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3《漫长的告白》晚场repo(4k字)
YEZZESSEZDCG(我不想被贴上什么标签)

20190503《漫长的告白》晚场repo
今天终于有机会去看了大龙的第一部话剧作品,回到家里开始慢慢地回忆然后写一下repo(剧透预警❗️)
话剧由一群排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爱情故事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复旦话剧社社员说起。
开篇可人饰演的旁白角色做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现在社会的对比,角度大概有点像是,从前慢?节奏变快了,但是有些情感,却在现在的生活里,变得越来越奢侈😔
开篇是一群话剧社的社员在讲理想,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说开去,说爱情的本质是跟命运的抗争。说是在不同的家族之间从表面上看是爱情,但实际上却不是很简单的那种爱情,这种爱情不自私,不小我,是看似是爱情但实际上是对命运的抗争。方圆这个角色是话剧排演里的朱丽叶,张志国就是罗密欧,似乎是一种隐喻,我也说不大清,反正两个人看似外表登对但是灵魂却并不契合。
张志国拜托陈中行帮助他写信,帮助他在月色下表白心迹,陈中行虽然爱着方圆,但他愿意让方圆跟张志国两个人幸福,他说那是他见过最动人的一见钟情,但也他愿意为此,终其一生。
但命运弄人,张志国发现了方圆爱的其实是陈中行的灵魂,毅然决然想要去参军赶赴前线,可却没想到陈中行却和他一起,阴差阳错地一同奔赴了战场。
战争无情,张志国终究牺牲在了战场之上,陈中行独自一人回到了方圆的身边,可却,一肚子话无处宣泄,那份爱意终究留在了漫长的岁月中。陈中行带着自己暮年虚弱的身体,来见方圆最后一面。
方圆又读出了那封在战场中陈中行决定去赴死之时交给张志国的信,她明白,她也懂这么多年让她对一份完美的爱情有向往和对于那一份罗曼蒂克的炽热爱情的憧憬的人,都是陈中行。
但是此时陈中行已经因为在体内的弹片,而时日无多,在他一步一步走上走向天堂的阶梯的时候,方圆对他喊出了一句“我爱上一个人,但我却失去了他两次”。
至此,全剧终了。(关于剧情的吐槽我放在repo最后)
其实很多年纪大的人,看了这部剧还蛮感动,那时候的人,有理想有热情,在灰暗的生活里还愿意用自己的力量来维系这一方小小的乌托邦。说句不太应景的话,这群人啊,我看着又可笑又感动。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纯粹的爱着呢,难道因为节奏太快,诱惑太多,人们心底的期盼,阈值就在无限地放大吗?
我试图去理解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觉得这个话剧还蛮感人,我也没办法忽视这部作品里面,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润色的地方。
下面说说每一个演员,说完演员吐槽一下这部剧我觉得不太可以的地方。
❤️陈中行(郑云龙)
陈中行这个角色,出场的时刻是一个用强大的外壳来把自己内心的自卑包裹起来的诗社社员。他是为一位诗社被王一苇(剧中角色)欺负的女孩子走到了话剧社为这个女孩子出头。
他拿着击剑去打王一苇的时候,大龙饰演的陈中行用大约十种比喻来自讽自己脸上的巨大无比的鼻子,荒谬的,现实的,具象的....等等各种比喻。毫不夸张的讲,这部分的词真的巨多且密,大龙拿着击剑,运动量真的非常大,但是在这样运动过程中还能把情绪传达的到位,我是真的现场佩服大龙的台词功力。
这部剧的台词一点都不口语化,很多词句晦涩难懂,但是大龙很好地消化了这部分台词的演绎。
这对大鼻子的各种比喻,恰恰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中,说明了陈中行内心在意且非常地介意这件事情,这是埋在他自己心里深深的自卑。也是对后面剧情的发展做的一个铺垫。
他到话剧社为诗社的女孩子出头,但他的内心独白里面,直白地体现了自己的心里装着的那个人,其实是方圆。当方圆提出要单独跟陈中行见面的时候,中行高兴地跳了一段舞蹈。他活得很文艺,很理想主义,但却在爱情的这件事上,显得那么真实。
大龙把这一面的陈中行演绎的也非常的到位,那种在自己喜欢女孩子面前的无措和紧张,以及发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其实喜欢的是别人的时候的那种无奈无助的感觉,这些情绪变化其实是在比较短暂的时间里面完成的转换,但是大龙处理的还算是比较的到位且准确。
陈中行站在阁楼下面的表白,虽然冠了别人的姓名,但却又真挚且热烈,夜色掩盖不了眼里的爱意,但却在最后一瞬间把别人推向了方圆的怀抱。大龙的无奈和真挚的爱,都从语气的变化里面,体现的很到位。
后来啊,陈中行奔赴了战场,他和张志国一起读方圆写给张志国的信,坐在战壕里,陈中行还点了一支烟,我看这个烟也没冒烟,应该只是道具而已。
可惜好景不长,一个艰巨的任务,差点要了他的命,他本来想要去赴死的,在那之前,他还在漫天的战火中,又一次表白了对方圆的爱意,“那是他见过最美的,一见钟情”,他把这封信塞给了志国,决心赴死,但是却被志国挡下,志国还是替他,慷慨赴死。我个人觉得这一段其实在整部剧里面在台上的演绎处理的不是特别好,最后的戏剧张力没太表达出来,当然,这可能是情节本身的问题。(个人感觉,别骂我)。
1999年,陈中行终于被体内的弹壳拖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一段的上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龙对于年迈时刻的陈中行的演绎,可以说是非常的到位了,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体态,都很好地贴切了年老时期的人物特点。
最后一幕,女主角再一次读了,那封在漫天战火里,陈中行写给方圆的信,女主角在念信,大龙饰演的陈中行,在旁边,无声的,逐字复述,这一段!一定要仔细看大龙的嘴形!结合表情,真的特别的!感人。
最后陈中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走上台阶,就像是走向天国的路。很多作品对于死亡都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大龙那样走上楼梯,让我想起了一个角色,大龙也让我,认识到了,这是死亡的分离。这就是人世间最怕的那句“阴差阳错”。
总体来讲,大龙我可以给90分,除了有一句台词口误之外,其他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有一个地方我想提出来,这应该是习惯问题,就是有一些有爆破音的念白大龙会出现改音的现象,这可能是常年演音乐剧防止唱歌喷麦的一种技术性换音,但是希望在话剧里面能够稍作调整。(这个真的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但是我希望他能在每个领域都能做到最好,大龙加油!)
❤️张志国(安一鑫)
志国是一个外表很招女孩子喜欢但是性格有些木讷的理工科的男生的形象。因为他帅气的外表吸引了女主角方圆的注意。
但是志国苦于自己没有那种浪漫的表达的天分,找到陈中行帮忙。但是在这段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他发现方圆爱的是陈中行的灵魂。
安一鑫小哥哥的演绎把志国这种木讷且真诚的形象演绎的非常到位,在奔赴战场后,更显示出了这个角色性格里面的那种又红又专的特质,无论对待任务还是朋友,他可能心中装着的更多的是大爱。
他很好,但却,不能深陷儿女情长。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性格吧大概,安一鑫小哥哥还是非常的透彻地理解了这个角色。
同样,还是最后一段慷慨赴死可以演绎的更加有戏剧张力,这个也有可能是情节本身的问题,但还是希望出现更好的演绎形式。
❤️方圆(秦子然)
女主的形象,在我的眼里,大概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希望人能够又有好看的皮囊又有有趣的灵魂。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拒绝接受世界本来的模样。
她想要这个世界活成她想要的样子,甚至觉得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情都能够按照她预想的样子发展和成型。
就像志国说的那样“她爱的只是想象中的我”。
小姐姐的演技和念白功底都很扎实,这么一个角色,真的有一点点毁在了这部剧的剧情上面。
❤️讲述者(周可人)
可人是个整个时代的旁观者,是这段爱情的讲述。
作为一个旁白,可人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他会对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作出自己的反应,包括惊讶,愤怒,喜悦,他更像是站在台上的观众。
他见证着每一个人的发展的故事的走向,他也会有希望,有想法,想着要让这个时代怎么发展。
可人的唱功一如既往的厉害,专场换情节的音乐和歌曲都由他一个人弹着钢琴独自完成。
(有个小彩蛋就是当大龙听说方圆爱的是志国一屁股坐在钢琴前面手砸在钢琴伤上面的时候,可人一个箭步飞奔上台,哈哈哈哈是怕我们绒绒把钢琴弄坏吗大兄弟。)
总体来说,可人表现我也可以给90分,他和大龙两位都是音乐剧跨界话剧,两位的表现都让我觉得非常的亮眼。
❤️魏佳(陈诚)
魏佳作为话剧社里最早认识陈中行的人,在剧中起到了一个介绍作用,在陈中行第一次出场之前是活在魏佳台词里的人。
陈诚小哥哥在台上非常可爱,有很多小动作都让我真的觉得,很优秀的话剧演员,比如说到”处女座“的时候拿jio蹭地的小动作,哎呀真的太少女了~
❤️李曼(程佩弦)
很鲜活的人物形象,作为方圆的好朋友,她们两个性格完全不同,她热情开朗,也那个时代里面也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塑造。
❤️蒋树声(傅震华)
蒋老师就是那个时代具象意义上的”思想引导者“,傅震华老师饰演的这个角色就很好地诠释了一群大学生的思维在那时是怎么样被塑造的。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可爱爱,作为话剧社的排演老师,他也很好地担任了一个造梦者,引导学生追逐纯粹爱情的形象。
❤️王一苇(海军)
他可以说是作为陈中行和话剧社中间有关联的最早的桥梁,海军小哥哥和大龙的那段击剑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彩了。
❤️歌队/黑衣人(段精梖,曾柏文,王俊中)
辛苦这三个小哥哥了,全场都在打光和打光的路上...
演员说完了,现在说一说这部剧想要吐槽的点。
1. 关于女主角的形象,上半场还是正常的,下半场最后读信,竟然有一句”我爱上一个人,却失去他两次“,我的理解是,她知道这些信是陈中行写的,但却还是跟陈志国在一起。有那么一个瞬间,我竟然不知道她爱上的到底是好看的皮囊还是有趣的灵魂。并且在志国死后,她也并没有跟陈中行在一起。我的理解是”又当又立“???个人觉得这个形象,emmm值得推敲的。
2. 打光。开场三个黑衣人站在可人小哥哥周围手持打光装置直接打光,这个操作我尚且理解,转场中间手持打光我也姑且可以理解为追光跟不上,但是,志国和方圆谈恋爱的时候,他们也在旁边打光,这....真的太像狗仔了.....魔幻操作无法理解。
3. 上下半场,差别太大,下半场剧情直线滑坡,一封信念了两遍,情绪铺垫最后变成了多余,”这是我见过最美的一见钟情“说了三四遍,就给我一种,想要升华但却把大家都变成了奇奇怪怪的人的感觉。
我大概能够理解,这部剧的主创想要传递的那份真心,但是我真心希望剧本能够多加打磨,让这漫长岁月里的告白,生死两隔的阴差阳错,更加的动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人在看80周年晚会吗? (Helena)
- 报!📣|团综都活了,我们组还不复活吗 (音符提供)
- 中国音乐剧的历史长河中 会写上阿云嘎的名字 (🌕)
- 今天有更爱王晰吗? (小七)
- 还没想好开什么楼【 ∠( ᐛ 」∠)_(我合集的合集楼) (没有不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