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阅读笔记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
Requiescat(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第一章中主要讲的是:什么是心理学和心理学的几种流派。它定义的心理学是:关于个体行为及心理的科学研究。而心理学的目标有五个: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以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我觉得可以按照时间这个维度来理解: 过去:描述 现在;解释 未来:预测、控制 而总的目标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描述面临客观性的挑战 而解释又区分了秉性变量和情境变量,前者对内、后者对外。 预测可以用可证伪来理解,它也面临这个挑战。 控制特别提到了文化情境对它的态度,我很赞成,就我自己而言,更注重解释而不少控制,也很欣赏这本书自始而终都很注重跨文化因素。 接着是说心理学的历史:着重说了结构主义和机能主义,我不赞成结构主义的观点,觉得太机械了,而机能主义也不是很清楚详细,总体说来:结构主义着重心理是什么,注重严格的实验控制,而机能主义是“行为的机能和目的是什么”,不大注重实验控制,但在这我仍然有许多迷惑,不明白两者到底有那些具体区分,以及为什么要区分。 而后是七种心理学观点:如果以人为中心来组织的话,再以我发这帖的具体行为为例理解,就可以这样说: 人:人本主义: 马斯洛代表,着重价值观改变人,尽管以前看过他的书,但总结起来,到底什么是人本主义,还是迷糊。而用它来理解我发帖行为(大家可以以看帖行为来理解),就可以说是某些价值观影响我,或者这是一个自我跃升。 人内在: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代表,着重认为我们行为是内部的本能和生物驱动力(性)驱使激发。着重冲突、潜意识以及儿童经历对人的决定性影响。用它来理解我发帖行为就是我一种内在冲突必须要我这样做才能缓解。(我觉得有这倾向) 人外在:行为主义 我对这个归类有疑点,或者说对行为主义还是不能来一个总体性理解。行为主义注重环境刺激产生行为?而行为可以由刺激得到强化。用它来理解就是因为我先前有发帖行为并从大家的回应中得到一种满足,于是发帖 人属性:生物学观点 主要研究是生物化学基础,如果研究我发帖行为,可能是测量我大脑在写帖子的时候与平常时候的脑图有何不同。 时间:进化学观点 将时间拓展到几万年前,认为行为是我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于我发帖行为,会怎么解释呢? 空间:文化学观点 地理不同,空间不同,文化也不同,主要观点是文化类型对人行为的影响,如果要研究发帖行为,它可能会那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还有一种观点,是认知 问题也在这,我认同认知的观点,但却没有总体性理解,也没有区分出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差异在那?认知更注重心理过程?行为心理学注重行为过程? 在章末,还特别提到了男性在心理学中因为占优势,所以心理学带有很多男性痕迹,有意思,此外,我还听说过,心理学的被试很多都是美国大二的白人学生,:-)。 2005-12-21 22:53:44 iamsure (北京) 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区别我是这样理解的。 行为主义观点是在心理学刚刚开始发展,实验技术还较为简单的时候提出的,因为历史环境的影响,它的理论过分关注于环境对人的影响,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中,只观察人的外显行为,得出的结论也局限于刺激与外显行为的因果关系。这种观点可以说确实推动了心理学的客观化、自然科学化;同时,它也过分的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而认知心理学则从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中汲取了营养,应用了很多先进的实验研究技术,对心理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认知心理学已经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索心理的内部过程,不再局限于刺激与外显行为的因果关系,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了人的能动性。 简单来说,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行为主义先进,研究范围更广,结果也更科学,有效。行为心理学作为一个流派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目前已经没有一个心理学家还会称自己为行为主义者,但是行为主义的观点已经融入了心理学血液。而认知心理学目前已经成为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另外,认知心理学其实和行为心理学是不好放在一起比较的,因为行为心理学是统一在一种理论假设下的,而认知心理学目前还很难归纳出一种统一的理论基础;它只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研究范式的集合。 此外,我对进化学观点一直比较感兴趣,《自私的基因》和《迷米的机器》两本书也可以算是这种理论的一种衍生。这种理论可能会这样解释你的发帖行为:迷米象基因一样具有一种复制,传播自己的“本能”,你的发帖行为是因为你的迷米正在借助你来传播它自己。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如何找数据 (Requiescat)
- 论做人 (Requiescat)
- 最正面和负面的情感是什么? (Requiescat)
- 一定不是我——扎西拉姆·多多 (左小韩)
-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能力? (Requies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