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偶戏的冷与热(易舟)
山草(彼岸的梦,此岸的人)
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观赏木偶戏的体验,应该是很遗憾的事情。中国木偶戏的现状与前景如何?这一问题也就是社会各方面所应当关注的。为此,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 中国木偶戏整体现状不容乐观 座落于北京北三环路边的中国木偶剧院,也是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团址。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兼中国木偶艺术娱乐中心和中国木偶剧院总经理谢启光。 谢启光首先介绍了目前中国木偶戏的状况。他说,全国现有三四十家木偶剧(包括皮影戏)团。除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规模较大的剧团还有上海、广东、湖北和成都等木偶剧团。虽然看来全国的木偶剧团为数不少,但大都不景气,有的是勉强维持,举步艰难。有的团老演员退休了,新的又没有进来。有的团仅剩下七八个人,剧团已名存实亡。造成这种状况,首先是有关方面对木偶戏的重视不够,有的省市只扶持地方戏,不扶持木偶戏。北京之外,全国没有一家木偶剧团拥有自己的剧院。其次,虽然木偶戏世界各国基本上都有,是一种国际艺术,但在中国来说,木偶戏属于传统和民间艺术,同时各地的木偶戏受地方戏的影响,一般都是模仿地方戏,所以受众面相对小,不容易打开市场。再就是剧团本身的原因。有的剧团缺少新剧目。还有的剧团市场决策不当,导致严重亏损,一蹶不振。 中国木偶艺术剧团进入良性循环 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成立于1955年,现归北京市文化局领导。1995年该团增挂中国木偶娱乐中心的牌子。该团是国内惟一带“国”字头的木偶剧团,成立40多年来创作演出了近300个剧目,演出达万余场,其中有《大闹天宫》《八仙过海》《美人鱼》《木偶奇遇记》等十几个优秀保留剧目;摄制了《大林和小林》《野天鹅》等电视木偶剧100多集;拍摄了《小铃铛》《中国木偶艺术》等6部电影。该团拥有的中国木偶剧院也是国内目前惟一的一座以木偶戏演出为主的专业剧院。剧院占地面5000平方米,设有观众席610个,附属娱乐活动厅1650平方米,场内有先进的灯光、音响设备和其它专业设施。 谢启光说,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包括中国木偶剧院)现有120多人,是国内同行中情况最佳的剧团,无论从规模还是剧目创作和市场营销来看都是如此。从80年开始剧团就跳出“小场地、少观众”的框框。传统剧目《真假孙悟空》、近几年排的《美人鱼》和去年推出的《七彩湖》等都是大场景。中国木偶剧院已经形成品牌,节假日很多孩子们都来,新戏基本上都满座,来晚一点票都买不到。剧院有两个剧场,小剧场是为低幼(3-5岁)儿童服务,大剧场是演出适合小学和初一学生观看的剧目。剧院的小会员有2000多个。从市场来说,基本上进入了良性循环。 除了在北京,中国木偶艺术剧团还在国内外进行演出。去年,剧团在国内外的演出达1000多场次。今年5月15日至6月10日是剧团演出的黄金档期,全团演员兵分两路,20人在北京,12人在深圳,共演出了65场。其中还有几天,演员在北京和石家庄两头跑。在北京的剧院上午8点半和10点半各演一场,12点左右演员乘车往石家庄,午饭就在车上吃。到石家庄后在下午4点多和7点多各演一场,演完后连夜回京。剧团计划9至10月演出《亨特儿与格蕾特儿》,12月演出《天鹅湖》,明年5月上演一个新创作的科普木偶剧,明年下半年还要再上一个新剧。剧团还大力开拓港澳台和国外市场。其中《美人鱼》曾在港澳台和韩国演出;《木偶奇遇记》曾在香港和韩国演出;今年8月,《真假孙悟空》《木偶奇遇记》《美人鱼》在澳门演出;9月,《真假孙悟空》将赴韩演出100多场,至12月才结束。演出虽然很辛苦,但因演出场次多,收入高,所以演员的积极性也高。演出场次多也是因为剧团对抓经营的重视。团里在外边跑业务的有20多人,其中专职的有10几人,经营队伍是比较强的。 谢启光说,中国木偶剧团自1995年至2000年进行了第一轮内部改革,第二轮改革则将延续到2003年。改革的头几年也是很艰难的,全团裁员裁了将近一半,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现在剧团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而且是全员聘任制。工资跟效益挂钩。演出多,效益好,工资就高。市文化局对重点剧目进行扶持,一般剧目由剧团自己承担成本。剧团跟市文化局签合同保证,从2000年到2003年,剧团的收入要翻一番。 中国木偶戏如何热起来? 中国木偶戏的振兴仅仅靠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一家是不够的。正是全国大多木偶剧团七零八落、溃不成军的“冷”,更加凸显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的“热”。 谢启光说,全国木偶戏的现状的确令人忧虑。即使是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也存在自己的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好的创编队伍,没有好的剧本。我们有点钱,但抓不到好剧本。原来还设想搞剧本库存,但存不起来。开了几次组稿座谈会,但没有效果。可能是因为稿费少。再就是给孩子写,剧作家们不大感兴趣。有的人开始还显得兴致勃勃,过后不了了之。另一个问题是演员老化。剧团30来人的演员队伍分为四茬,年龄最大的已有五十二三岁,形象不合适,表演已力不从心。为了解决剧目和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我们已积极在社会上多接触一些作者,动员他们创作木偶戏。同时提高稿酬。原来创作一个大型木偶剧剧团内部作者的稿费是5000至1万元,社会上的作者是1万元,今后可以提高到三四万元。在引进演员方面,我们已在北京戏校定向培养了一批,明年七八月就毕业。 中国今年参加了总部设在法国的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是代表中国的主席团,广东、上海、成都木偶剧团是副主席团。谢启光认为,这是中国木偶戏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一个机会。他说,过去国际木偶界对中国木偶不了解,去年我国要求加入国际木偶联合会后,国际木联派人来考察了中国木偶戏,发现中国其实是一个木偶大国。有的国家仅有一两个木偶剧团,而中国有几十个。中国不仅剧团多,历史也悠久,中国木偶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而且中国各地木偶戏的风格都不一样,有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等,四川还有真人一样大的大木偶。中国木偶跟其它国家相比,底蕴并不差,也并不陈旧落后。国际木联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入会申请,最后一致通过。今年6月,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木联年会。出席本次年会的国家达130多个。谢启光说,参加了这次会,看了十几台戏,我们发现国际木偶艺术在西方很受重视,发展非常快,其中美国、东欧国家还有成人木偶戏,对比之下,我们可学习、可借鉴的也很多。加入国际木联后,国际上了解了中国木偶,愿意与中国交流,邀请中国木偶剧团访问演出,这就使中国的木偶戏多了一个渠道、一个市场,也为中国木偶界了解国际木偶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明年匈牙利就邀请我团参加该国举办的艺术节,将安排十几场演出。我团则邀请日本木偶剧团于明年5月来北京演出。 谢启光最后说,木偶戏有其特殊性。每排一出木偶新戏,都要花几十万元重新制作一批木偶。演员要先体验角色,然后再去操作木偶。而一个大木偶十几斤重,操作和表演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中国木偶戏要“热”起来,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该投入的要投入,该扶持的要扶持。二是木偶界也要自强。要不断出新剧目,还要善于把剧目推向市场,主动寻找和开辟市场。等是不行的,靠国家养也不现实。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今年打算做个手工的木偶 (cylar)
- 请问现在到哪里可以看到地道的木偶戏? (靴子)
- 其实,对于复兴木偶戏,我挺悲观的 (木面男)
- 找木偶师为了电视播 (maya)
- 【人物】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转 (山草)