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之女鬼杀人事件,核心诡计解析,国产本格推理剧,满满的童年阴影(上)
绍小西
一些写在前面的话
我知道少包的核心诡计是借鉴(抄袭)的,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少包是我的本格推理启蒙,也依然是目前我最喜欢的国产推理电视剧。
在我的儿提时代,《少年包青天》可谓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电视剧,尤其是那诡异阴森的配乐响起时,一身的鸡皮疙瘩竖起,不经意的回头看身后是否有人。从小我就对解密猜谜类的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的本格推理启蒙作品。后来我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到了诸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占星术魔法杀人》、《柯南》等作品,才得知《少年包青天》中大量的核心诡计都是借鉴了这些作品,原本我想做一期少包中的核心诡计都是出自哪里。但是当我重温这部经典作品时,原本想戏谑的吐槽一番,却发现不该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这部近20前的作品,在那个国产推理作品开荒的年代,剧组用有限的资源、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制作出了这部贴合国情,以古装武侠为背景的本格推理电视剧,虽有些许漏洞,抄袭的嫌疑,然瑕不掩瑜,可以算是一部佳作。
因此我将以小说的形式,用我拙劣的文笔,向各位展现第一个故事《少年包青天之女鬼杀人事件》(原作将第一个故事起作:名扬天下)。您也可以直接跳至结尾,将有我对本篇核心诡计的总结。
登场人物

原创插图
包拯:庐州人士,为人正直且天资聪颖,一心追求着真相的他,年少轻狂不畏豪权。
公孙策:庐州府尹之子,包拯的同窗,亦是庐州当地的有名才子,名声才气略逊于包拯,一直为之苦恼。
凌楚楚:来历不明的女孩,性格活泼开朗,却有些小任性。
包大娘:包拯之母,独自抚养包拯,是一名大夫,在剧中充当法医的角色。
公孙真:公孙策的父亲,庐州府的府尹,为人胆小怕事。
沈良:庐州城内的刀头(类似于警察),与包拯私交甚好。
小艾:自小是孤儿,据说有狼人的血统(类似于狂犬病),被当地人所排挤,与沈良情投意合。
高丽太子:高丽国的太子,此次来宋朝和亲,路过庐州城休息整顿,为人嚣张跋扈,好女色。
高丽七皇子:随太子前来宋朝,好女色。
高丽郡主:随太子前来宋朝,与太子似乎不和。
朴将军:护卫高丽王室前来宋朝。
崔尚书:随行前来宋朝,似乎与郡主有不可告人的关系。
01
话说北宋年间的庐州城呐,那可真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庐州有一聪明机智,却生就一副黑黝面容的青年,此人名曰包拯,他屡破奇案,为人伸冤,赢得众口称赞。包拯有一同窗好友,乃府尹之子公孙策,公孙策智慧过人,自视甚高,与拯堪称一时瑜亮,然每次查案,皆败于包拯手下,令策又妒又恨。拯母亲沈氏,为一名大夫,开设了青天药庐,悬壶济世,闲时替官府作验尸工作,包拯之一切医理知识,皆传自沈氏,这对日后的查案工作有莫大帮助。
庐州城内,街边的一座酒楼里,不时的往外传出喧闹声。循声而去,原来是庐州有名的才子公孙策正在舌战群儒,只见三个衣冠楚楚的书生,和他相对而坐,周围看热闹的更是把他们围的水泄不通。
“素问公孙公子棋艺精湛,我今日就以梅花易数里的珍珑棋局来向你请教啊!”
“我要请教你对联!”
“我来跟公子猜几个谜语!”
待三人说罢,公孙策微微笑道:“既然三位公子如此赏脸,我公孙策就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这四人就这么比划起来了,公孙策一边对弈,一边和另两人应答如流。
“我的上联是:假山真鹿走。”出对子的公子哥说道。
“死水活鱼游。”公孙策道。
“什么鱼不能吃?”另一人又问。
“木鱼。”公孙策一脸轻松的笑着。
“再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出对子的公子哥又说道。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公孙策随意的答着,顺手下了一子。
“什么鱼不能死?”另一人又问道。
“生鱼,死了也叫生鱼。”公孙策说罢又下一子,道:“叫吃”。
这时围观的群众中吆喝声、起哄声此起彼伏,大家对公孙策三步就破了珍珑棋局大为惊叹。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漏口,一点累累大如豆。掩却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当年面目君知否?”猜谜的公子哥拿出一幅书法作品,得意地问道:“公孙策啊,我家上下136人,除了看过家谱的,从没有人才出来过,所以呐,你猜不出来也没关系哈”。
只见公孙策稍加思索,笑道:“六字下面加一横,再加一个十字,就是辛字;杏字上去横,下去口,就是一个未字,半个床字加大字再加一点,就是状元的状字;完字挂冠就是元宵的元字;嘛,原来你太祖爷就是辛未年的状元,呀,恭喜恭喜。”
等到公孙策这么一说完,不仅众人又是一阵惊叹,就连来找公孙策比划的那几个公子哥也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接连夸起了彩虹屁。
公孙策沉浸在众人的夸赞中,小脸微红。可是还没等他享受片刻,就有人大喊道:“稀奇事啊,外面有人在当街审问猪。”于是,看热闹的围观群众便一溜烟的都跑到大街上了。 画面转到大街上。
又是一群人围的水泄不通。原来是一位卖烧饼的老伯和一位溜猪的大爷起了争执。卖烧饼的老伯指责溜猪的大爷偷了他的铜钱,溜猪的大爷辩解他只是路过而已,反过来指责卖烧饼的大爷血口喷人。
就在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时,人群中钻出一个黑头(不是光头),围观的众人道:你谁呀。 只见那黑头书生就是包拯,只见他微微一笑,并未理会众人,径直走到溜猪的大爷前,道:“在下看你相貌堂堂,怎么会是小偷呢。”
溜猪的大爷一听,乐的连忙竖起大拇指,夸赞道:“那当然啦。”
包拯眉头一皱,又道:“可是那老伯的钱也确实丢了呀,所以我怀疑是这头猪偷得。”
于是,在众人的起哄中,包拯当街审问起了这头配种大肥猪。只见他一板一眼地和猪对质着。
“你这头大肥猪,我在审问你呢,为何还不下跪啊,真是胆大包天。”黑头书生怒道。
猪没搭理他。
接着包拯又指责猪,说道什么“放肆”,什么“冥顽不化”,“什么再不招就打你三十大板”之类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大街上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时包拯将耳朵贴在猪头上,不时点点头,似乎在和猪对话。之后他站起身来,向大伙说道:“各位乡亲父老(吃瓜群众),配种猪已经全招了,但是它上有高堂,下有儿孙满堂,今日行窃,实属无奈。若各位看官想知赃物在哪里,只要每人行行好,捐出一文钱来,能让它入狱之后家人有所保障,它就告知大家。”
包拯说完,找来一个盛水的铜盆,便像观众讨要起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也当他只是个街头艺人,何况一文钱也不值钱,便有不少人向盆中扔了一枚铜钱。等到他来到溜猪的大爷面前时,对方却犹豫了一下,包拯笑道:“大爷,难道您不想洗脱罪名了?”那人无奈,只好往铜盆中扔了一枚铜钱。
包拯瞥了一眼水中冒出的油花,心有成竹的向大伙说道:“案犯配种猪说了,赃款就在溜猪的大爷手里。”
溜猪大爷一听,本能的驳斥他:“呵呵,难道猪也会说话?!”话音落毕,围观的那些人也应声着,那大爷更是抬头挺胸了。
包拯不紧不慢的向大家解释道:“这位卖烧饼的老伯因为每天都在卖葱油烧饼,所以只有他的钱才会冒出油花,而刚才各位放入盆中的钱,只有这位溜猪大爷的冒出油花来。所以凶手就是你---溜猪大爷!”
围观群众听罢他的推理,连连叫好。卖烧饼老伯更是赞叹不已,问起眼前这位黑头少年大名来。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包拯是也。”说完摸了摸额头的月型胎记。
这时包拯走到公孙策身前,原来他也来看包拯破案来了。两人站在一起,就是华丽丽的对比。一个是肤白貌美、身着华衣的阳春白雪公孙策;一个是黑头黑脑、粗布衣裳的下里巴人包黑炭。公孙策对这个总是抢自己风头的包拯自是没什么好感,讥笑他的破案手法难登大雅之堂,包拯却对基友的吐槽满不在乎。 (小西有话说:上述文字还原了原作对于包拯和公孙策二人的形象描写,虽然只是两个片段,却也篇幅不少,如果按照这种节奏来,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写完,到时候真的成推理小说啦,后续我将跳过无关剧情,直入主题。如果读者更喜欢这种接近小说形式的篇幅,可以提议我会继续。)

02
百鬼竹林,是庐州城外的一处荒地,人迹罕至,常年云雾缭绕。据说此处闹鬼,每每夜半时就会有女鬼作祟,整个庐州城的人都谈之色变。
一名叫小艾的女子在此处祭奠先人,因为只有此处的土地没有主人,身为孤儿的她身无分文。在父母的墓碑前,小艾向其倾诉自己近日来的遭遇,并吐露遇到一位教他写字的好心人。等到她摆好贡品,刚撒好纸钱的片刻钟,忽然狂风四起,阵阵阴风吹起洒落在地上的纸钱,霎时漫天纸钱乱舞,伴随着没有节奏感的树叶声,让人不寒而栗。小艾毕竟是个女孩子,思忖着难道百鬼竹林真的有女鬼!心下害怕便逃离了现场。 青天药庐内。沈良闲来无事,拿起随身携带的佩剑耍了起来。这时包拯走出来,对沈良道:“沈大哥好功夫啊。”
沈良是个相对木讷的男子,见包拯夸奖自己怪不好意思的,顺势问道包拯是否要学。包拯自知不是练舞的料,敷衍几句后二人谈及到现在宋朝的边境问题,西北的辽国一直虎视眈眈,东北又与高丽有边境纠纷,沈良感叹之余,对包拯说道他日若考取功名,一定要做个好官,为大宋国做好事。
03
这日,庐州城全城戒严,城中百姓纷纷走至路边迎驾,原来是高丽的迎亲使节进京路过庐州城,准备休憩几日再出发。为首的是高丽朴大将军,身旁是高丽大臣崔尚书,后面轿子坐着的,想必是高丽太子、七王子、郡主等达官贵人,在他们后面又跟着一群宫女、吹奏礼乐的工匠以及高丽士兵。道路两旁由宋国的士兵维持秩序,大约5米就有一人站岗,好一派官威。
就在人们看热闹之际,突然从街边一座大楼里窜出几名黑衣刺客,这些刺客显然是练家子,功夫了得,双方人马见招拆招(此处省略)。
在危急中,恰巧在场的包拯救了高丽太子一命。故而这个飞扬跋扈的高丽太子对包拯是另眼相看,而对于高丽朴将军和庐州府尹公孙真等人,自是大发雷霆 。包拯也作为一个平面老百姓,被请到了太子下榻的行宫之中。
行宫之中,太子依然火冒三丈,先是斥责起府尹招待不周,竟然有刺客想要暗算他。接着又将怒火转向高丽第一高手---崔尚书,这时高丽郡主见状,解释道:“崔卿家当时正在保护哀家。”
“那是当然,郡主的命当然比我这个小王金贵!”太子一听,讥讽道。
一番不悦的对话后,高丽太子对公孙真下命令,必须在三日内抓到行凶的刺客,否则人头落地。
公孙真讪讪的笑道,一定一定。

04
公孙策家中,包拯、公孙策、沈良以及另一名捕头四人在讨论刺客究竟是谁。
“行凶的暗器上涂有剧毒,说明对方是一定要至高丽太子于死地,那么究竟是谁要太子死呢?”包拯道。
“朝中有主和、主战两大派,前者主张与高丽联姻共同抗辽,后者主张杀高丽威风敬辽国。如果高丽太子出事,得利的就是主战派。”公孙策道。
“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辽国的刺客,意在破坏大宋与高丽联合。”沈良补充道。
“够了够了,我不管是哪种阴谋论,现在最要紧的是抓到刺客!”一旁的府尹大人听的不耐烦道。
捕头和刀头二位听到府尹如此说道,便立马退下,开始全城搜查。
05
庐州城内,因为全城都在搜查刺客一事,因此人心惶惶,街上的士兵明显比往日多,盘查的也更加仔细。 突然一位女姑娘的玩闹声引起了包拯、沈良二人的注意,只见她身着乞丐服装,头顶一破草帽,在那戏弄搜查的士兵。沈良见状,一招便制止了小乞丐。这时包拯笑道,沈大哥不必,这位小乞丐就是上午行刺时帮助他的那人。沈良一听,便放了小乞丐。对方却不领包拯的情,朝他略略略的做了个鬼脸,一跑一跳的逃走了。
二人相视一笑,无奈。抬头忽然看到城中一行动诡异的中年男子,便上去盘问。对方自称算命先生,并拿出了通关文牒。沈良依旧满腹狐疑。
06
是夜,太子在府上宴请宾客,除了高丽使团,庐州府衙内的主要人物也被邀请过来。先是两方文试,包拯等人轻松应付了过去。接着又是武试。
大宋派出的是刀头沈良,高丽太子却故意使绊,没有派出本国的朴将军,而让文官崔光浩迎战。
“大家点到为止哈,”一旁的公孙真打圆场道:“崔尚书,你的兵器呢?”
“我从不带什么兵器,就以刀代剑吧。”只听崔光浩愠色道。
双方大战了三百回合后(省略),崔光浩的刀在二人打斗中不慎飞向太子处,差点命中。太子固然暴跳如雷,于是晚宴不欢而散。
07
第二日白天,包拯与沈良二人在郊外散步,讨论昨晚发生的事,二人对昨晚崔光浩的行为很是不解,又想起行刺之时崔光浩守在郡主轿前寸步不离,对他的怀疑更是加深了。之后又讨论起昨日遇见的算命先生,也是非常可疑。
就在二人讨论的入迷时,耳畔传来孩童的讥笑声。原来是一群黄毛小儿在嘲笑一位女子,便是开头所提的那位小艾。沈良制止了那群扔石子的小屁孩,将小艾带到了包大娘的青天药庐,所幸她只是受了些轻伤。 这时小艾向众人透漏,她的目前曾被郊狼咬伤过,不久便得了狂犬病,发病过程中还咬死了她的父亲,于是小艾便成了孤儿。而小艾本人也成为众人口中的狼女。(小西有话说:这里剧组只是将小艾设定成一个可能随时会发疯的角色,不必过多纠结,包括前文高丽太子为什么可以斩杀大宋官吏等) 沈良了解到小艾凄惨的身世后,对其动了恻隐之心。
08
庐州城外,高丽太子与一帮随从在打猎,不顾众人的反对,独自地往百鬼竹林的方向走去。恍惚间遇到了在河中洗澡的小艾,于是兽性大发,欲强暴她。小艾不从,于是跑进了一座破庙中,高丽太子也跟随着进入。小艾走投无路,大声喊叫:“夜叉娘娘,夜叉娘娘,快来救我啊!”
高丽太子不信什么女鬼,依然撕扯着小艾身上的衣物。忽而一个身影飘过,太子一惊,害怕之余拿出随身携带的佩剑,往身后看去,却发现空无一物,纳闷之余,回过身来却发现小艾消失了!
这下高丽太子慌了,拿起佩剑乱舞,这时从空中飘下一股白色粉末,原来是炉灰。幸而随从赶到,将高丽太子救回了行宫。
三番五次的意外,使他脾气更加的狂怒,从小高高在上的她,竟然被一个孤女拒绝了,于是他暗暗吩咐朴将军,将小艾偷偷的掳进行宫。

09
行宫内,面对不省人事的小艾,高丽太子正要侵犯时。屋内的蜡烛忽然吹灭,窗外闪过一道身影,高丽太子以为破庙的女鬼追来了,失声尖叫,同时拿起佩剑乱砍。门外守卫的沈良等人闻声入内,只见窗外一道身影缓缓升入空中,这时连沈良等守卫都惊得目瞪口呆。
惊魂未定的太子把公孙真等人喊过来责骂一顿,指责大宋让他住鬼屋。公孙真被臭骂一顿后,悻悻的离开了太子寝室。
大伙儿都在思忖着究竟是何人所为,耳畔传来练剑的声音,原来是崔光浩正在屋内舞剑,心想难道是比武认输了心有不甘?
忽然太子屋内又传来了更大的惊叫声,“哇啊!”
众人闻声,赶紧破门而入,映入眼前的是可怕的一幕。只见屋内桌椅横七竖八,高丽太子倒在血泊之中,满脸都是深深的划痕,已然没了气息。
10
大厅内,这起密室杀人案引得人心惶惶,尤其是死者的身份,让人无比担忧。这时闻讯而来的包拯包大娘来到行宫。
“太子是被人严重抓伤,全身上下共有四十三处伤痕,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死亡,双眼睁开,发髻散乱,双手微握,相信他死前曾跟人博都过,所以他伤口的皮肉紧缩卷起,血多而鲜,因为被人所伤,所以现场到处满布血肉,归根结底,我认为太子是被人活活抓死的。“包大娘诊断道。
“我娘验尸的时候还发现太子的指甲内有一些木屑,此外我还有屋内的家具有很多划痕,然而来仪阁是新造的啊。”包拯补充道。
众人来到包拯所指的家具前,确认了划痕的宽度与太子指甲吻合,这时又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十”字型的划痕,“十”字是太子的死亡讯息吗?
在众人检查屋内时,众人发现案发时这间屋子是密室状态。门锁从屋里反锁,四周有大量的官兵守卫,即使是高手也不可能潜入。
难道真的有女鬼?
11
因为这起密室杀人案件,包拯等人向相关人员询问起了不在场证明。

高丽郡主:案发时在房中,两名婢女可以作证。
高丽七王子:在东门的春风满月楼喝酒,酒楼中的人可以作证。
崔光浩:独自在房中练剑,沈良等人从窗外看到可以作证。
朴将军:驻扎在城外,事发后才进城。
小艾:不知所踪。
那么,究竟是谁在密室状态下杀死了高丽太子呢?难道是女鬼?
12
汴京皇宫,因为高丽太子的意外身亡,准备向大宋兴师问罪。庙堂上,庞太师和八贤王对是否要同高丽动兵,有不同的意见。庞太师主张攻打高丽,八贤王担忧辽国趁机偷袭,坚决反对。对此,仁宗不知所措。
因为事态的严重性,皇帝给了五天时间,庞太师和八贤王双方人马赶到庐州城,调查高丽太子被杀一案。
13
庐州府尹,八贤王为人清廉,刚正不阿,包拯等人自然愿意为他效劳。
“案发前,太子房内曾有一名叫小艾的女子,案发前却消隐无踪。如果能找到小艾,想必能知道当时的案发经过。”公孙策道。
于是官府加大了搜查力度,不久后在百鬼竹林中找到了昏迷不醒的小艾。
“哇啊,哇啊!”苏醒后的小艾语无伦次的大喊大叫,许久才在沈良的安慰下平静下来。
“是女鬼杀死了太子,是女鬼。”小艾恢复神智后,如此说道。
对此,众人满是狐疑。包拯下论断到,小艾是在太子死之前消失的,所以在小艾消失、到太子被杀这段时间内,肯定发生了什么,难道是像踏沙无痕一样的轻功?
包拯和沈良来到百鬼竹林继续调查小艾的秘密,这时一群孩童用弹弓袭击二人,“狼女的朋友也是狼人”。二人很是反感,吓跑了那些孩童,包拯却在想,难道小艾也是用弹弓这种方法消失的?
14
包拯等人跟踪小艾,找到了幕后的女鬼,原来是凌楚楚所为,她利用竹子的任性,用类似弹弓的原理,趁牛顿不注意的时候,假扮女鬼飞天遁地吓唬高丽太子。
然而凌楚楚和小艾二人否认了杀害高丽太子一事,虽然对那个太子很鄙视,但还不至于杀他,救出小艾后,就再次用弹弓原理逃出了来仪阁,对之后的事情并不知情。
凌楚楚是否在说谎?杀害太子的人是否另有其人?

目前我们可以得到的讯息: ①、太子死于密室,但是当时所有人都有不在场证明,除了凌楚楚和小艾以外;
②、高丽太子和崔光浩似乎不和,崔光浩一边说自己不带兵器,却又为何在房中舞剑;
③、高丽太子多次对小艾下毒手,导致凌楚楚和小艾对他都有杀人动机;
④、案发现场的死亡讯息“十”字,究竟想向我们透漏什么;
⑤、场外因素,高丽太子被杀后,引起大宋和高丽争端,背后是否和辽国有关;
由于篇幅过长,后续内容下篇发布,我将来为您一一解答凶手所使用的诡计。
下篇预告《少年包青天之女鬼杀人事件(下)》
等等,先别关,我注册了各微信公众号“推理研习社”,专注于本格推理,期待您的加入。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北京剧本杀组队 (Abby)
- 广州|周末一个人无聊~想组局玩狼人杀,有想一起的吗? (wink_ko)
- 游客真人角色扮演体验的访谈招募~ (挨骂达人)
- 剧本杀房间分租&转租!! (娱wold)
- 武汉打本的有没有,这周日马丁内斯死在惊奇馆 (独小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