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我们失去的不只“江湖”
Irene
“逐草四方沙漠苍茫,哪惧雪霜扑面;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 ”当这首豪壮的《铁血丹心》在耳畔回旋激荡,相信许多八零后、九零后都热血沸腾,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涌现出那片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江湖。
提到江湖,就不得不提到金庸,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华人和“江湖”有关的记忆都来自于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金庸一部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早已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即使到了今天,金庸的作品依然很受欢迎,被翻拍无数次,成为拯救收视率的利器,甚至无论大爷大妈,还是小学生都对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这些人物耳熟能详,可见金庸作品之魅力。
金庸先生当之无愧地扛起武侠王者的大旗,其本人也因此名利双收,不仅荣获过“大紫荆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也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浙大人文学院院长等职位,而且也以文致富,在1992年时便以12亿港币名列富豪榜第64位。
然而,侠之大者,终难敌一死,2018年10月30日,一个消息震惊海内外 ——金庸先生驾鹤西去,留给世人一片怅然,有人说, 从此,江湖远去,而我说远去的不只是江湖。
金庸的去世标志着大师时代进入尾声
如今太多人感慨:金庸走了,江湖没了。
毋庸置疑,金庸的去世是“江湖”的损失,但我认为,金庸去世不仅带走了那片“江湖”,还有许多“意味”。
首先,金庸的去世标志着大师时代进入尾声。
在此声明,大师绝非故弄玄虚,沽名钓誉之徒,而是名副其实的“大师”。自古以来,能称为大师者不多,而这个时代则更少。
尽管存在质疑,但将金庸称之为“大师”我相信不算过誉,至少他具备了成为大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 超乎常人的本事与影响力
金庸最大的本事就是通过文体创新将武侠小说写得够过瘾够好看,并赋予武侠小说深厚的文化底蕴。
纵观金庸的武侠作品,除了引人入胜、足够精彩的故事情节外,还折射出历史、地理、佛学、哲学、棋艺等吉光片羽。尤其是历史,金庸的小说常将虚构的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中,例如,《神雕侠侣》乃以蒙宋襄阳之战为历史背景创作;《倚天屠龙记》乃以元末人民起义为历史背景创作,《鹿鼎记》乃以康熙平定三藩为历史背景创作。许多人都是通过读金庸的小说而了解当时的历史。

如此丰富的知识储备使金庸的作品包罗万象,独树一帜,同泛泛之作区分开来,终成为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并对华人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 深厚的爱国与悲悯情怀
不心怀悲悯者难成大师,如果这个悲悯者也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当然是加分项,从金庸的生平与作品可以看出他便是个中之人。
先说生平,如果将我们这个时代定义为“小时代”,那么金庸则出生在名副其实的“大时代”。
1924年,恰值民国,九州板荡,仁人志士无问西东,奔赴国难,金庸便在这一时期出生,且世代书香。

特定的时代与渊博的家世令金庸获得了良好的文化熏染,也坚定了自己的志向 ——用手中利笔鼓动风潮,造就时势,救众生于水火。
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办《明报》,指点时事,为民请命,将大陆的情况通过报纸传递给香港人民,并冒着政治风险提出对文化大革命的质疑,可见金庸对家国时局的关注。
而另一方面,为提高明报的关注度,金庸在报纸上连载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其中不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神雕侠侣》),“不分国界,祈求和平”(《天龙八部》)这样的主题,可见在金庸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份诚炽的爱国与悲天悯人的情怀(李敖称金庸言行不一,确有冤枉之处) 。
第三, 谦恭的品质
金庸为人低调,谦恭有礼,对自己的作品也是精益求精,据我所知目前他的作品就已修订三次,如此成就还能精益求精,实属难得。
因此,综合上述这几点,可称金庸先生一声大师。
然而,这是一个大师凋零的年月,三月份李敖、霍金相继离世,而今金庸仙去,这些大师的离去都标志着一个属于大师的时代步入尾声。
记得一栏节目,有人质疑我们是否还需要这些大师?
我觉得大师的存在可以激发人们思考,令世人学习,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有趣,所以,大师的离去令人悲伤。
金庸的去世标志着武侠文艺的落寞
除了少了一位大师外,金庸的去世还标志着武侠文艺的落寞。
武侠被称之为成人童话,早期的武侠小说,譬如,《三侠五义》,《蜀山剑侠传》,但因这些小说是文言评书体,不适合现代人阅读,因此,被称为旧派武侠小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金庸、古龙为首,创作出了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新派武侠小说,吸引无数读者的追捧,将武侠文艺推到最高峰。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影视剧,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相信绝大多数八零后的记忆中都有着许多经典的武侠片,举几个例子:
1995年版的《神雕侠侣》

这一版《神雕侠侣》由古天乐、李若彤饰演,当年的二人风华正茂,气质俱佳,古天乐演出了杨过的潇洒邪魅,成为国民男神,而李若彤也凭借清新脱俗的古装形象成为无数八零后男生的梦中初恋。
1997年版的《天龙八部》

这一版《天龙八部》播出时可谓占齐了各大卫视的黄金档,其中,黄日华扮演的萧峰,举手投足,尽显豪侠气概,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1998年版的《鹿鼎记》
这一版《鹿鼎记》由陈小春饰演韦小宝,当时也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陈小春凭借本色出演将痞里痞气的韦小宝演绎得活灵活现,带给人们无数欢笑。
尽管武侠文艺繁荣一时,但自金庸、古龙之后武侠小说进入创新瓶颈期,终因一成不变的内容而被网络魔幻小说所取缔,而一代武侠小说巨匠金庸的去世,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句点,宣告着武侠文艺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金庸的去世标志着我国文学走向快餐化、碎片化
金庸的去世不仅是武侠小说的损失,也是文学走向快餐化的一个分水岭。尽管许多作家不承认金庸对文学的贡献,认为武侠小说属于不入流的读物,但金庸的作品却以强大的传播力,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是绝大多数传统作家所无法达到的。
不论评论家如何刁钻,文学毕竟是给人民看的,正如郭德纲说的,如果你的作品能够令人花钱买票,那就是好的作品,所以,金庸的作品势必具有文学价值。
然而,如今,像金庸这样皓首穷经,书写文学,并且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作家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作家通过网络连载以快餐的形式输出作品,文学逐渐进入快餐化,碎片化时代,而金庸作为对抗快餐化文学,仍保有广大读者群的极少数非快餐化作家之一,他的去世标志着我国文学正式走向快餐化、碎片化。
然而,说千道万,纵使千般惋惜,人固有一死,谁也无法阻挡时代的潮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3 2025睡前读书记录 (不负清狂)
- 坚持而佛系的阅读记录 2025 (窝在角落里)
- 久违的沉浸式出图书馆的夜…… (等糖)
- 眸若星辰,妙不可言 (简单点🍓)
- 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随时准备接收突如其来且... (Y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