲人为先。各自的成长轨迹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认知也不同。虽说身为太子妃,就应该有这个位置的觉悟,但是成为太子妃非张念之所愿,思想觉悟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形成的。她是个可怜人,萧定权能早早即位压制住她父亲还好,否则经过的风波越多,二人之间越容易不和,以太子妃的性格,即便不被人害,也会抑郁而终。

当太子说的军民百姓,杜侍郎的眼皮子跳动了一下,可见这人的良心还没有被泯灭。

受国之垢,为社稷主。受国不祥,为天下王。
可是上下五千年,有几个君主能做到这八个字。

二人交谈,话有真有假,情也有真有假,太子还是在利用文昔,观察文昔。文昔帮过他,但这不是明知她是奸细还要去信任她的理由,谁知道这后面是不是万劫不复。

四平八稳的礼部尚书何道然,不能指望这样的人为国家做多少贡献,更做不到保家卫国力挽狂澜,但如果是在歌舞升平的太平年代,有这样的人循规蹈矩不偏不向的按制度办事,也是不错的。

太子请继续发挥你的演技,是导演让你这么做的吧,别听导演的,下回别那么投入,冰块脸就行了,臣工们也一样摸不透。

关键时刻,杜侍郎没有做出错误决定,这是他的道德和良知给的他机会。

太子在狱中会见陆英,在路上和陆文昔交谈,所提及的始终只有休沐军士,他始终防备着杜侍郎和陆文昔。虽然是陆文昔给他出的主意,但是焉知会不会是个圈套呢。



三人高光时刻,舍不得中书令,没你在,太子和他爹之间更虐心。


你们二位别谈恋爱了,合手打怪吧,荡气回肠,最佳拍档。

中书令主动供出安平伯,那中书令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就没人审审中书令呢?
PS:我这里想了半天,可能是太子故意的,放中书令在外面,中书令必然要有动作,这样好见机行事,获得可以一锤定音的人证物证。如果把中书令也抓了,安平伯和中书令两个老狐狸拒不认罪,拖时间长了易生变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句台词是不是wuli阿宝口误?? (Bauhaus)
- 又一个“跑路”的编剧吗? (叶孤舟)
- #鹤唳华亭# 登陆江苏卫视,今日23点18分开播,六年一瞬,无需... (糖醋排骨)
- 鹤唳华亭上星江苏卫视 (🧚)
- 编剧有写过顾后小传? (你呀你呀白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