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贴】我说,你能不能不纠结( ⊙ o ⊙ )!
呢喃(解脱,不是因为谁的错…)
一直以来总是自诩自己的隐忍和自制,可是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康,你能不能不那么纠结啊,我真的快要被你搞疯了! ===== 与康的相识始于初中。因为身高差不多,入学后第一次分位子我们坐在前后位。年龄相仿的女孩子自然很快熟悉起来。慢慢的发现我们还有不少共同爱好,喜欢看三毛、金庸、红楼、喜欢唐诗、宋词,并且由于我们都有点胖,总是会受到身边几个男生的欺负。相同的爱好和相同的境遇让我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每天放学一起骑车回家,假期一起去看学校组织的爱国影片。 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同。初中的我以胖、毒舌闻名,而她的标签是火爆,爱哭。即使我们共同喜欢的《红楼梦》,我欣赏宝姐姐的落落大方,她喜爱林妹妹的楚楚动人。我们对于同一个问题总是会有相左的观点,争吵、冷战、和好是我们初中三年最常见的桥段。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的友谊还是很稳固的,并且还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几个同学语文课时偷偷的传纸条玩成语接龙,放假跑到河边捡树枝做烧烤,自习室模仿着对对联。 初中三年就这么没心没肺的度过了。之后的高中我去了别的学校读书,离家远,开始了住校生活,他们几个还在以前的中学,只不过分在了不同的班级。高中生活总是被各种学习、试卷挤得满满的,我每个月只能休息一天,回一次家。联系开始变得少了,但是由于嫂子是他们的高中老师,对于他们的情况,我也会略有耳闻。我们开始偶尔通信,聊聊枯燥的学习,聊聊高中的同学,聊聊理想的大学。 大学我们就离得更远了,但是偶尔会书信联络,每个假期都会出来见见面,聊聊天。总觉得这么多年,我们的距离还是没有边远。 大四考研失败,毕业回家,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小城里就业的机会不多,而我们也都不是有背景有后台的人家,现实的压力把我们都变成了“考碗族”。我开始一面工作,一面考公务员,康从师范院校出来,开始努力考老师。然而“考碗”的道路非常崎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为了毕业后我们的常态。我们相互打气,相互安慰,相互激励。也许是出于对教师职位的执着,也许是由于她自身的性格,康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极端。 第一年教师考试失利,康的情绪极度不稳定,大哭大闹,开始喊自杀。七月的烈日下,我和萍骑着自行车陪她沿着河边散心,生怕一个不注意她会跳到河里。直到萍和她决定一起合办学屋,开始创业。 创业总是很难的,我看着她们白手起家,从一个孩子开始,慢慢的发展到八、九个孩子。从开始东拼西凑交房租,买各种设备,到开始盈利,一点一点赚钱。说实话,我很佩服她们的勇气和毅力,让我每天面对八、九个一年级的孩子,这个哭、那个闹的,我真的是受不了。但她们做得很好,开始受到家长的认可,有的家长还把亲戚的孩子也介绍过来。 第一学期结束,学屋的名声打响了,她们却闹掰了。究竟孰是孰非,我不是当事人,我不明白,也无法评论。康和她嫂子接手了学屋,萍回家专心准备第二次的教师考试。康也是,教师至于她,更像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她不止一次的说,她从小就希望能够当高中老师,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三观。然而,她的理想却更像是她的执念,她开始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一看书就头晕、想吐,不看书就满心内疚。我,不知怎的,就成了她的神父,隔三差五的就收到她打电话过来忏悔。 这没有关系,好朋友本来就是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的,可是“神父”的工作开始升级。作为一名中文系的毕业生,康拥有着典型的诗人气质,用我的话就是“没有林黛玉的命,却有林黛玉的病”。下雨了她会忧郁,刮风了她会惆怅,春去了她会失落,花谢了她会感伤,然后我就会在下雨、刮风的时候接到她的电话,听她抒发感怀。 其实这也没什么,只不过作为她口里冷血的我,总是在她感怀的时候大煞风景。然后,某天,我接到了她的投诉。她打电话来控诉我不关心她,还说我从来都封闭内心,不让她走进,不让她了解,什么事情都自己扛。这个罪名搞得我一头雾水,如果我不关心她,我会花时间听她抒发忧郁?会在她失落的时候给她鼓励?再说我的心又不是游乐园,为什么要大开其门,欢迎大家来访?我一直都相信,好消息要和大家分享,坏心情要自己调节,不能成为周围情绪的污染者。如果我遇到点事情就到处相别人控诉,那和祥林嫂有什么分别? 我们这里对于教师考试有个特殊的规定,只允许毕业两年未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参加考试,今年的考试就成了康最后一次进入公办教师行列的机会。从4月份开始,她的情绪开始不稳定,而我从一个听取告解的“神父”开始转变成为一个预测考试时间的“神棍”。从4月到8月,4个月的等待熬白了少年头,也把我这个不相关的人煎熬的心力交瘁。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心理互助交流群 (小明de明)
- 公益免费心理咨询三次 (JJ)
- 公益招募心理咨询来访者(近半年有效) (知晓心理茶社)
- 公益心理咨询招募来访者(长期有效) (八月)
- 计划在广州创建公益性的青年疗愈空间,问下大家的看法 (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