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帖,《苏菲的世界》,闲聊+读书
安-远
今儿一天的会,个人幸福感上,和读一本好书真是相差太远呀。继续《苏菲的世界》。
先更正一个小误,此书是作者写给女儿15岁的生日礼物,非14岁。想想我的15岁,有的是父母的陪伴和一群小伙伴,初中的时光快乐+懵懂,似乎有点喜欢班上的一个小女生,一向嘴硬的我在一次小脾气之后第一次道歉。
此书并未注明chapter ⅠⅡⅢ…,每章分别命名。说说我喜欢的第一章《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一本书有很多让我读下去的理由,荷尔蒙满满的情节,漂亮且刚好会思考的女作者,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看过的名气…。此书让我放不下的原因是,作者对一个14岁女孩哲学思维的描写,和硬生生把一部哲学史写成了小说的技巧,让我佩服。
介绍几个我喜欢的细节。
一.故事开始于主人公Sophie和小伙伴Joanna在放学路上的讨论 -人脑就是一台先进的电脑。Sophie并不太同意,“人和一台电脑支配的机器没有什么区别吗?”(Surely a person was more than a piece of hardware?)
猜测一下作者想给的答案,大约是——人会思考。作者对哲学史的描述方式,也是:给出问题+苏菲的思考&前人的思考。
二.Sophie回到家,负责查看邮箱的她发现垃圾邮件中写给自己的一个未署名的白色信封,纸条上提出哲学三问其中之 一 “who are you?”
想想是我,如何回答呢?鉴于对一个哲学问题的尊重,应该有隆重的答案。然而给出大名之后,似乎也无言为继。乔斯坦如何描写一个14岁女孩的答案呢?
我是谁?苏菲啊,苏菲又是谁?不太清楚。如果苏菲有另外一个名字,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吗?想象一下苏菲不断的与人握手之后介绍自己叫莉莉,一切都那么不对劲,好像是在介绍另外一个人。
苏菲走到镜前,看着镜中人的眼睛说:“我是苏菲。”“你是谁?”苏菲没有收到什么回应。那么一瞬间她有些恍惚,到底是她,还是镜中人在问问题呢。苏菲指着镜中的鼻子说:“你是我”。没有回应。她又将句子颠倒一下说:“我是你”。
苏菲对自己的长相一直不太满意,杏眼、小鼻、大嘴巴、耳朵和眼睛的距离也太近,?一头直发无论如何都打扮不出任何形状。苏菲的妈妈总念叨当年难产,但是难产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长相吗?
苏菲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太奇怪了。苏菲对自己的长相没有任何发言权,这合理吗?她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却不能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she certainly hadn’t chosen herself). 她甚至并没有选择要做一个人。
三.苏菲拿着那封神秘的来信走到院子的石子路上,突然浮现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魔杖挥过,一个玩具娃娃被富于了生命。(she felt like a doll that suddenly been brought to life by the wave of a magic wand.)
好像谁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又是为什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找出图中的直女 (虞)
- 世界怎么了,想找正常人都是奢望了?… (玖)
- 用文字记录 (。)
- 礼拜一的下午为黑镜第七季第三集流泪 (Onion)
- 『夜明』簡單來說這是個御姐文 預計會很長 (閻浮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