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广场出土汉碑后续 提到征战匈奴的官员
大隋银子(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2010年11月18日07:54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杨方毅 可能是官府立的纪功碑 出现“蜀”和“成都”字样 提到一个征战匈奴的官员 天府广场东御街人防工程施工现场,发掘出两块东汉晚期大型纪事碑,消息在考古界和市民中引起震动(详见本报昨日报道)。昨日凌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用大型机械,将两块重达数吨的古碑依次吊出洞口,并连夜运抵位于十二桥路的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院内进行拓片复制,以尽快解密碑上内容。 哪个年代刻的? 昨日上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大院内,聚集了众多考古专家。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着手制作石碑的拓片,“只有制作拓片,才能更清楚地辨别这些文字的内容。”亲自坐镇现场指挥的市博物院院长王毅解释说。 成都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块石碑一大一小,长度均在两米以上,厚度在50厘米左右,显得十分厚重。碑身正中均刻着密密麻麻的阴文,几乎没什么斑驳脱落,四周则饰以精细的纹路,使整个碑身显得十分精致美观。但可惜的是,其中大的一块,碑身左侧下部因为施工造成了破坏,一小部分字被损坏。 以“巍巍大汉”开篇,字迹端庄美观的大碑,尤其引人关注。“看这里,有一个年号,元嘉有二仲……”王毅首先发现了这个重要信息,其显然是刻碑的时间。据介绍,元嘉是汉桓帝的年号之一,元嘉二年即公元152年。在小碑的左侧,则发现了“本初元年六月下旬”的字样。本初元年也是汉桓帝年号,为公元146年。显然,小碑的年龄比大碑还要长6岁。 是谁立的? 据王毅现场清点,仅大碑朝上一面,共有文字16列,每列45字,除去空白处,共计708字,两面相加字数近1500字。“1500字的文言文,可不是一篇短文章。”王毅说。加上小碑上的文字,这两块石碑上共刻了两千多文字。作为一个纪事碑,可谓内容丰富。另外,专家还在碑上发现少许朱砂,断定为当时填充字迹的红色颜料。 王毅告诉记者,以前四川出土的汉代文物多为墓葬品,且没有墓志铭,因此很少有汉代的文字实物。据专家观察,这两块碑上的字体极为工整,且制作精美,明显是官府所立。“汉代的时候,人们一般在建庙、修建宫殿或者治理河流这些重大工程时,才会刻碑纪念。” 所记跟成都有关吗? 据现场观察,两块石碑上均数次出现“蜀”字,显然碑上所记跟成都关系极大。经专家们一阵辨认,最终在小碑左侧最后一行的下角发现“成都”二字。“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一时兴起,王毅竟当场背诵起左思的《蜀都赋》来。 另外,经对隶书十分熟悉的市博物院书画艺术院院长邓代昆现场辨读,在大碑上发现“内仁公辅外宣藩国实裴君为国宝助累锡符四世遵统命典蜀荡心无治……”字样,“裴君就指东汉的裴岑。”邓代昆解释说。据了解,裴岑是东汉时期征战匈奴和治理西域的官员,在《后汉书》中没有立传,其事迹仅见一些碑刻。 经邓代昆解读,认为小碑上所刻多为四字一句的颂辞,如“德配阳嘉,德配无极,上天顾命……”等。大碑也应为称颂辞之辞,因有“惟张君仁德冠备纪初……”等字样。但要完整解读,还需对拓片进行进一步断句辨认和分析。 刻碑当年东汉发生了什么 元嘉二年 关羽出生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 1、8岁的皇帝刘缵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 2、汉桓帝刘志登基,时年15岁,在位22年。 元嘉二年(公元152年)—— 1、汉桓帝刘志下诏,祭祀孔子依社稷春秋行礼,开始实行春、秋两祀制。 2、十月二十八日,首都洛阳三度地震。 3、三国名将关羽出生在河东解县常平里(今运城长平村)。 将成为成都博物馆新馆 镇馆之宝 有可能改写书法史 昨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门请来市博物院书画艺术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市文物鉴定委员、书画篆刻家邓代昆来到现场,对石碑进行初步验看。 “这两块石碑,完全可以作为书法范本。”邓代昆看到拓片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叹其书法艺术价值。邓代昆认为,两块石碑上的文字不是同一个人书写的,但均为隶书,又并不是现在成形的隶书,而略带篆书意味,显得十分古穆。“最重要的是,其在取法上很森严,明显是大家风范。”邓代昆认为,两块石碑均为官府所立,而书法也应出自名家之手。“但汉代书法家写字,并没有留名的习惯。”邓代昆说,两碑上书法将成为范本,无论是在书风、创新等方面,都必将在书法界引起轰动,并可能改写书法史。 成都考古界梦寐以求 “这两块石碑意义非凡,可以说是成都考古界梦寐以求的,将成为成都博物馆新馆的镇馆之宝。”王毅表示,两块石碑文字之多、书法之漂亮,在国内的汉碑中十分罕见。而且由于石碑被深埋地下,几乎没有斑驳脱落的现象,堪称完美。 由于石碑出土位置特殊,也证明早在东汉时期,天府广场一带已经是成都的重要地段。将来在旁边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博物馆新馆展出,可以说是“天公作美”。据了解,目前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逐级向国家文物局汇报情况。 更重要的内容在石碑另一面 专家赶制拓片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制作拓片十分讲究,需要数个步骤。首先要对石碑字迹进行清理,第二步则覆上在清水中泡过的宣纸,等到宣纸晾干,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上墨。上墨既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多,否则会浸入石碑对文物造成破坏。上墨则需分三次进行,否则效果不佳。三次上墨后,等到晾干揭起装裱好就成了。 “这个碑最多拓两次,不能拓太多次,否则就是破坏文物了。”王毅表示。 今明翻身再拓片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场负责人谢涛介绍,这些拓片完成后,将立即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研究和辨认,并尽快向社会公布。经过专家们的观察,认为更重要的内容应该在石碑的另一面。在今明两天,该研究所将再次调来吊车对两块石碑“翻身”,并再行制作拓片。“我们还将做两个大的推车,把石碑放在推车上。”王毅说,为了研究时搬运方便,研究所方面将专门制作两个可以推动的木架车。 ○相关链接 成都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成都市博物馆现收藏各类文物两万余件,形成了上至远古石器时代,下迄民国时期,能称得上镇馆之宝的重要文物有—— 战国船棺、汉代画像砖、东汉说书俑、西周羊头钮青铜、战国蚕纹铜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诸葛村村民自发保护:“我们迟早要把八卦拆掉” (wangys)
- 首部大型古旧地图集发布 含南宋至民国800余幅 (大隋银子)
- 游走法国 28个值得一去的巴黎博物馆 (大隋银子)
- 广州美院版画毕业 买画手绘 版画插画墙绘图案海报合作的联系... (余守恒)
- Danmay的长毛怪兽---让它温暖一整个动态 (Fire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