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选绘本,大挑战?——胡玉立
纸飞机绘本(承载希望 放飞梦想)
打开一本书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是一趟发现之旅,在这里, 让我们一起分享共读的惊喜 身为大人,尤其是童年时代缺乏绘本滋润的台湾成年人,在陪伴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时,最吃亏或最抱憾的,恐怕就是没办法像个孩子一样,对绘本产生「纯粹的直觉好恶」,搞不清好绘本到底生得是什么样?想要找回童心,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万难。 横梗在大人与绘本中间的,除了大人过于丰富(或过于贫乏)的人生经验「混淆了视听」之外,也包括太多的面子问题:怕自己没品味、怕自己没办法理解图文作者的「深意」、甚至怕自己挑选出来的绘本不受孩子青睐……。再加上台湾极度缺乏对经典绘本的尊重,在国外流传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好绘本,往往最后都被束诸高阁、不见天日,于是乎,「为孩子选书」这件原本单纯的事,就成了让有心人士伤脑筋的大挑战。 这是潜藏在台湾绘本盛况下的小小悲哀。不过,倒不是个无解的问题。 首先,愿意谦虚面对孩子、相信孩子的大人,不妨就让跟前的孩子,带着你闲逛绘本花园;孩子浑然天成的品味,绝对是大人最好的选书向导。但前提是,摆在孩子面前的绘本世界必须是辽阔的、充满各种选择的,如果孩子眼前缺乏选择,他们也只能靠烂芋充数,谈何享受?又怎能好好为大人指点迷津? 所以,常常带孩子们上图书馆、逛书店,留心观察众家孩子的反应,真的是颇有必要的。放下身段,让孩子挑绘本,自己则尽可能为孩子原汁原味地朗读各种绘本,久而久之,大人们必然会揣摩出孩子的喜好,甚至还有可能发现长年隐匿在自己心中某个幽微角落的小小孩,正手舞足蹈起来。 退而求其次的选书方法,少了孩子式的直觉,多了大人式的修练,能不能「修成正果」,仍然存乎一心。想增强「绘本判读」功力,唯有多听多看多钻研。 「多听」,是多多听取绘本行家的心血结晶,坊间相关绘本课程逐渐受到重视,听听别人经验累积的说法,至少可以少走些冤枉路(也少花些冤枉钱)。「多看」,是多多找出历经时代考验的经典绘本,好好阅读,想象它们历久弥新的原因,这么做,其实也正间接促成经典不死,自己和下一代均因而得福。 至于「多钻研」,在这个价值混乱的年代,愈来愈有必要。钻研绘本作家背景及其作品,让我们得以窥探绘本背后那只推手的力量,如何影响绘本的呈现,也帮助我们对绘本产生更深一层的体会。比较不同作家或作品间的异同,则让人清楚感受到时空背景乃至创作者资质的差异,能让类似的故事题材或绘画媒材,显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高下立现。大人修炼绘本的乐趣,或许正在于此。 每个人都有童年,也都拥有或曾经拥有赤子之心。即便人生一读绘本的童年阶段消逝,所幸,我们都还有二读(陪伴孩子阅读)和三读(为自己阅读)绘本的机会。想一想,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憾的了,不是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欢迎关注《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绘本故事读写七讲》 (风烟寺)
- LCC蜂浆纸多少钱?会不会对脸不好? (井晨梅)
- 【插画大赛】2015年大艺时代全国原创插画设计大赛征稿章程 (大学生艺术在线)
- 求合作 (sununununj)
- 当代国际绘本与插画专业研习会 (瓦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