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向前
晃贰(惟精惟一)
《长征》观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在未来的人生 道路上,发扬和继承红军精神,坚定信念,不断进取,向目标奋进!今天,我观看了大型纪实电影《长征》,长征的信念让我从中悟到许多。 《我的长征》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影片中的优秀力作。影片一改以往革命历史影片的传统视觉,通过一个小战士的命运来展现长征这个伟大的东方神话,引 起观众的强烈共鸣。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 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人类物质与精神的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和急流险滩的路途上? 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亲人的离失、肉体与大自然的搏斗,我觉得非常震撼,至今我还沉浸在影片中。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好片子。导演把我们拉回那个年代,看那 个年代的人怎样在领袖的指挥下去跋涉、去寻找光明。一个镜头让我很感动,战士们举着枪往前跑的时候,有一排绿绿的草,小孩子坐在那里在想,我们要往哪里走,感觉到无助 ,但是他们心中是充满希望的。它用很微妙的手法让我感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他们对光明的向往,还有他们那种很坚强的意志力,让人会重新去看那段历史。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诗篇,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不朽的,是红军挑战意志和勇气极限的传奇,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是一座可以穿越历史和时空的隧道而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毛泽东主席演讲时生动的湘音,依然清晰地在历史长廊的深处回响——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 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 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 道路。” 什么是红军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坚信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真理,永不动摇。长征精神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长征精神是 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自主创新,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长征精神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长征精神是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精诚团结,众志成城。继承 长征精神,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对于这个世界的壮举,如果我们总结出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等等精神,那么我们就没有理解真正的长征精神,为什么他们可以忍受如此的艰苦,有如此的耐性,尽管他们中 间的大部分都不认识字,也不懂得革命的道理。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智者,他对长征的感受只有三个字“跟着走”。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智慧,这就是长征精神的核心。两万里的路 途,中间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精神武器只依靠如此简单的三个字。 70年来,多少人重走长征路,拾起那流落在路上的感人故事,和那背后的精神。无论当时还是今天,这个历程都被许多人当作一个“谜”。为着这个谜,70年来探险寻者不绝。20 世纪30年代,无数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奔向黄土高坡,宝塔山下聚集起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1936年,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怀着80多个问号走进陕北,让世界知道了《红星照耀中 国》;48年后,他的同行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再次寻访那个“前所未闻的故事”;21世纪的今天,一批批中国青年沿着红色之旅叩问往昔风雨。无数的人在长征路上,探索一 个个“迷”,寻找那种精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于REBT,有点困惑 (西地兰)
- 适合中国人的REBT (暴走的鱼)
- 谁的长征 (晃贰)
- 最近流行全民管理员哦 (晃贰)
- 跟着走 (晃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