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特约】王俊岚《动物权利之争——生命的模样》
明睑
主动尝试着了解与动物权利有关的知识是因为前几天去了杭州动物园。珍禽区里,来自各地的珍稀而美丽的鸟类抓着铁丝网,发出与它们鲜艳的毛发不相符合的难听的嘶吼声。另外区里也一样,市民们带着自己七八岁的淘气孩子朝着濒危动物大吼大叫,原本在非洲大草原上威风凛凛的狮子如近蜷缩在角落石块处,一副自闭而哀伤的模样。唯一看起来符合本性的是大熊猫,津津有味的撸竹子吃,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人们的喜爱。我对放舟说,以后我们若是带孩子来,是要让他们知道,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只是地球生物里的沧海一粟。尽管人类如今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对待其他动物时仍应心怀敬畏,而非以凌驾于其上的姿态肆意打扰它们的生活,满足自己不必要的虚荣和欲求。动物园的初衷也是如此——让人们知道其他生命体的存在,对公民进行生态教育,通过直接且近距离的接触使人们爱护生物和自然环境。然而如今,动物园似乎已然同它的初衷相异化:人们以猎奇的心态看待奇形怪状的动物,并在无意识中满足自己作为万物之主的虚荣感(这一高高在上的“物种主义”优越感甚至悄无声息的进入了黄髫小儿的意识里)——毕竟再强大的动物都能被人类囚禁在小小的空间里,显露出萎靡不堪的姿态。 “那么问题来了,生存和尊严,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选择,但是对于它们呢?它们连选择的自由都没有。” “说到底,尊严也只是人类的杜撰。人啊,总是给自己设下一个又一个困局。” 走出灵长类园区,出口处一块满是污泥、被人忽视的牌子上写着:“人们对进化论的误解”——达尔文的进化论使人误以为人比猿猴或者其他生物更加的高级。然而所谓适者生存并不是指人类是最适合这个世界的动物及主宰者,而是指每一种生物都是其所在环境的适应者和优胜者。 下山,出动物园,回想起在郑州动物园飞禽区看到的一幕:体态如孔雀但毛发雪白偏粉色的美丽珍禽在假树上做窝,娴雅高贵如凤凰姿态;蓝紫色的孔雀在地上快步的奔跑着,后边的孩子咿咿呀呀的跟随着它。在飞速建设的郑州城区,在灰白土黄的高楼大厦中间,各种我叫得出来叫不出来的鸟在天空中自在的盘旋、翱翔、栖息,高大的铁网遥远到看不见。冬日的阳光照耀在这群来自异域的精灵身上,尽管没有它们家乡高大且湿润的丛林灌木,这里的人们最大程度的提供了它们自由嬉戏和飞舞的空间,也尽最大的努力让游客们看到鸟类在自由飞翔之时所呈现出的无与伦比的生机和魅力,足以让所有人类都为之赞叹和艳羡的、属于飞禽的魅力。我闭上眼,握着放舟温暖的大手,鸟类飞行时带过一阵风,吹起了我的发丝,掉落的白色鸟羽落到我的身边。一回头,发现身后的树上,安静的坐着一只如白天鹅般大的白鸟,长长的尾羽就像贵妃的华丽裙摆,如同《大鱼海棠》中主人公逝去的奶奶化作的凤凰一般端庄而安详。我想起诗经里的句子: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大概就是从大规模工业化进程开始,人与动物的关系从乡村田园式共栖共生成了捕杀与被捕杀、圈养与被圈养的残酷关系。 回到动物园的话题。既然将动物们带离其故土,分离其家人,为保护他们及欣赏它们的人是我们,人类便有责任提供它们展示其生命魅力的生存和生活空间。未来应当提倡的也应该是动物保护区、栖息地一类的地方——有足够的土地、食物、同类,人们有足够的能力抚养照料它们,如此方可得到它们展示其绰约身姿和蓬勃生机的回报。 这才是人类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模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No.2【眉湖】赵丽君 等不到的等待 (想你个啥)
- No.6【眉湖】孙若浛《失乐园》下 (三水含)
- No.11[眉湖]何墨南《浅谈基层法治》——不纯的真相 (豆友NThkNebgNs)
- No.10[眉湖]何墨南《生死疲劳》用笔墨浓淡去触摸黑暗 (豆友NThkNebgNs)
- NO.5【眉湖】孙若浛 《失乐园》——在爱的极致中疯狂死去 (上) (三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