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村上小说中的小资名牌~
盒子里的猫(0 0)
谁说他不小资的...他的小说里到处都是一些小资名牌啊 比如香烟 有Lark(云雀),Marlboro(万宝路), Virginia Slim (维吉尼亚), Hope(希望),Camel(骆驼),Mild Seven(七星)等,在国外虽都是比较大众的烟,在便利店随处可见,却又比一般的烟要贵一些(一般平民还只能买烟丝自己卷)的,酒也是,各种各样的cook tail.. bloody Mary ,Cutty Sark,Martini, 音乐也是极富小资的黑胶碟...爵士,蓝调,摇滚.《Sgt. Pee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nat king cole的歌,Star Crossed Lovers,都是bar的小资音乐 去除音乐,饮食,香烟,那么剩下的消费品就是日常所用的家当了,如衣服,汽车,打火机等,村上连这些东西都不忘打上品牌的标记,如《寻羊》中“我”穿的levi’s牛仔裤,《国境》中我则身穿Armini的西装,《天黑之后》聊到了GUCCI和PRADA的区别,打火机则用BIG的,《舞》中五反田开玛莎拉蒂跑车,《寻羊》中鼠的别墅则停着丰田的LAND CRUISER.... 我想说这就是村上文学的风格,村上如此不厌其烦地列举品牌不是为了传播小资情节,而是增加实景印象,让读者每读一本小说都像是在看一部电影,主角的穿着发型,香烟的牌子,汽车的型号等,没有这些道具的出场,电影氛围就会比较稀薄。 另一方面村上是一位浓厚地背负“都市的感受性”的作家,“都市的感受性”一词是由日本作家川本三郎提出的,其所指的“并非都市人的感受性,而是都市本身的感受性。不是人类的感受性而是超越人类,将每个人的个性无化之后,仅指都市这个空间的感受性。”现在的都市,人文关怀仿佛成为沙漠的绿洲般遥不可及,而整个都市日益成为一个庞大又制作精良的机器,如出一辙的步伐,千篇一律的谈吐,人们每天面对的不再是另外的面孔,而是解析度越来越高的电脑显示屏和电视显示屏,在这里,孤单的人的孤单无可排遣,忧郁的人的忧郁无边无际,而没有人文关怀的他们唯一的解压方式是现代科技提供给他们的众多所谓娱乐项目,包括大量的电影、音乐、小说,这也是村上的作品中所大量出现的符号,他并非想表达新奇的风格,而只是觉得与其写人,不如写物来使读者有更高的亲切感,读者所阅读到的这些符号恰恰是他们在排遣他们的孤单、忧郁时所面对或接受的,这些符号在他们的脑中已形成深刻的记忆,以至于每当面对它们时都能唤起大脑的共鸣,进而唤起最初在阅读或聆听这些作品时的心情及感受,而这正是村上所希冀的效果,另外,为了更加贴切地表现这种都市的感受性,村上索性把主角们都孤立起来,主角往往都是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做事,从来也没有双亲,也很少出现家族,而主角大部分时候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或谈电影或谈作家,这也恰是现代都市人所习以为常的行为...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恰如川本三郎所说的:“如果你读了村上春树的作品,而感动的话,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日常片断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所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正如都市生活者的日常生活,只要透过频道的操作,就能产生一连串不同映象的电视画面,逐一消费、扩散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