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让软实力助你成功

呜哇呜哇

呜哇呜哇
2010-11-19 14:27:3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呜哇呜哇

    呜哇呜哇 楼主 2010-11-19 14:29:23

    1 留级在小学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满6岁时,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二小读书。那时年龄小,不懂事,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整天就想着和小伙伴们能再多玩会儿。上课的时候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操场,抱怨时钟老和我作对,上课时间走得奇慢,一到下课却飞快运转。几乎每节课都要靠想象下课后怎么在操场欢跳才能熬过。好在我幸运地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当其他家长从小学一年级就狠抓孩子功课,为孩子写错一个字、算错一道题而严厉批评孩子时,父亲却对我说“80分左右就行了”,母亲更是对我的成绩“睁一眼闭一眼”。父母认为为几分成绩去点灯熬油不值得。那时,他们希望我能拥有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 上海锦江游乐场落成,我是第一批游客,过山车坐了一回还要坐第二回。虽然每玩一次都要去排长队,但父母乐意陪着我、看着我去“冒险”。当“肯德基”快餐刚刚登陆上海,我就有幸专门从郊区的宝山到外滩去开“洋荤”。20世纪80年代的宝山宾馆是专门供宝钢的外国专家住的,妈妈一有机会就带我进去玩。 小学二年级时,我眼睛不慎受伤,不能上课,只得在家休养。父亲就利用这段时间,带我去南京旅行。我们一起游览了中山陵、长江大桥、雨花台烈士陵园和玄武湖。游玩的时候,爸爸常对我说,好男儿就要志存高远,游走四方;妈妈也希望我能有更多机会增加见识。后来,父母还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我当时都不能领会,但是,却在很多年后对我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

  • 呜哇呜哇

    呜哇呜哇 楼主 2010-11-19 14:32:17

    爸爸妈妈还给我买了小手风琴,让我接受音乐的熏陶。可惜我当时没兴趣,坐不下来,后来没能坚持学下去,但毕竟在音乐方面,我沾了点儿边。现在想起来,还真要感谢他们。他们当时给了我体验音乐的机会,当发现我对此没有太大兴趣时,也没有强迫我继续学习下去。

      后来,月浦二小有开拓精神的校长试验性地开设了体育班。在学校的体育班里,我如鱼得水,乐此不疲,恨不得睡觉都穿着学校的运动服。但是,当时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因为过多的运动而影响功课,甚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转班或者取消体育班。我父亲知道后,在家长会上慷慨陈词:体育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格,因为没有人愿意在体育比赛中败下阵。没吃过苦将来难成才,现在孩子不缺吃穿,缺的是吃苦的机会,体育训练就是最好的锻炼吃苦的机会。体育班的体验收获,远不是课堂考试多得几分所能取代的……在他的坚持下,我在体育班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 就这样,由于我的家人当时始终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观念,不久我成了体育班的主力,并代表学校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念到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年我不到9岁,我的父母离婚了。后来我从上海转学到了成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转学时,我只有9岁,因为年龄小,光顾着玩,没有注意到父母的变化,也不太清楚转学的原因,以为就是父母工作忙不过来,才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转学时,我参加了当地学校的入学考试,成绩不好,结果被迫降低一个年级,又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好在我那时候年纪小(本来我上学就早),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降一级也和班上同学差不多大。爷爷、奶奶特别体贴我,不愿意打击我的自信心,也没有告诉我真相。我当时还以为是因为年龄原因而降了一级。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在小学留了一级。现在看来,实在要感谢爷爷、奶奶对我的爱和保护,使我当时没有受到太大伤害。 父母离婚后,父亲去了香港发展,妈妈回成都继续工作。虽然妈妈经常能来照看我,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与我的父母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一起照过一张全家福。幸好爷爷、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爱,使我始终拥有家的感觉。 从上海到成都,在转学初期,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群体。最让我不习惯的就是语言。这里从学生到老师,说话基本都带着川音,起初我简直听不懂,常常被同学们戏称为“上海老俵”,也有同学嘲笑我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但这些倒对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一来老师及时制止了他们,二来我整天想得最多的还是去外面操场跑两圈,打打球什么的,其他的事情都没太放在心上,因为我实在太喜欢体育了。

  • 呜哇呜哇

    呜哇呜哇 楼主 2010-11-22 09:34:09

    2 倒数在中学 说实话,中学生活与小学实在大不一样。到了中学,感觉学习压力一下子加大了许多。课程多、作业量大不说,考试、排名更成了家常便饭。 说到考试排名,这可不是我的光辉历史。起初排名让我感到很紧张和沮丧,因为排名靠后意味着“我不如别人”,自己没面子不说,家长会上连家长的面子也给丢尽了。有一次,妈妈参加了我的家长会。非常不幸,那次考试我考得很“砸”,综合排名在全班倒数第三,数理化基本就是倒数第一了。妈妈回来后,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打了我这个“不争气的东西”。 妈妈对我的重罚,让我当时很受伤,而且开始有自卑感,我在小小的心里暗暗抱怨上苍的不公:“天啊!为什么你把别人都生成了天才,只把我生成了庸才!” 数理化不好,学习跟不上,这是小时候对我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情,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无奈和颓丧,我很想逃离,但是不知道路在哪里?我更加迷恋操场,只有在那里奔跑欢跳,才能让我暂时忘却烦恼。我那时候总是在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在操场跑步,一门心思想在运动会上拿到好名次。即使跑得汗流浃背,我也不在乎,不管多苦多累我都甘之若饴! 但是,不管我跑得多快,似乎也跑不出“考试”这个如来佛的手心。 至今,提到“分数排名”,我还心有余悸。因为这个“排名”几乎把我原有的自信心全“排”没了。其实我也不是什么都差,只是我实在不喜欢数理化,可偏偏数理化是主课。倒霉的我,越是学校排在次要位置的课越学得好,越是排在主要位置的课偏偏学得最差。我喜欢历史和地理,认为历史和地理既有意思又有用,而且这些知识将伴我终生。如果单单按照历史、地理的成绩排名,有时候我甚至能排到全班前3名。可学校偏偏不排副科,更不要说历史、地理这类最不重要的副科。其实我的语文和英语也不错,好歹有时也可以进入班里前10名左右,可是一加上最重要的数理化,那就惨了。但我心中的主意挺大,我知道自己长大以后,肯定不会从事与数理化密切相关的专业,如搞科学研究什么的,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因为存在这种想法,我认为学习数理化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思维训练,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在学校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做练习,让我很反感。一做这些题,我就浑身难受,一心想跑到外面去奔跑、跳跃。如果我每天没有足够的运动,就好像全身的能量没有地方释放,总是感到憋屈和难受。 妈妈了解到我的想法后,觉着有道理,也能理解。可面对班里的排名、老师的期待和高考的压力,心中也很无奈。爷爷、奶奶对当时排名、一刀切的做法也同样无奈。

  • 呜哇呜哇

    呜哇呜哇 楼主 2010-11-22 09:54:05

    无奈归无奈,家人还是始终希望我在身体和心灵上都能健康成长,并具有丰富宽广的知识面,他们也不希望我被考试成绩和排名所束缚。所以,尽管我学习成绩不好,他们也没有反对我在中学一直参加校田径队。因为他们知道这个田径队对我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帮助我建立信心。我那时候是田径队的主力,在田径场上操练意志和吃苦的精神,是室内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特别是作为男生,在运动场上学习拼搏和树立必胜的信心至关重要。 我至今都感谢家人对我的宽容态度。他们爱我,更关心我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培养我正直的品格,也更注重我的全面发展。

  • 呜哇呜哇

    呜哇呜哇 楼主 2010-11-22 10:58:07

    欢迎大家前来围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144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