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格局有点让人失望,编剧难辞其咎。
黑衣宰相
这个剧的编剧好像有两个,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分工的,只是个人总感觉水准忽高忽低,就已经播出部分我本人,打个7分。
编剧有两处硬伤,我认为是没法磨平的。
一处是明成打人事件前后的改编,有点顾此失彼。
据说原著中明成打人并未造成可以到量刑的伤情,是明玉动用关系,做了假。我觉得原著中的处理,人物形象更立体,整个事件也更符合逻辑。可到了剧中,为了美化明玉,直接改成明成把明玉打成骨裂,这么改太草率了,特别的失败,原因有二:
其一,一个成年人,不管什么原因,把自己亲妹妹打成骨裂,这个人就是板上钉钉的暴力狂,没有任何洗白的理由,(强行洗白的话,就是洗白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脱!)这不符合明成的核心人设,更不利于大团圆向的走向的认同感和说服力!
其二,虽然对明玉做一定的美化,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妨碍在不毁坏其他人物人设的情况下,让故事有逻辑的推进,我觉得可以改成明成的确殴打了明玉,但造成骨裂是意外原因导致的,而这个意外刚好被下楼的大嫂看到,那么剧情推进的时候,就给整个事件带来更多的意义,明玉到底要不要让明成坐牢,考验的就不紧紧是苏家,也考验明玉自己了。顺带可以让大嫂那句,明玉也不是省油的灯,显得不那么突兀。
第二处硬伤,是大哥强行和明成解释明玉在家里的不公正遭遇的剧情。
我想说你们这么糊弄观众,自己良心不会痛吗?当观众是弱智,还是当苏家两个大宝贝儿子,从小就是瞎子?无论是现实还是剧情中,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两儿子觉得明玉这种遭遇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至少年少没反思过的时候,一定是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心安理得的,毕竟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不是自己,没有切肤之痛,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冷漠的帮凶,他们是麻木的知情者。
所以,请以后编剧的时候,走点心,多揣摩和调查清楚真实的生活。
这一处硬伤,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涉及到了格局的问题了。
苏妈厌恶明玉的理由,太low了,完全不点题。
我认为苏妈厌恶明玉的理由只能有一个,就是单纯的重男轻女。
这样处理,可以有以下几个可以升华的点:
一,苏妈自己就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但她却继续被这种腐朽的毒瘤思想所支配,再度荼毒了自己的亲生女儿,让整个事情变得更有反思和讽刺的意义!
二,其二,如此安排才能给明玉以后释怀这段恨意,以更合理的理由。(苏妈,对明玉是性别偏见,而不是没有爱。)
三,本剧最大的突破,是打破传统父母无罪论,把传统伦理中避而不谈的父母,真实存在的人性恶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进步,但这个进步还远远不够,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儿女们成年之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是编剧给出的那个理由,苏母已经构成恶意虐待,不具有普适性,也不利于大团圆导向认同感。
我认为,编剧应该在这一点上有更高的抱负和格局。
我本人是这种期望:
父母同样是有血有肉的人,有高尚也有卑劣,有功亦有过,我们要认清恶的这一面,反省恶的这一面,绝不能再度把父母养育过程中产生的罪孽,再延续到下一代,但我们还是要铭记父母的善,父母的恩,这是毋容置疑的,这样的导向才有更光大的普遍意义。
以上全是个人拙见,不喜无喷,大家和平讨论,谢谢。
ps:
最后补充一点,我觉得这个剧有点高开低走的趋势,收尾落入俗套,还没有诚意,如果是开放式结局,会更好。
想了想,苏母可能是编剧反败为胜的最后奇兵,不排除苏母后面还有压轴的剧情,因她而始,由她而终来点题……
这是编剧最后的机会,希望结局的时候,有惊喜……
这是我目前唯一的追剧理由……
……
总结一下,心平气和的想,整体剧情依然可以给7分以上,唯一最大不满,是后期转换时有点生硬,节奏转换多少有些突兀,毕竟老头作了一个季度,心理势能在摆着,一下落下来,难以接受……
就这些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朱丽为什么对名牌包包没有感觉了? (后现代狂人)
- 南方口音全被吃了吗?既然剧情设定为苏州那么请尊重地方文化。 (邪恶大鼠标啾啾)
- 我觉得打一星那帮douban的才没有生活,估计单身社畜 (phyix)
- 剧本还是偏向男的 (责)
- 苏明玉怎么成功的应该多演一点 (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