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来自:再审金瓶梅
股肱之臣——李斯 zhonghuaphoenix 李斯,公元前284年生,公元前208去世,本为楚国上蔡人。师从于大思想家荀子,后入秦,初为赢政食客,辅佐赢政一统六国,秦帝国建立后,拜为丞相。但晚节不保,为胡亥、赵高所腰斩。李斯的人生有三个大转折点:师于荀子;佐于赢政;罪于赵高。 李斯在楚国做过“郡小吏”,但郁郁不得志。后拜先秦的最后一位儒家——荀子。荀子博学深思,其思想学说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且颇有向法家转变的趋势。李斯与韩非皆崇尚法家正是得到了老师的亲传。与周游列国的先辈理论家不同,李斯更愿意直接参与政治。正是李斯在这里学到的精髓为他指引了将来的发展道路——去秦国。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唯有秦国具备统一天下,创立帝业的条件,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李斯入秦后,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逐渐的取得吕不韦的信任后。吕不韦推荐其作了秦王政的侍卫。李斯有了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自此不断的将自己的思想兜售给赢政。此时胸怀雄心壮志的赢政尚还年轻,但其实现天下一统、秦一统六国的思想却与李斯不谋而合,慢慢的赢政开始信任李斯,其思想也与赢政的思想逐渐融合。很快李斯成为秦王嬴政的一名心腹。 好运一直跟着李斯,秦王政十年,秦国发生了韩国水工郑国事件,秦宗室贵族建议驱逐客卿,这极有可能让李斯这名客卿终止他与赢政的合作,但他上《谏逐客书》一书谏阻。这说明了李斯政治眼光独到,他看准赢政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国君。不管这次是不是李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是赢政想借此事打压国内的保守势力,李斯不久升为廷尉。李斯这次因祸得福为其以后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的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斯重新受到赢政的重用后,制定了蚕食,各个击破六国的策略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结果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一统六国有秦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功劳,但最高统帅的赢政采用作为谋士李斯的政策更是功不可没。建立了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之后,李斯坐上丞相的位置,同时也走向了事业的顶峰。 秦帝国建立以后,随即而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从管理一个诸侯国到管理一个一统地帝国的体制问题。是否沿用分封制?李斯建议赢政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加到41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宫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分、九卿,分职国家大事。这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国分裂割据的祸根。秦帝国统一后,由于过去各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语言、文字有很大差异,对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利。李斯积极地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他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李斯还在统一律法、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积极地向始皇帝赢政献计献策。 李斯为巩固刚刚建立的秦帝国的威严;为打击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李斯这位推崇法家思想的丞相书写下了“焚书坑儒”这篇“大作”。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有盛必有衰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领大队人马,继续他的求仙之旅。没想到在平原津就一病不起,药石无灵,病死于沙丘平台。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同时假造圣旨让扶苏自尽。害人终害己,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市,从而为李斯画上了一个句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李斯 (再审金瓶梅)
- 汉初三杰 (再审金瓶梅)
- 一个不错的历史、文学群,QQ群号:215600126 (拓定边方)
- 大月氏到底是什么人? (晴仔)
- 统一后 统治者性格就会大变 (再审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